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崛起全省建筑业千亿产业群

扬州时报 · 2016-09-26 15:48

  既是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又是形象产业和富民产业,在被誉为“建筑之乡”的海门,建筑业被定位为特色产业、工业产业,建筑业内涵也由纯土建向建筑产业化升级。

  建筑业更是海门经济发展的一张王牌。去年,海门建筑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稳居江苏省县级市第一。

  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海门建筑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海门以创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为目标,对建设“现代建筑产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实现建筑之乡向建筑之城的转变,努力打造全国的建筑产业化基地。

  近日,本报报道组专程赴海门学习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经验,希望为我区建筑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科技创新激活“三驾马车”,品牌优势助推海门建筑业新跨越

  “海门建筑三巨头是一段镌刻在江海大地的民营企业传奇。”提起海门建筑业,海门人最常提起的是“三驾马车”。

  记者从今年初海门建筑业大会上的报告上看到,“十二五”期间,海门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27%,201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稳居江苏省县级市第一。海门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超15亿元的企业由5家增加到13家,超亿元企业由59家增加到75家。

  其中,最让海门人自豪的“三驾马车”:南通三建、中南集团和龙信集团三家特级资质企业,分别完成建筑施工产值1677.3亿元、1394.07亿元、630.95亿元,全市建筑企业累计上缴税金近45亿元,对海门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贡献率达20%。

  量上遥遥领先,质态同样喜人。从2015年全省建筑业百强企业名单上记者看到,海门市3家建筑企业榜上有名: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位居综合实力类第2名、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位居综合实力类第10名、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居综合实力类第11名。

  “可以说,‘三驾马车’撑起了海门建筑业的半壁江山。”海门建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门人都知道,其实“三驾马车”的崛起缘于企业对创新的深刻领悟。

  这几年,南通三建集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达成合作意向,通过BIM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和扩增,实现建设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对大型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部件成品化、施工装配化形成技术支撑,并为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做好了前期基础;中南集团由以往的“单一现场施工”转变为“工厂加工和现场装配”集成,用计算机建立“3D”模型,由各专业协调设计、构件部品数字化加工、模拟施工管理,从而实现了住宅部品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构件装配化、工序衔接程序化,同时中南集团还被住建部确定为“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龙信集团也已开始预制装配市混凝土结构建筑、轻钢轻混结构的研发和应用,在老年公寓项目、PC工厂内自建的办公楼、龙信酒店项目中采用鹿岛体系的预制装配式整体技术,在内装方面将采用CSI技术体系,预制外墙板整合外装饰层面、夹心保温层,内墙采用成品板安装。引入BIM技术,对建筑预制装配实现可视化。

  科技创新激发企业无限活力,相辅相成的是,这些企业品牌的力量也成为行业内最有价值的竞争力。据介绍,2015年海门市建筑企业创获省级工法50项,获国家级QC成果19项、省级70项,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取得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8项。由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绿色装配住宅成套.

 转型路上仍需政府扶一把送一程

  记者在海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海门的“三驾马车”包括其他各大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都是自发而为。所有的研发经费也都是自掏腰包。与传统现浇不同,工厂化生产需根据房型打造模具,投资建设一条专业化生产线动辄上亿元。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构件通用度、市场开放度不高,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因为目前尚未做到大批量生产,规模效应得不到体现。因此,目前采用这类新技术建造的房屋,造价高出普通建筑约10%左右。

  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培育市场,在财政、税费等方面予以扶持。

  去年,海门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成为推进海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政策保障。《意见》中明确了到2020年,海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新建建筑预制装配率达到25%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3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达到40%以上。到2023年底,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预制装配化率均达到50%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6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财政金融支持方面,除了常规性创新奖励以外,对市区范围内,对采用预制装配式现代化施工的建设项目,给予建设单位40元/的生态建设专项资金补贴。在市区范围内(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购买全装修商品住宅的购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按政策允许范围内最低首付比例执行,并给予购房者房款总额0.5%的补贴。在用地支持方面,优先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基地、平台用地,对列入市级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范围内可分期交纳土地出让金。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办理规划审批时,其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计算。对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允许将装配式预制构件投资计入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纳入进度衡量。

  【邗江思考】努力破解要素制约,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邗江建筑产业园建设初期,要注重营造发展氛围,特别是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在加强服务上面下功夫,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发布行业信息,畅通市场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同时,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加强对建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时引导企业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市场定位,帮助企业解决在改革发展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要指导帮助企业在立足国际市场,践行“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增强与国际接轨的法律经营理念,增强企业依法经营的理念,积极应对法律风险。

