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碳交易合作成果呼之欲出
在中国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进入冲刺阶段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和国际合作发展总司将与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共同举办“中欧碳交易合作:成就与经验”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中欧双方在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能力建设上的首次合作圆满完成。碳排放交易是基于市场路径灵活达成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关键政策。通过建立碳市场形成碳价,这一政策在低碳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应运而生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简称ETS),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但为什么欧盟愿意身先士卒,对碳市场进行这样量化的试验呢?欧盟建立这一体系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O2减排目标,于2005年建立的气候政策体系。这一体系将《京都议定书》下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各成员国,参与ETS的各国必须符合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指令的规定,并履行京都减量承诺,以减量分担协议作为目标,执行温室气体排放量核配规划工作。与此同时,各成员国根据国家计划将排放配额分配给各企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等手段,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后,可将用不完的排放权卖给其他未完成减少排放目标的企业,以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整体欧盟ETS所覆盖范围包括12000多座电站、工厂及其他工业设施,几乎占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一半。
作为欧盟气候政策的核心部分,ETS以限额交易为基础,提供了一种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减排的方式,如今也成为全球影响力首屈一指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
襁褓中的新生儿——中欧碳交易项目
欧盟在碳交易的地位,让在碳交易门前面临较大排放压力的新兴经济体开始跃跃欲试,当然我国也不例外。 中欧碳交易项目(支持中国碳排放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开始于2014年1月,计划于2017年1月完成。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长乔斯·德贝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在即。这些前期的铺垫都预示着碳市场即将在我国市场机制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当前,这个项目已经同中国32个省区市合作,支持2017年起至未来所需的个体和制度能力建设。项目期间举办了覆盖2000名参与者的大约35场活动,包括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行业内的高级管理人员、行业协会、碳交易相关组织、第三方核查机构以及律所。帮助中国专家和相关方从欧盟碳交易体系和中国试点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充分学习欧盟政策和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协助中国碳交易体系建设根据自身特点稳步前进。
碳交易的“成绩单”
欧盟碳交易体系目前已经运行到了第11年,中国也正在为2017年落实全国碳交易体系做准备,近年来也从碳交易试点中获得了不少经验。
在环境方面,因为碳交易体系设置了排放上限,所以对环境颇具成效,并且这一体系也同时激发了清洁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经济方面,这一体系具有高性价比,并且可以为企业经营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长期监管框架;在影响方面,我国同欧盟一起为树立减排意识和落实减排行动努力,对其他国家政府新建体系和政策提供参考。
鉴于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乔斯·德贝克表示欧盟将通过新项目与中国继续合作,推动碳定价,以支持巴黎气候协定的实施。”
同时他指出,中国建立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与欧盟ETS有很多相似之处,欧盟和中国在交易体系设计中都充分发挥了中央集中管理的功能,与此同时又保持了各成员国和各省份的灵活性。中国的碳交易将会如何发挥其潜力,不妨让我们一同期待2017年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到来。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