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工业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政府调控不宜过多

2016/10/25 16:38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较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专家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将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结合起来,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结合起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结合起来,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较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增速连续多月踩在6%,是政策性的稳增长,还是另有隐情?“只要在6%上下浮动,都是可以接受的。数据波动很正常,政策因素的确在发生效应,但工业增速最主要的还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飞涛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的采访时表示。

  进入十月以来,九月份的各项工业数据持续发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以下简称“PMI”)为50.4%,继续高于临界点之上,维持扩张区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以下简称“P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5%,这也是PPI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以下简称“CPI”)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7%……

  在PMI,PPI、CPI等指数持续走好的同时,工业增速为何会出现减慢的态势?

  江飞涛认为,数据之间是相互有逻辑性,相互验证的,不一定所有的指标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稳定增长背后藏隐忧

  9月29日,中国银行发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其预测受政策累积效应显现、上游行业回暖等因素影响,2016年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比较稳定。

  数据的发布,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银行的推测。

  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7%。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中国工业数据,表面看起来的风平浪静,可在专家看来却波涛汹涌。

  近期,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年度报告(2015-2016)》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继续下行,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到了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行业加速分化,逆周期行业面临发展机遇期,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行业盈利空间受挤压,但结构调整取得进一步进展,说明中国工业仍然延续着2014年的“减速换档”过程,当前工业增速探底的过程还尚未结束。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改革的难题,而去产能则成了重中之重。但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众多行业产品的产量出现了不减反增的状态,产量的反弹会不会增加去产能的难度呢?

  数据显示,从产品产量看,9月份,统计的589种主要产品中有341种产品出现了同比增长。其中,钢材9809万吨,同比增长4.3%;水泥22393万吨,增长2.9%;十种有色金属452万吨,增长2.7%;汽车257.6万辆,增长31.5%;发电量4913亿千瓦时,增长6.8%;原油加工量4380万吨,增长2.4%等等。

  “去产能和产量之间有一定的冲突,但是去产能的过程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去产能的同时,去掉低效率的产业,提高产能利用率。产能减少了,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产量自然也就提高了。”江飞涛说。

  相关专家认为,在工业经济的增长上,政策因素在发挥效应,但也与房地产和大宗价格的回升,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房地产带动了几十个行业,在投资和工业生产都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改善了一些行业的生产和经营。价格的上涨加快了生产速度,使得产能过剩行业的销售数据也有所回升。

  江飞涛则认为,水泥、钢铁等产品价格的上涨,都是因为市场有了需求,这都是在可预测的范围内,9月份是水泥、钢材等行业的开工期,也是投资的高峰期。

  另有专家也表示,我国大的经济环境或是形势并没有说完全好转,下行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动力依然还是不足,对经济的下行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也认为,2016年国内投资惯性下滑风险尚未消除,企业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依然不高,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断档的风险并没有完全解除等,工业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如何宏观调控是难题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又如何在去产能和稳增长之间把握一个平衡,是一个业内的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价格适度的上升对改善行业的经营是有好处,第二,价格上升得太快,有时候和去产能的政策不是特别协调。在去产能和稳增长把握一个平衡,最主要的还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让市场去调节,将市场的调控和政府的配置资源结合起来。否则涨涨落落,对经济运行没有什么好处。

  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有专家认为,要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砝码,但也有专家持相反的意见。

  江飞涛认为,目前为止,政府做的已经比较多了,没必要做得更多。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很强了,没必要为了追求经济的短期快速增长而做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李建伟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几次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为使经济运行不滑出下限,每到节点时刻,出台一系列微刺激措施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每年形成了一个循环圈,即每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下半年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一年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

  这种调控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使得我国经济工作很被动;另一方面,随着微刺激政策的推出,投资边际效应在逐步减弱。

  从2008-2009年的4万亿经济大改革之后,政府对经济的推动力就越来越差,江飞涛说。

  专家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将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结合起来,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结合起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结合起来,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黄群慧认为,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稳中求进’仍然是工业发展的主旋律。2016年工业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6%之间。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28

四川省

¥ 396.61
2024-06-28

云南省

¥ 345.63
2024-06-28

重庆

¥ 389.81
2024-06-28

海南省

¥ 442.54
2024-06-28

福建省

¥ 307.12
2024-06-28

广东省

¥ 333.58
2024-06-28

陕西省

¥ 348.03
2024-06-28

内蒙古自治区

¥ 392.96
2024-06-28

山西省

¥ 359.71
2024-06-28

山东省

¥ 347.69
2024-06-28

安徽省

¥ 320.86
2024-06-28

河南省

¥ 325.25
2024-06-28

上海

¥ 345.00
2024-06-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66.87
2024-06-28

江苏省

¥ 322.36
2024-06-28

贵州省

¥ 399.39
2024-06-28

浙江省

¥ 353.57
2024-06-28

湖南省

¥ 338.45
2024-06-28

湖北省

¥ 304.04
2024-06-28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28

吉林省

¥ 462.45
2024-06-28

辽宁省

¥ 435.38
2024-06-28

河北省

¥ 381.26
2024-06-28

江西省

¥ 312.07
2024-06-28

天津

¥ 408.21
2024-06-28

北京

¥ 389.43
2024-06-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03
2024-06-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34.51
2024-06-28

青海省

¥ 441.41
2024-06-28

甘肃省

¥ 422.03
2024-06-2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29 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