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新标准强度检测误差大
在提交的这三项建议中,林宗寿重点向记者介绍了第三项建议。他解释说,自从新标准发布以来,很多水泥企业反映:新标准的强度检测结果误差很大,而且重现性差。据调查,同一实验员在同一台检测仪器上用同一批号的标准砂做同一种水泥的强度试验,结果发现,水泥的28天强度误差常常超过2%,如果用不同批号的标准砂做试验,误差就更大,有时超过10%。要是在不同化验室对同一水泥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有时误差能超过15%。为了进一步搞清楚这个问题,林宗寿在他自己的实验室里也反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新标准的强度检测误差确实很大。
检测误差大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林宗寿向记者谈了几方面的看法:既然是国际标准,应该是一种十分可靠的方法,但是目前新标准的实验结果误差太大,这会严重挫伤建材、建筑等企业实施水泥新标准的积极性。为了配合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国内一些水泥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都已积极行动起来了,化验室均购置了相应的仪器。可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大型企业的实验员都有“一头雾水”的感觉,搞不清谁对谁错。那些本来条件就差、积极性又不高、正处在观望状态的水泥小企业就更是“纹丝不动”了。这给中国水泥尽早与国际标准接轨设置了障碍。
检测结果不准,犹如一把双刃剑,对国家对企业都不利。林宗寿举例说,假如某批水泥28天真实抗压强度是42兆帕,如果强度检测不准,可能会得到46兆帕或47兆帕的结果,也可能得到37兆帕或38兆帕的结果。也就是说,检测强度可能高于真实强度,也可能低于真实强度,这就会带来极大的混乱。如果检测强度低于真实强度,那么,企业为了达标,只能少掺混合材而多加熟料,或者降低强度等级出售。少掺混合材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而降低强度等级出售就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本来明明是可以卖个“鲜桃价”,可最终以“烂梨价”出手,天底下哪个企业愿意做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若检测强度高于真实强度,那就会稀里糊涂地把低标号水泥当高标号水泥出厂。建筑部门假如将其用在关键部位,那么就会产生很多“豆腐渣工程”,被喻为百年大计的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将无法保证。试问,谁能承担起这历史责任?
一方面是用户利益受到损失,一方面是企业利益也难以保证。在水泥新标准即将实施之际,中国水泥界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人大代表林宗寿强烈呼吁:“原因出在哪里?是操作水平不够?是设备精度问题?还是标准砂质量不稳?有关部门应迅速查找原因,尽快解决。”
关于“标准砂价格仍高得惊人”这个建议,林宗寿说他这次之所以老话重提,是因为“虽然去年原国家建材局采取了一些措施,标准砂价格有所降低,但目前企业使用的标准砂价格仍然在6000元/吨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在7000元/吨以上。”这种价格即砂子比大米贵了4倍多,比白糖贵两倍多。他认为这种价格不仅给水泥生产企业带来经济负担,而且也会伤害水泥生产企业采用新标准的热情。
水泥新标准原计划去年12月1日实施,后来又推迟到今年4月1日。新标准实施的日期之所以一拖再拖,林宗寿认为这是“宣传贯彻和技术扶持力度不够”造成的。他说:“要保证新标准的顺利实施,要做的工作很多,绝不能简单地发布一个新标准就完事了,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和技术扶持力度,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技术部门下厂服务。企业如何改变熟料配料方案、如何提高水泥粉磨细度、如何提高水泥强度以满足新标准要求等,应给予技术指导。”
距4月1日起国家强制实施水泥新标准的日子只有25天了,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尚未完备,林宗寿对此焦虑而忧心。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