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海绵城市建设困境:融资困难 技术力量欠缺

新华网 · 2016-07-24 10:39

  今年入汛以来,长沙流域经历了多轮强降雨过程,湖南等长江中下游省份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许多城市出现了内涝,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此背景下,除了抗洪抢险之外,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应对城市内涝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技术难题

  常德市年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作为湖南第一批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之一,其在7月初的强降雨过程中也未能幸免,市区的洞庭大道、柳叶大道、常德大道等多处积水十分严重,在常德大道火车站地段,积水甚至没过了膝盖。此外,岳阳、长沙、株洲等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

  内涝的出现和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息息相关,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焦胜指出,原本土地对雨水的消化能力和大自然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多年的城市建设使得路面硬化面积大大增加,导致城市内80%-90%的雨水需要靠管道排放,但显而易见的是,降水不可能通过管道完全解决,这种方法也是不可持续的,毕竟管道排水速度和容量都有限,容易超负荷,进而出现内涝。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则要求将雨水或洪水利用起来,将其资源化,并强调优先利用河、湖、池塘,以及城市中的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海绵体”排水。然而大规模粗放式的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却使得城市中大部分都是硬化路面,主要依靠管道、泵站等设施来排水,常德市便是如此。

  而湖南另一试点城市岳阳市城区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工填湖、修路、拦坝等,使得水系排水不畅、城市内涝较多,内涝点有近四十处之多。

  技术力量的缺乏更是加大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据常德市海绵办工作人员透露,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根据常德市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但在试点过程中,由于缺乏有资质的本土设计单位,海绵体项目的设计规划多由汉诺威以及中规院完成,相关项目设计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延缓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进度。

  融资困境

  除了技术支撑之外,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表示,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成本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这无疑加大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对此,中央财政也给予了资金支持,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另外,湖南省财政厅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给予专项资金补助,试点县市每年补助4000万元,分三年发放,同时,对试点城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对评价结果排名第一的城市给予1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但从试点城市的建设规划来看,计划所需资金远超中央财政补贴,岳阳市在2016-2018年三年期间拟投资40亿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2017年三年期间,常德市计划投入海绵建设资金78亿元,中央财政三年补助预计12亿元,并且省财政厅的补贴目前也尚未到位,地方需自筹66亿元,补贴满足不了建设需要。

  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大多采用PPP模式减缓资金压力,但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在背负了巨额债务的情况下,希望PPP模式能在基础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应用,以减少政府的违约风险,且PPP模式在项目能盈利的时候可以运作良好,但海绵城市PPP除了政府的支持外,并没有明确的获利模式,因此在实际推行过程中,PPP模式的可行性还需考量。

  常德市海绵办透露,资金缺口大,PPP模式在常德又推行困难,融资模式只能依靠地方投资平台借债,本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却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

  政策支持

  海绵城市的概念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随后,住建部先后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等,通过政策支持,将海绵城市这一规划理念真正落地,并加以建设执行。去年开始,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分批展开试点。但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第二批中央试点城市还未开始建设,第一批试点只是有限建设,有的城市项目建设面积也十分有限。

  湖南正处长江中游,每年都要经历漫长的梅雨季节,并且因天气反常而出现强降雨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去年3月,常德市被列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今年6月,岳阳市、津市市、望城区、凤凰县也加入了湖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队伍,但目前除了常德市正式开启了海绵城市建设之外,其他各试点城市尚在起步阶段。

  常德市在2015年—2017年3年试点期内计划建设海绵项目148个,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项目55个。主要集中在雨水泵站的改造,老旧小区的改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雨水花园的修建,河流综合治理以及雨水排放管网的新建与改造等。但海绵城市建设目前难以达到连片效应,部分区域出现内涝也在所难免。

  焦胜进一步指出,除了城市建设导致大规模的地面硬化之外,内涝的出现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自然灾害。海绵城市建设正是要缓解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范围内来考虑。海绵项目建设可能不能彻底解决内涝问题,但可以事先做一些数据调研和风险评估,对一些城市危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通过增建排水泵站、地下调蓄库等来提前预防或进行应急处理。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