  此外,对园区企业创新以及现代化方式施工要制定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措施予以扶持。比如政府可以在土地挂牌时明确,开工面积装配率必须达到一定比例;规划上适当降低门槛,对采用预制楼板提高容积率的开发商放宽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费、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等费用减免;引进技术装备免征关税等助力行业发展。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超高装配率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在海门本土获得第一个鲁班奖的标志性建筑——中南集团总部基地办公大楼,是建筑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结晶。龙信集团海门老年公寓和13#楼获评“江苏省产业化示范项目”、部品生产基地获评“省集成示范基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人们还急切盼望着建筑产业进行技术革命的时候,海门建筑产业化已悄悄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10万建筑工人将从传统的垒墙砌瓦中解脱出来,祖祖辈辈海门建筑人童年梦想的建筑像搭积木般容易的童话将变成现实。

  【邗江思考】

  培育园区龙头骨干企业 积极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

  对于我区刚刚起步的建筑产业园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培育像海门“三驾马车”这样的支柱型企业。因为加快建筑产业园建设,项目是根本,必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外来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项目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效应。

  要努力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目前,已入驻园区的江苏和天下建筑产业化项目启动实施,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管廊项目已开始申报。围绕在手的这两个大项目,要吸引有效投入、推动跨越发展,重点把和天下培育成园区龙头骨干企业,利用这个龙头骨干企业,尽快吸引产业链项目,在园区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同时,建筑产业园要重点突破建筑“外包装”产业、新建筑技术产业、办公研发、混凝土预制构部件、钢结构等项目,力争在3—5年形成百亿的产值规模。

  项目引进同时,还要积极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信息系统等研发、应用和推广力度,推行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管理网络化及全流程集成创新,全面提高行业企业运营效率。鼓励建筑工业化项目申报国家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对获得绿色运行二星、三星标识和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的项目及建筑,按照有关规定由市财政给予扶持。

 高端人才与技术蓝领并重 以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

  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根本上还是解决人才的问题。

  传统印象里,建筑产业似乎还没有脱离泥瓦工、搬砖工等影子。但走进海门现代建筑产业园内,现代气息让人深切感受到:现代建筑产业同样需要人才.

  在龙信建筑产业现代化展示馆里,记者看到现代化建筑不再是靠建筑工人采取现浇方式来建房子,而是建筑工人在流水线上“造”房子,工人像搭积木那样完成一幢高楼大厦的施工。“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以标准化设计、装备化施工,作为一个核心内容,部件的生产工作是在工厂里进行,施工现场只是以组装和安装作业为主,可以从流水线上控制相关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比、平整度等,都会有很大提高。”龙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先进技术需要的人才格外紧缺。

  就在上个月,海创智库()科技服务中心副秘书长朱林涛率5名“”专家来海门市开展对接活动,把脉海门建筑产业发展。5位专家分别是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唯坚,同济大学教授汤奇荣,东南大学教授张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建东,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史才军。专家们与南通三建、龙信集团、中南公司等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耐心细致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涉及建筑产业化、机器化操作、节能型材料开发和运用等。专家们还带来了不少项目进行推介,并就部分项目与相关建筑企业个别对接。

  像这样邀请专家把脉建筑业发展的活动,是海门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门市开展了“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东洲英才”引进计划,充分利用国家“专家海门行”、“海外高层次专家海门行”、“海门籍高层次人才家乡行”等活动引进、培育建筑业发展所需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的人才引进、培养、集聚能力,发挥高端人才为建筑业调结构、促转型的引领带动作用。

  高端人才把脉建筑产业发展在海门已成常态,但一个产业还需要庞大的技术蓝领来做支撑。为此,龙信集团的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从新大学生中培养一批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招聘一批科班出身的人员,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培育安全管理人员一专多能,要懂技术、懂施工、懂经营,使得安全措施、方案落实到点子上.

  记者了解到,像龙信一样,很多海门建筑企业为保证充足的蓝领工人,每学期都在南通各大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定点招生班,对选择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施行定向委培,毕业后保证学生百分百就业。这一措施已经连续实施多年,有效缓解了现代化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紧缺的难题。

 【邗江思考】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

  建筑产业园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建筑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的理念,充分认识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整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要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我区相关人才政策,着重招引建筑业方面的人才。

  同时,也要打造稳定产业工人队伍。要依托邗江中专、扬大等本地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启校企合作,采取合作办学、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新型建筑产业技工队伍,大幅提高关键技术岗位自有技工比例。积极寻求政企合作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建立稳固的劳动力基地,形成稳定的建筑工人队伍。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各建筑企业要认真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建立职工培训基金,保证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使企业内部分配向高级管理层、一线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倾斜。建立在职培训体系,建筑工人技能分级管理体系,技能岗位工资制度等,切实做好建筑工人劳动权益保障。营造企业文化,加强人文关怀,确保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建筑产业化不是简单的课题,还要鼓励园区建筑施工行业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多层次研发体系,促进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产品与技术的研发、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完整创新链条,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