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素直的心——宋志平和他的《经营方略》

企业思想家 · 2016-08-22 08:49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加入到创业的大军中来,把做企业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这也是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少企业进入发展的困境,爬坡过坎、步履维艰。这样的时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榜样的力量、标杆的指引。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企业家的榜样。看了他最近出版的《经营方略》(中信出版)一书,做企业遇到的种种难题,30多年来他都经历过,而每一次的攻坚克难,都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台阶,也是他经营思想的一次新的升华。用他的话讲,做企业并不难,只要拥有一颗“素直”的心。他以“素直之心”准确定义着自己的角色,孜孜不倦地悟道布道,坚韧务实地推进改革,心无旁骛地创新实干,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这些角色成就了他带领两家草根央企进入世界500强的传奇。

  孜孜不倦的布道者

  2016年6月7日,宋志平在一场领袖论坛上做了“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的脱稿演讲,向社会大众传播他的企业观。这个演讲视频,点击量超过1600万次,赢得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无论是演讲、出书,还是讲课、开会,宋志平都像是一个布道者、一位师者,孜孜不倦地讲述着他经营企业的思考和实践。在他看来,这是企业家应尽的责任。他致力于做一个为企业眺望远方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企业家。他信奉思想管理是第一位的管理,不厌其烦地进行“布道”,把集团的战略、管理和文化清晰地传递给大家,给员工梦想,激励他们的内心,凝聚大家的智慧。随着企业越做越大,要管理好1000多家下属企业和17万名员工,宋志平越发把“布道”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身体力行,还出版了《经营方略》《我的企业观》《整合优化》《央企市营》《国民共进》《包容的力量》等6本文集,以此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并融入企业。中宣部曾组织记者到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企业采访,记者感慨道:“这家企业很有意思,上上下下讲的都一样。”其实,这正是布道的本义之所在。思想统一了,还有什么难的呢?

  宋志平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优秀企业家必备的人生作为。他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不断将自己做企业的经验、思想总结提炼出来,为企业界和社会贡献思想,给年轻一代以启发和帮助。他认为,这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是位学习型企业家,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他几乎书不离身,“按筐读书”,阅读量极大,这为他产生新鲜的思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他经常被邀请到北大、清华、国家行政学院等高等学府讲课,到国内甚至世界顶级论坛、峰会演讲,每次的授课、演讲都会获得热烈反响,是学员们推崇的“企业导师”。他讲的话,大家都爱听、愿听,听得有滋有味,那是因为他总是在讲真心的话,真心地讲话。他总是能准确把握政策的脉搏,与时俱进,一语中的。作为一名央企主要负责人,他有着笃定的信念,每逢国企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都会出来说话,不为别的,只是觉得“有话要讲”。他坚信实践出真知,有责任让社会、让世界了解央企发生的变化、真实的央企样子,“此央企非彼央企”。心无杂念,勇于担当,也就不怕被戴上沽名钓誉的帽子或是追名逐利的非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坚韧务实的改革家

  2013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大型纪录片——《国企备忘录》,宋志平在片中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国企改革的故事。他们那一代国企人永远也忘不了国企脱困前面临的艰难困境。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宋志平所说的,改革是倒逼出来的,国企改革没有回头路。他对于改革的意志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一直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是名副其实的国企改革促进派。他带领中国建材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水泥发展史上的奇迹,正是源于他坚持不懈的市场化改革,开创了“央企市营”的改革模式。宋志平是个非常务实的改革者,他做的每一项改革都是从实际出发。他坚持央企的属性,遵循市场的规律,践行“央企市营”,在水泥、新材料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高质量的联合重组,使中国建材从一家草根央企一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水泥老大、世界玻纤老大、世界石膏板老大,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袖。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和风险,同时也赢得了更大的改革空间和机会。近日在国资委公布的央企改革“十项试点”中,中国建材再成为双试点(董事会职权落实试点、兼并重组试点)单位。

  2014年年初,央视《对话》栏目做了一期“尝鲜混合所有制”的专访,请宋志平讲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故事。在他看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把市场化机制真正引入企业,实现所有者到位。他把混合所有制作为一把金钥匙,通过实施“混合的三优先三目标”“三层混合的产权改革”“三盘牛肉的激励机制”“六星企业”“八大工法”等等,实现了“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说,中国建材的成长发展史,是一部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国民融合、互生共赢的发展史。在中国建材的资本结构里,国有资本仅占1/3,其他2/3则是社会资本。长期以来,宋志平抓住两条主线推进改革,一方面靠混合所有制,将资本整合起来;另一方面靠联合重组,把资源整合起来。早在2009年国际水泥峰会上,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要坚决摒弃丛林法则式的低级竞争,倡导整合优化、竞合发展的理性竞争。他像一只啼血的杜鹃,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向同行们传递他的思想和观点,带头建立合作共赢的行业价值体系。过去几年里,钢铁、煤炭等出现持续性整体亏损,而水泥却能获得盈利,即便在去年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还获得了300亿元的利润。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建材通过联合重组提高了行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合为行业撑起了互利共赢的大伞。在他曾执掌的另一家央企国药集团,也是利用联合重组、资源整合的方式建立了覆盖290多个城市的医药配送网,打造出国家级医药健康平台。看得出,宋志平是一位有预见性的企业家,早在几年前就敏锐地看到行业发展的痛点所在,并竭尽所能、持之以恒地做着行业供给侧的工作。如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期待着在这位行业领袖的思想引领和示范带动下,水泥企业将会展现出更多的集体理性和智慧,率先从化解产能过剩中实现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崇尚创新的实干家

