宋志平:做企业需要多读点书
这篇文章是根据宋志平五年前在中国建材读书会的演讲记录节选出来的,之所以今天还拿出来发表,是因为宋志平这个演讲对倡导企业界读书很有意义,仍值得一读。他讲了读书对于做好企业的意义,讲了读书对企业家成长的作用,也介绍了他个人读书的方法和体会。宋志平的演讲总是深入浅出,总是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我从网上看到了两组数字:一组数字是人均读书量,以色列人均64本,犹太是个喜欢读书的民族;俄罗斯人均55本,俄罗斯也是个爱学习的民族,出了许多大作家;美国人均50本;我们国家人均不足5本,是4.6本。第二组数字,是世界500强企业家人均读书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日本企业家人均每年读50本书,中国只有5本。这个数字我认为不太准确。但这两组数字至少说明了一个趋势、一种现象:我们读书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国家要借世界读书日推动国民读书。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读书活动。中国建材集团举办读书会活动,也是号召大家来读书。现在都讲对标,我们的人均读书数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了,必须奋起直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也要在读书量上和读书水平上有所建树。
有的老外很奇怪,他们说,中国人读书少还能做得这么好,要多读书会怎么样呢?以这样看来,国民更多地读书,将会更大地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1做企业为什么要读书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主要想讲三点看法:
一、做企业需要我们读书
做企业是份比较复杂的工作,也是份比较难的工作。
不管你是管理企业的,还是搞技术、搞业务的,企业里的事情,一部分靠你的经验、你的实践;另一部分就是靠你的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做企业不可能无师自通,不能完全凭经验。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要多学习,才能做好企业。
认真读书和勤奋工作加在一起,这样的干部才能进步很快。俗话讲,“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士”,就是指读书学习的人。
就企业管理而言,一部分归结为技术层面,还有一部分归结为艺术层面。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需要去学习。学习多了,灵感就出来了,就有艺术性了。不学习、没知识,既不可能精通管理的技术,也不可能升华管理的艺术。
我们企业里的管理者,有的是读者型的,有的是听者型的。我主张,大家作为企业领导,既要是读者型,自己读得下去、读得懂,愿意学习;又要是听者型,人家给你讲,你能听得清楚。有的人只喜欢听,不喜欢读,有些报告连看都不看,却愿意听人说说;而有的人则不爱听,什么都要写个东西给他看。我主张既读又听,读用眼睛,听用耳朵,人的五官都是有用的,不应偏废。管理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这些都需要向书本学习。
我们企业里,大凡认认真真读书的人,都做得不错。过去怕有书呆子,现在书呆子少了,可不少人太灵活,都不愿读书了,我倒希望大家有那么一点“书呆子”精神。
大家乘坐高铁时就会发现,几乎周围每个人都在看手机。当然,手机也是学习工具,上面有信息,也可以上网看电子书。但我注意到,其实大多数人是在玩游戏或收发微信,很少有人拿着一本书在看。
手机、iPad也是传播知识的一种介质,比如我们可以在上面看电子书,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网上那些碎片化的信息,我们要了解,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读书,读书能帮助我们构建起知识系统化的框架。上网学习能帮我们快速掌握信息,了解今天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最新的观点,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但要把碎片的信息构成一个系统知识,还得靠书本完成。
二、培养专注精神需要我们读书
读书需要坐得住、静得下心来。每个人如果每天能读一小时书,这就不简单。我指的不是学生,而是工作的人员。
大家想想,中国建材18万人,如果每人每天平均读一小时书,那我们公司真的会变得与众不同。
读书,容易使人心静下来,认认真真地思考;同样,做企业也需要这种专注的精神,心浮气躁、上蹿下跳,是做不成事的。读书的时候,会让人保持安静、淡定。这也是对人的训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耐力和定力。这是做企业所需要的品质。读书,是作风养成的一个好方式。
三、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读书
图书实际是用文字记载的知识、思想和逻辑,读好书仿佛就是在与伟人、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等优秀的人士对话,读书也常能印证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受。我们有时会为一些书里的观点拍案叫绝,往往是因为它印证了自己潜意识中的观点。
现在,社会变革、技术发展非常之快,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都需要我们借助书本进行学习,很多东西都要从一些新的书籍中学到,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不只是管理的新方法,包括技术的新理论、专业的新知识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不断读书加以掌握的,尤其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更需要多读一些不同领域前卫和前沿的新书。
2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
