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价格的话语权在谁手中?

2005-06-09 00:00
    5月20日,太湖流域水泥工业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省长兴县举行,会议由长兴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主题讲话。参加会议政府和协会的代表有:浙江省行管办副主任姚志权、浙江省水泥协会李辛龙、长兴县县长刘国富、副县长王庆忠、湖州市行管办主任韦敢、江苏无锡市水泥协会秘书长钱英;企业代表有:海螺集团副总经理孙毅东、三狮集团董事长姚季鑫、副总经理匡鸿、杨鸿明、山鹰建材集团董事长周绍昌、山鹰裕廊水泥总经理周伯顺、长广水泥董事长沈剑雄、浙江水泥总经理冯鲁文、锦龙水泥公司副总钱慧明、红狮水泥总经理章小华、金圆水泥副总赵志安、申河水泥董事长卫松根、中利实业董事长陈银中、兆山新星安吉水泥董事长徐新喜、华新金猫总经理周家明、副总蒋俊康、恒来建材副总蒋铂金、盘固水泥董事长张锁林、副总徐宏斌、金峰水泥董事长徐贵生、嘉新京阳总经理杨富全等16家环太湖地区苏浙皖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老总。 

   “水涨船不涨” 水泥企业苦不堪言  

    刘国富:(浙江省长兴县县长)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水泥工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效益低谷,低价销售,恶性竞争,导致水泥行业的经济运行偏离了正常轨道,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利益考虑,从规范市场有序竞争的目的出发,特邀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和领导以及太湖流域水泥工业的精英来共同研究应对策略,共同商讨长三角水泥工业发展大计。水泥工业目前进行的恶性竞争,拱手将利润让给了下游用户,自己剩下的全是“骨头”了,这种情况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 

  一季度,水泥行业实现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1亿元转为亏损3.5亿元,全行业处于全面亏损边缘的尴尬。煤价涨、电价涨、运费涨,而水泥销价却在不断下跌,这种“水涨船不涨”现象你可以想象出他的后果是什么,来自两头的挤压把水泥企业逼上绝路!请看以下三家上市公司的2005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摘要——— 

  海螺水泥:水泥市场需求低迷,价格继续下滑,而煤炭价格持续上升,对经营影响较大。主营业务收入189 5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98%;净利润2 16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5.11%。 

    华新水泥:水泥产销量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由于水泥平均售价较去年同期下跌近80元/吨,煤炭与电力价格又维持高位,增加成本近3 000万元,导致公司一季度亏损1 082万元。 

    万年青水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 532.0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62%(主要是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成本上升所致);实现净利润-3 045.4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0.85%。预计2005年半年度亏损额在2 000万元以上。 

    这些水泥行业的大企业尚且如此,那些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赔本赚吆喝” 恶性竞争犹如饮鸩 

    从2004年9月起,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一路下滑,从最高时的平均每吨400多元跌至目前的平均每吨200元左右,绝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陷入了亏损的境地,一些企业被迫选择了减产乃至停产。与会企业家认为,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通过相互压价等不正当销售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价格战十分普遍,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方法来争夺市场份额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在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分析研讨了水泥价格的话语权,定价的策略等一系列问题,许多企业家都呼吁,水泥行业到了“唱国歌、国际歌”的时候了! 

    李辛龙:(浙江省水泥协会会长)浙江省这几年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很快,名列全国榜首,目前产能基本饱和,不能盲目再上新线了。 

    姚季鑫:(浙江三狮集团董事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水泥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前少数企业采用低于成本抛销和大量铺底赊销的恶性竞争行为,用价格屠刀清理市场,实际上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及自身。怎样用较小的代价取得结构调整的最大成果,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企业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发挥行业力量、政府监管的有效作用。 

    孙毅东:(安徽海螺水泥集团副总经理)通过竞争使一些落后的湿法窑、立窑退出,这是以前政府想做而做不到的。大家相聚相会达成共识,就是企业是要赢利的。我们要维护市场秩序,要公开公平,企业之间要经常进行信息交流,政府也要采取措施加大淘汰落后的力度。 

