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能化产砼的弄潮儿—记中建西部建设西南公司郫县厂厂长杨杰

2016/10/27 13:23 来源:中建西部建设

该厂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实现混凝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厂长杨杰始终站在大数据、自动化、信息化、精细化产砼的时代前沿,成为名副其实地智能化产砼的新时代弄潮儿。......

中建西部建设西南公司郫县厂厂长杨杰

  近三年两度荣膺“全国混凝土生产示范企业”的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郫县厂,今年二季度以来的混凝土生产方式格外地引人注目,令人刮目相看:被誉为现代化搅拌站“大脑”的中控室,有条不紊地主宰着整个混凝土生产的运行。所有这些,标志着该厂再次昂首地站到了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予以智能化生产混凝土的最前沿。半年多来,该厂不仅产品优良率和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4.3%和8%以上,而且生产成本至少降低了5个百分点。

  该厂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实现混凝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厂长杨杰始终站在大数据、自动化、信息化、精细化产砼的时代前沿,成为名副其实地智能化产砼的新时代弄潮儿。

  转变观念--他像循循善诱的宣传员

  屡次成为“中国混凝土绿色环保人物”和四川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的杨杰,早在14年前即2002年就入职中建混凝土搅拌站摔爬滚打,目睹了搅拌站从传统的开放式到现代花园封闭式环保型的转变,见证了从老式的60#混凝土生产线到180#、240#生产线技术突破的变革,因而他对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智能化产砼模式,更具有切身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识,进而具备一定程度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和文化理念。

  两年前,杨杰就主动配合中建西部建设所推行的ERP这个集采集、统计、分析数据于一体的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而在去年不失时机地升华为与中建西部建设不谋而合的构想: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工业智能化厂站。

  杨杰深知:要想完成建立工业智能化厂站这种深层次的、脱胎换骨式的产砼模式变革,就必须切实转变每名员工的思想观念,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于是,他一方面四次组织全员认真学习讨论领会2015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头宣讲中建西部建设有关建立工业智能化厂站的内容要求以及此项重大变革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一方面,他以循序渐进和疏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全员回顾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以及混凝土行业的市场环境出现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让大家全面深刻地认知作为搅拌站的基层企业,必须在质量保证体系、服务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节能环保等满足智能化产砼模式更高的各项要求,并逐渐清除、解开、卸下了陈旧观念、意识障碍和思想包袱。

  刻苦学习--他像如饥似渴的小学生

  “记得刚刚接触智能化时,只是明白它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而其更加深奥的原理、复杂的程序,严格地说还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具有自知之明的杨杰这样说道。已近不惑之年且未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的他,要和近几年来获得学士、硕士的知识分子,站在推进智能化厂站建设的同一起跑线上,其压力与困难之大可想而知。然而铭记“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座右铭的杨杰,硬是本着“小学生如饥似渴、不耻下问地”的虚心姿态,秉承18年前当过三年革命军人坚韧不拔、从不服输的坚定意志与毅力,不断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地、孜孜不倦、学,向一切内行的人哪怕是自己的下属学,在书本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在解决问题、反复思考中学。

  自2015年12月该厂启动智能化厂站建设以来,杨杰始终以“争创行业智能化标杆站点,勇做智能化生产领路人”为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致力于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全过程之中。郫县厂每周的职工夜校,从来没有拉下他的身影;几乎每晚他伏案读书和上机进网操作的办公室灯光都光亮在转钟之后;每个月两次的研讨和讲座,他都是提前地积极准备,并就智能化知识推进的难点、重点焦点和经验技巧与大家面对面地研究交流、切磋沟通。

  解决问题--他像深入现场的工程师

  郫县厂智能化建设工作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出现一些差距和问题,而相关人员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也有一些出入。对此杨杰主张“不统一的意见,就是进步的开端。每次在推行系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有人提出质疑,我们怕的不是有人提出问题,我们怕的是有人提出后我们不能解决它。”例如:在推进混凝土容重智能监控系统时,要求每位司机在进出场是刷卡记录数据,部分司机对新的系统和工作方式不适应,总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忘记刷卡。对此杨杰及时召集全体驾驶员,阐述采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不可逆转性,讲清“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告诉员工怎样做,而是让员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硬道理。

  与此同时,他坚持每天昼夜巡视厂站,经常和各个在岗人员进行推心置腹地对话交流沟通,详细掌握每个岗位现状及细节。他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对各个岗位推行智能化的思考和推行智能化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翌日,他一定会通过集体切磋、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考察和就地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善于考究--他像攻坚克难的研发者

  凭借在搅拌站多年磨砺积累的实践检验和螺旋式上升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国外混凝土行业信息化最新成果的消化吸收,杨杰认定要真正实现智能化生产,就必须将调度、机操、质检等岗位人员放在一起即连成一体,有效利用中控室实现各作业环节畅通的数据传输,同步进行生产监控。鉴于调度等工作环境需要宽阔的场面和视野,杨杰独辟蹊径地设想到在中控室的墙体选材用半透明玻璃的同时,引入了智能化排产系统,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给驾驶员安排任务不合理等问题。

  在传统搅拌站生产中,清理搅拌机等相关作业总是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必须有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和多方签字确认才能进入封闭空间作业。对此,杨杰思考了许久认为产生风险的最大因素是存在一些非专业人员误入现场并盲目操作。经过辗转数宿的思前想后,杨杰最终支出了一项十分管用的妙招--“指纹安全识别仪”。即在中控室内安装指纹识别仪,搅拌机内部作业时需要各环节负责人通过指纹识别予以确认,系统通过识别所有指定人员的指纹后才打开搅拌机仓门,从而完全避免了非相关人员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风险。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09-24 12: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