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足:荆楚大地水泥市场“哀鸿遍野” 必须出实招下猛药去产能
每年入秋之后,湖北的水泥市场总会向好走高,这几乎已成为一个定律。然而,今年的秋天注定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年,尽管自然节令下的庄稼已是遍地金黄,长江下游各省也接连传来水泥涨价的好消息,湖北水泥市场却迟迟没有调价的声响……许多水泥厂家仿佛感到冬天已提前来临。
日前,记者带着满心的困惑和忧虑,驱车赴形势最为严峻的鄂西片区,采访了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华新水泥副总裁袁德足。
去产能是当务之急
“全国各地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湖北也不例外,去产能是当务之急!”袁德足开门见山。
袁德足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而房地产业发展也接近饱和;作为原材料基础产业的水泥,与二者利益攸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总产量24.76亿吨,达到历史最高点;去年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总产量23.48亿吨,同比增速下降4.9%,水泥全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湖北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去年,湖北省水泥累计产量11289万吨,居全国第8位,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81%;比上年减产381万吨,增长率-3.1%,为本世纪以来首次出现的年度产量负增长,意味着湖北水泥行业发展已经“见顶”,水泥市场需求已步入下行通道。
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我国水泥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以湖北为例,截至目前,该省水泥总产能约为1.4亿吨、熟料产能7500万吨,平均产能发挥不到70%。袁德足说,严重供过于求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今年鄂西片区每吨水泥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低40~50元,鄂东片区水泥价格也长期疲软,全省水泥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多数企业只能勉强保本维持运行,少数企业已经被迫停产,全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去产能必须痛下决心
两年前,中国水泥协会在湖北召开长江中下游水泥论坛会议时,参会代表都十分艳羡“湖北水泥市场——这边风景独好”。当时,湖北的水泥销售价格为长江流域最高,当地水泥企业生存状况良好。然而,时隔两年之后的今天,荆楚大地水泥市场却是“哀鸿遍野”。
袁德足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湖北是水泥熟料纯进口省份,不存在水泥产能过剩。因此,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支持产能置换,为一批新增水泥项目核发了“准生证”,导致该省今年新释放水泥熟料产能600万吨、水泥产能2000多万吨。
湖北真的不存在水泥产能过剩吗?事实如何?袁德足分析,湖北因水而兴,得长江、汉水的黄金水道之利;然而,“得”也长江,“失”也长江。长江黄金水道既为本地水泥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但也为长江上下游水泥产能进入提供了便捷通道。这也就是说,湖北市场既要消化本地的水泥产能,还要同时消化来自长江上下游邻近省市的水泥产能,而湖北不能也无法因此形成市场封锁。但当地的水泥消费总量毕竟有限,最终导致更大范围的恶性竞价、低质低价。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了抢占市场,当地一些水泥企业不得不赊销产品,受制于商混搅拌站、房地产开发商和工程施工商。而今年以来一批新产能的释放,使湖北尤其是鄂西水泥市场雪上加霜!
袁德足痛心疾首地说:“要坚决地去产能!再不痛下决心,就晚了。”
去产能要出实招、下猛药
袁德足表示,水泥去产能和钢铁、煤炭等行业不一样,不能过分依赖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既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出实招”,又要相互协调统一行动“下猛药”,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对于水泥行业去产能,袁德足强调“务必真抓实干用重典”,必须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措施。他认为,在“十三五”期间,湖北省水泥熟料产能要下降到6000万吨左右,水泥总产能要控制在1.2亿吨以内。也就是说,在未来5年内,湖北的水泥熟料和水泥的产能不仅不能增长,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分别减少1500万吨和2000万吨,分别下降20%和1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袁德足提出了六大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是以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企业重组是“去产能”的必经之路。央企“两材合并”、金隅冀东重组已经率先垂范,为各地水泥企业的重组提供了借鉴。袁德足告诉记者,目前湖北省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20家、粉磨企业100多家,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亚东水泥等前三家企业产能才不到70%。他希望,“十三五”期间,湖北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能压缩到10家以内,前三家企业的产能规模提高到85%~90%,这样就不愁全省水泥总产能压不下来。
二是着力推进水泥错峰生产。东北、新疆、云南等地的水泥错峰生产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湖北也要大力推动错峰生产。尤其在4~8月的水泥销售淡季,全省水泥企业要协调一致,主动错峰生产,减少无效或低效产能,避免恶性竞争,提高生产效益。
三要尽快建立产能退出机制。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目前湖北的水泥产能都属于新型干法工艺,不可能再以行政手段“淘汰”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那么,怎样让一部分相对低效的产能主动退出呢?袁德足说,几十上百家水泥生产企业,效益肯定是有高有低有好有歹,除了设备技术方面的些微差异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来自管理和市场方面。他告诉记者,经征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同意,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正在加快构建产能退出机制,建立“水泥产能退出基金”。该省将通过“水泥产能退出基金”购买市场重叠区域或相对低效的水泥产能,补偿退出企业的损失,帮助安置退出企业的员工。这一提议,已得到当地多数水泥企业的赞同,预计年内会有实质性推进。
四是行业自身加快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果水泥行业还像以往单纯地发展建筑材料产业,其生命力和生存空间都会受到限制。总部位于湖北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也在环保产业方面取得突破。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将着手引导当地水泥企业进一步壮大环保产业,拓展产业链,加快自身转型发展。
五是提升建筑水泥消费等级。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已向政府有关部门提议取消强度等级为32.5的低标号水泥。袁德足认为,随着大家对建筑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取消32.5低标号水泥的时机已然成熟。因此,他强烈建议湖北学习新疆经验,提升建筑水泥消费等级,尽快出台地方法规,禁止在当地生产和销售32.5低标号水泥。
六是公平行业市场竞争秩序。近年来,建筑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假冒伪劣建材产品泛滥。
据湖北省质监局官方网站消息,该省每年查处的劣质水泥都有数千吨,这些劣质水泥主要假冒华新的堡垒牌水泥和亚东的洋房牌水泥进行销售。此外,还有大量散装水泥避开监管通过非法分包进入市场,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隐患,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袁德足说,除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外,还应通过“碳排放杆杠”强制“违规新建产能”企业购买碳交易指标以示惩处,而不应“一刀切”地给予所有企业同等配额,避免“让听话守法的企业永远吃亏”。
最后,袁德足再次表示,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上述各项措施。他相信,只要切实“出实招、下猛药”,该省水泥行业必将迎来收获的“金秋”。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