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综合管廊首次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 将提升综合承载力

厦门日报 · 2016-08-04 10:17

厦门市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近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市建设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厦门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试 行)》)。它不仅为厦门今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标准和规范,更为全国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其融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要举措,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组织实施,高水平运营管理,全力推动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除了大力推动工程项目建设,我市还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配套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 和规范标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厦门先后颁布出台《厦门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规划指引》,编制《福建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指南》、《关于综合管廊使用费和维护费收费标准》、《关于加快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了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制度支撑。此次编制出台的《规范(试行)》则是在国家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基础上,结合厦门实际,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形成的规范我市综合管 廊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亮点】

  首次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

  《规范(试行)》 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把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与海绵城市、城市防洪排涝的规划建设相结合。譬如,《规范(试行)》就提出,“综合管廊设计时宜考虑海绵城市的雨水 入渗通道”,“综合管廊结构可与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调蓄池等海绵城市设施结合设置”,“在城市径流雨水行泄通道、低洼点、下沉式立交桥区域等易涝地段, 综合管廊设计宜与排水防涝设施相结合”等要求。市市政园林局的相关负责人指出,《规范(试行)》这些要求,有利于补齐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短板”,通过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消减洪峰的影响,避免城市陷入频频“看海”的窘境。

  率先全国总结成熟施工工艺

  在综合管廊的建设过程 中,厦门在全国率先总结出了一套完善、成熟的综合管廊施工工艺——预制悬拼法。它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还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具有减少施工扰民,节约材 料、节能环保与降低排放的优点。《规范(试行)》列出了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断面标准化技术规定,为综合管廊的施工起到了传经送宝的作用。

  创新性地把管廊建设融进地铁建设

  在修建地铁时,为沿线市政公用弱电管线预留空间,待地铁通车时,缆线即可入驻。至2020年,厦门地铁计划建成148公里,依托地铁建设的弱电缆线管廊 也将同步建设。我市创新性地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融进地铁建设,为全国首创。《规范(试行)》提出了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与轨道交通的设计相结合的技术要求, 这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规范。

 垃圾气力输送管道有望纳入

  垃圾收运不用车载人运,全靠真空管道运输, 垃圾流密封、隐蔽,有效杜绝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闻不到臭味,听不到噪音,生不出蚊蝇,还能有效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未来厦门的地下 综合管廊还可望把垃圾气力输送管道纳入其中。《规范(试行)》提出,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垃圾气力输送管道、空调水系统 管道等城市工程管线可纳入综合管廊。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