读书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我想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读书对于世界观的养成非常重要。
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读书是人生的美德,是人生的幸福、人生的态度,也是人生修行的阶梯,可以提升人的境界。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是读书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和工作能力。
刚才我说,读书的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是不读书的人、不学习的人,别说“三日”,就是“三年”,你再去看他,不仅没变化,反而还落后了。读书除了填充必要的知识外,也是对人进行必要的逻辑训练,能够培养一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读书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
读书可以训练人的大脑。我们从小读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经典名著,如果能好好读一读,不仅智商会提高,情商也会提高。这些书,对于人格的养成,对于智商、情商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读这些名著也会引发我们做企业一些联想,比如《三国演义》是讲战略的,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思想被我们引伸到做水泥的业务布局上。《水浒传》是讲联合重组的,宋江没有武功,凭着忠义文化把一百单八将团结起来。《西游记》是讲创新的,总是变变变的。《红楼梦》讲大企业病的,宁荣二府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王熙凤说“大有大的难处”。
四是读书可以以文会友。
通过读书,结交一帮书友。这些年,有些朋友来看我,见了面送本新书,我感到非常高兴。此前在一个讨论会上,来了十几位企业家,走的时候,我送给大家每人一本《我的企业观》。这是“以文会友”的一种方式,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变成文字去和朋友分享交流。
记得在北新建材工作的时候,有一年我去日本学习管理,想从日东纺公司购买矿棉和吸声板技术,当时被日东纺董事会否决了。我晚上出去做由山部长的工作,他是日东纺公司的重要决策人,很喜欢《三国演义》,我也喜欢,两人就聊了起来,最后聊成了好朋友。后来在他推动下,日东纺把技术卖给了我们。
还有一次,我跟深圳市一位副市长谈公务,他说最近很忙,贺敬之要来了,要搞一次朗诵会。这位市长是位文人,写过电视剧,很喜欢贺敬之的诗。我问他喜欢哪一首,他说《西去列车的窗口》。我说,我也喜欢,我给你朗诵一段吧,“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朗诵结束以后,大家都很高兴,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有次出差去云南,省长说要朗诵《雷锋之歌》,他是东方语言系学文学的,我先朗诵了一段,他接着又朗诵了一段。离别前他说,以前我打遍天下无敌手,今天碰到了宋志平,下一次我还要跟你对诗,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大家多读些书,以文会友,交的都是高素质的朋友,不是酒肉朋友。这也是对个人很大的帮助。那么,要读些什么书呢?我想,有这么几方面的书:
一要读政治政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书,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中国道路》、《21世纪资本论》、《文明的代价》等等;
二要读经济类和企业管理类的书,《大繁荣》、《第二次机器革命》、《从0到1》等创新类的书都属于这类。大家要多读一些与工作相关的行业、专业和业务的书。做财务工作的同事,多看点财务、会计方面的书;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同事,多读些IT方面的书,每年读几本新书;
三是读有思想性的书,例如人物传记之类的。像《亚科卡自传》多年来一直很受读者欢迎,中信出版社又进行了再版,还是很畅销。亚科卡是个有思想的企业家,他的思想有不少闪光点。亚科卡的人物传记开始叫《反败为胜》,后来改为《亚科卡自传》。书的扉页上写着一句话:“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不付代价的午餐,我知道家庭的温暖对人的重要,我知道即使天崩地裂也要勇往直前。”这是一种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也很重要。
最后,我还主张读一些文学类的书。管理大师德鲁克有本书叫《旁观者》,是本回忆录,这是他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一部书。他认为,对于管理者而言,两种培训最为重要:一个是短篇小说的写作,另一个是诗歌赏析。短篇小说的写作,刻画的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是对于人的理解。做企业的领导人,要会理解人。要理解到什么程度呢,要理解到能刻画人的程度。诗歌赏析,是对情感的理解。我是喜欢诗歌的,如《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我爱这土地》等等,这些诗歌都有很深厚的情感。
一个人如果喜欢诗歌,他的情感训练就有了。朗诵诗歌要让人眼泪哗哗直流才行,这就对感情有了理解。德鲁克说,这些对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对人不理解、对情感不理解,要做好管理,那是很难的。中国建材集团的人文环境是“三宽三力”,其中“三宽”,就是强调对人的理解。我建议文学类、诗歌类的书,大家多看一看。诗歌没有新旧之分,也不用读那么多,挑选精彩的,放在书包里,空闲或出差时翻一翻,背几首。你要在飞机上读读唐诗、宋词,自己陶冶了情操,旁边的人看到了也会很羡慕你的。有位老领导给我说,多背点古诗,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
3我是怎么读书的
一是长期坚持。
我从小喜欢读书,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现在眼睛有点花,读时间长点就容易累,就在屋里转几圈,再接着读。