  宋志平在一次论坛上曾深有感触地说,做好一个企业不容易,重要的是坚守,十年才能熟悉一项业务,二十年才能掌握一项业务,三十年才能把一项业务做到极致。他信奉一生做好一件事,把企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几十年来,他专心致志做企业,从车间技术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宋志平是个有理想的实干家,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强调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统一。不少人可能只知道中国建材是水泥大王,依靠联合重组成长起来,以为是个没有多少创新的大块头。实则不然,中国建材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颗坚实的“创新芯”。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可谓硕果累累,如批量生产的碳纤维T700、T800,填补了我国碳纤维高端技术的空白;生产的0.15毫米电子玻璃,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北新加能源5.0新型房屋、绿色小镇,实现了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的家居环境;开发出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17.9%刷新世界纪录等等。即便在传统的水泥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前不久在蒙古国投资建设的水泥厂是一家“草原上的工厂”,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行走在工厂的草地上,展现了现代工业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2014年9月,宋志平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有一场关于创新的对话。他讲道,创新创业是一个系统性思考研究和价值创造的过程,既需要满腔热情,也需要科学的态度,更需要坚守的精神。对于如何进行有效创新,他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诸多不适应,他特别强调这恰恰是企业捕捉机遇、开展有效创新的最好时机。如果只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而忽视面临的机遇,会错过很多创新发展机会。在别人看似十分困难、困境的情况下,宋志平却总能保持创新的朝气。他主动顺应新技术新产业变革的时代潮流,为中国建材未来发展规划出“三条曲线”。第一条曲线是推动水泥、玻璃等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第二条曲线是在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材料等“三新”产业进行创新。去年水泥价格下滑,“三新”产业却获得35亿元利润。第三条曲线是制造服务化、研发产业化。这“三条曲线”都蕴含着中国建材集成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对于当下谋求转型升级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颇具借鉴和启发。

  素直人生的经营者

  宋志平在《我的企业观》里写道,企业家要有一颗“素直”的心,内心纯净,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他的这番话恰恰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素直的心”,是松下幸之助在《经营的本质》一书中提出来的,是指不为私利所困、纯洁真诚之心。宋志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一颗“素直”的心在经营企业和他的人生。他认为,企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只有把社会责任、利他精神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企业才能基业长青。他带领中国建材在四大道德高地上经营发展:第一是坚持“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以人为中心,把实现人的幸福和价值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追求。第二是以行业大局为重,走互利共赢的道路。第三是关注气候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第四是“一带一路”走出去,做优秀的世界公民。今年4月,宋志平作为中国优秀企业家代表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以巨幅照片广告的形式被隆重推介,他倡导的“与人分利的思想”格外醒目。这应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方式,因为只有思想走出去,文化被认可,我们的企业才能赢得人心、赢得合作。

  读《经营方略》这本书,会发现,这不仅是一部经营企业的方略,也是一部经营人生的方略。作为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企业家,宋志平从未停止过对人生的思考。他喜欢引用克雷顿·克里斯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题目是“如何衡量你的一生”。演讲中,克里斯汀提出三个问题:如何做出完美的事业?如何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何实现善始善终的人生?宋志平将其称为“人生三问”,并给出了自己的人生答案。他认为,首先,事业是人生幸福的巨大动力,但事业成功的衡量标准并非高薪水、高职位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追随自己的梦想和兴趣,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其次,与家人、朋友的关系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源泉。我们要投资时间去经营家庭及朋友关系,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获得纯洁长久的友谊。此外,要坚持原则,诚信正直,不要因为做道德上的让步而毁掉美好的一切。这就是他对于人生的衡量。

  走近宋志平,走进他的《经营方略》,你会发现,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拥有一颗“素直”的心,都能走向良性发展,最终迈向成功。

  《经营方略》内容简介

  《经营方略》系统梳理并归纳了宋志平董事长30多年来独具特色的经营之道。全书共分“战略与目标”“改革与机制”“创新与转型”“治理与管控”“团队与组织”“文化与愿景”六章,共计270余篇稿件、36万字。

  本书是一部珍贵的企业家经营手记,是一部来自市场最前沿的实战教案。全书内容均节选自宋志平董事长1993年以来的各类讲话讲课、媒体访谈、署名文章,原汁原味地记录了一位大型企业领军人物在国企脱困、市场化改革、联合重组、规范治理、做强做优、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可贵探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参照。

  本书清晰地勾勒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脉络,以丰富的案例揭示了资本运营、联合重组、文化融合、国民共进的成功法则,以创新的理念破解了转型升级、集团管控、成长模式等企业难题,以冷静的分析详解了战略与管理、多元化与专业化、集权与分权等诸多迷思。书中呈现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一系列实证经验弥足珍贵,它们既是企业的财富,也是时代的财富,对于当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走出产能过剩的行业困局、探寻新常态下的生存之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书语言朴素平实、以简驭繁,娓娓道来,兼具操作性和可读性的风格,被誉为中国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论语”。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