    周伯顺:(浙江山鹰水泥裕廊总经理)水泥价格不能太高,太高了立窑水泥会死灰复燃;但也不能太低,太低了水泥企业就不能持续发展。激烈的竞争逼使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练内功,进一步降低成本。 

    章小华:(浙江红狮水泥集团总经理)产能大于需求不可怕,可怕的是产业集中度不高。我们现在恰恰是集中度不高。一定要转变观念,以前我们往往注重销售的数量,因为数量大了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如果低于成本,销售量越大亏损额就越大。要理性竞争,亏了就一定要停下来,这就是我们的竞争策略。 

    蒋俊康:(华新金猫水泥副总经理)竞争不可避免,但要保证一个合理的利润,价格不能越降越低,最后低于成本抛售。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市场经济没有永远的霸主,各领风骚三五年,大企业之间谁也不能一朝一夕将谁吞掉,建立对话与合作机制,才能达到互信互利、共存共赢的目的。 

    赵志安:(浙江金圆水泥副总经理)现在有些人搞不明白,企业是要销量还是要利润?没有利润的市场份额,我们要它有什么用! 

    张锁林:(江苏盘固水泥董事长)价格协调太难,短期可能会有效果,但要像打牌一样,一局洗一次,要经常洗,否则是不起作用的。 

    王庆忠:(浙江省长兴县副县长)市场上血淋淋的残杀竞争,使多数水泥企业只剩下“骨头”了,这种非理性的竞争再也不要进行下去了。长兴县政府拿出1000万资金用于淘汰立窑水泥,为新型干法水泥让出发展空间。 

   “观潮起潮落” 发展周期十年一局 

    2000~2004年中国水泥工业的超常规快速发展震惊中外,但2005年以来,中国水泥行业的效益又从高峰划向谷底。许多人对于她的变化多端感到难以把握。 

    雷前治:水泥工业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体温表”,从目前水泥行业的情况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见效,过热的经济降了下来。水泥工业1992年有一个高潮,1994年效益开始下滑,到了1997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随后开始缓慢爬坡,2003~2004年又出现一个利润高峰。1994~1997年是低水平的供大于求,那次的调整是大水泥与小水泥之间的竞争。其结果是促进了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新一轮的调整是高水平的供大于求,此轮的调整既是大水泥与小水泥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大水泥与大水泥之间的较量。这次的竞争与较量之后,必将淘汰掉更多的落后生产力,促进行业的重新洗牌,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合,企业的规模和产业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 

   “立后更要破” 理性思维科学发展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中曾经实行过“等量淘汰”的原则,即要上新型干法线,必须等量淘汰掉落后的生产线,理论上正确,但在执行中却很难办到,“不破不立”的政策,在一些地方新的上不了,落后的更淘汰不掉。后来出现“先立后破”做法,即先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然后再淘汰落后的工艺,随之新型干法生产线迅速发展,行业结构得到大比例调整。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新线上去了,老线淘汰不掉,即“立快破慢”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市场总量过剩,水泥价格下跌,企业出现亏损。雷前治把这种现象形容成一手硬(发展)一手软(淘汰)。 

    雷前治:中国水泥工业要理性思维科学发展,根据对发达国家和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水泥生产、消费市场的研究,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水泥产能规模掌握在沿海发达经济地区800公斤/人、内地600公斤/人左右为宜。中国水泥工业走到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淘汰落后的生产力,胜败在此一举。目前北京、上海地区和一些区域协会都在组织价格协调,许多企业在“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时,坐在一起谈价格协调是件好事。但单纯协调价格是低水平的,是“蹩脚”的。要从联手协调价格入手,抓住三个要素,控制总量、划分市场、合理定价。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水泥市场价格的话语权,暴利不是好事,但整体亏损更不正常。在目前阶段,大企业与小企业、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重组联合,在一定区域形成产业的集中,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太湖流域水泥工业发展研讨会开的非常成功,政府、协会、企业的同仁会聚一堂,叙友谊、谈市场、话改革,时间虽短,但收到了预期的目的。会议结束时企业家们在大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都纷纷在“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倡议书”签字。 

    转眼之间已经进入6月,中国水泥市场将如何重新洗牌?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gaoh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4: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