我的床前有个塑料筐,里面放着我精选的二三十本书。过段时间,等这些书看完了,再换一批书放进去,这些年,塑料筐也换了好多个了。大家要趁着年轻多读书。书中知识会让人受用终生。如果老了,想读都读不了了,眼睛不允许了。
毛主席说过,读马列,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强调的是读书贵在坚持。但是坚持读书,也不是读不下去硬要读。我发明了一种方法,叫“混读”,即这本读累了读那本,我认为不同书的内容占用大脑不同部位。例如,读管理累了可以读读文学,读经济累了可以读读历史,当然,实在累了也可听听音乐、干点家务,想读了再读。
不过,读书一定要坚持下去,要逐渐培养读书兴趣,把兴趣培养出来就爱上读书了。有人闲余时喜欢打牌,那也是因为产生了兴趣。如果有了读书的兴趣,可能就不只想着打牌,而是想抓紧时间读书了。习总书记插队时,为找歌德的《浮士德》,走了好几十里路才借到。那个时候,看书只能借。
记得1966年-1976年,也就是从文革到我上大学前这十年间,那时候书店里书很少,但我却没少读书,都是从民间去找,大家互相之间借着读,许多名著都是那个阶段读的,找来的书大都旧旧的,每页纸都被翻得卷卷的。
二是学以致用。
参加工作以后,我读的书大多跟工作相关,能指导工作。读书对我来讲常起到“引发剂”的作用,书中一些重要观点我都会举一反三地思考,也常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其实,书中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但可以让你联想,或许你会得出截然相反的观点,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这些年,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先读些相关的书,看看前人有什么建树。比如,2005年中国建材集团搞董事会试点,当时我找来了美国人写的《公司治理》和《鱼从头烂》两本书认真研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做积极的董事长》,另一篇是《董事会的本质》,这两篇文章对于国企董事会运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到今天,我的这两篇文章仍有参考价值。
再比如,2009年我去国药集团做董事长,那年“十一”国庆节放长假,我居然憋在家里用七天时间读了八本医药方面的书,在脑子里建立起医药行业的框架。正因为如此,在国药工作五年间,没有人把我当外行。
读书要读好书,有选择地读,做到学以致用。现在市面上的书有很多,大家形容为书海,找本好书就像大海里捞针,如管理方面常常十年左右才会有本出类拔萃的书。
这些年我出差,尤其是去香港、新加坡时,都要去书店待上半天,每次去挑几本好书。
书不是都值得读的,有不少枪手写了很多书,一点可读性也没有,还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比较精彩的书一定要读,比如《从0到1》、《第二次机器革命》,这些热销书都是不错的,既结合实际,写得又非常好。
我常想,所谓好书,应该是让你心头一震,眼前一亮,一定是回答了你心中最想知道的问题,让你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恨不得立即翻读,读起来爱不释手,读完后还要珍藏起来。
记得过去有人说,一生里要“吸好烟,喝好酒,读好书”,而我是一生里只读了不少好书,烟是不沾的,酒量很差,基本上不喝。我还保存了一些好书,内容很好但不是眼前工作急需,退休了再细细地读。
读书是一件对人终生有益的事,人一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读到老。
三是挤时间读。
上班时间很忙,不能上班时间读书。我说“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是指业余时间、下了班以后多看书,睡觉之前、早上起床或是出差的时候、在飞机上,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来读书,日积月累,挤时间去读书。
我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早饭时上网看新闻,午休时看邮件和资料,晚饭散步后读两个小时左右的书,睡前再阅览一遍当天的报纸。我也订了几本高端杂志,都会在出差时带着在飞机或火车上读。周末和节假日一般安排写作,写作过程中也要大量读书参考,常常边写、边思、边读。这些年我先后出版的几本管理书都是利用节假日完成的。
四是讲究方法。
要学会读书,懂得精读和泛读。有的人读完后,书中内容能讲得非常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都能说得很清晰;有的人看了半天,也说不清楚。
要提高读书的质量。怎么读呢?
书,尤其是西方作者的书,一本书里总有那么几个观点,剩下的都是求证过程。西方人认为证明很重要,他们会在书中呈现大量的图表和数字。但关键的观点就那么几句话。我们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只要知道书中的主要观点、重要内容就可以了,不必每页都去看,要学会浏览,把握重点,懂得取舍。
当前电子书、网络阅读发展得很快,但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书,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优势,很难互相替代,可以互为补充。
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写到,现代化为什么会这么快呢?他认为,企业的设立,工厂和组织使人迅速现代化,工厂是人现代化的基础,把人从农耕社会解放出来。还有一个是电视,电视也是现代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美国街头发生的一桩事情,英国人可能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知晓。电视传播的速度很快,大家知道信息的时间都差不多。现在,网络速度更快了,手机成了移动终端,读书有了新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把电子书和纸质书结合起来使用学习。
总之,通过读书,要获取信息、获取知识、获取思想,这些对于每一个现代人来说都是必需的,也是做企业所需要的。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