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决心炸掉水泥厂 转型发展贵在“变”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6-06-07 13:59

  在企业淘汰落后的问题上,安中平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2013年12月17号,当“轰轰”的爆炸声响起,他干了17年的河北华恒水泥厂瞬间被夷为一片废墟。

  5月6日,当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宜安镇的水泥厂原址时,废墟早已不见,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新型的饮品厂。安中平也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头衔——河北华洋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过去做水泥,现在做饮品,“腾挪”显然不小。“这也正显示出供给侧改革的巨大力量。”安中平说。

  拆水泥厂痛下决心 建饮品厂一波三折

  在水泥厂集中的宜安镇,污染与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尽管水泥行业的改造不下十次,但是对于这种“只要生产就有污染”的行业来说,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次,政府下定了拆除的决心。

  而改革则是对利益的触动,对安中平来说,确实如此。

  当河北省下发《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首次提出“6643”计划时,安中平就有些坐不住了。“省里淘汰落后、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让我感觉水泥厂已经不是长久之计了。”

  果不其然,华恒水泥厂被列为鹿泉区首批淘汰对象,尽管那时水泥厂每年仍有四五百万元的利润,安中平的选择依然坚定。说起当时的感觉,他还有更深的纠结:创业发家、安身立命的水泥厂没有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那时他每天都不知道该干什么,整个人极度迷茫。

  被拆除的水泥厂仅宜安镇就有100多家,和安中平一样,一大批老板进入了“迷茫期”。为了让老板们开拓视野,宜安镇组织水泥老板到京津等地考察,并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会为水泥企业成功转型提供资金保障。安中平就是在去承德考察时注意上核桃露这一项目。“到承德一看,当地的核桃露生产企业就像宜安镇的水泥企业一样多,宜安镇当地也是核桃产地,附近太行山区核桃资源丰富,为什么我不利用这样的优势发展自己呢?”

  考察回来,安中平开始了有关核桃露生产连续的考察,到大寨、到浙江、到台湾……几圈下来,项目基本确定。就在这时,安中平的爱人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干水泥厂,你设备、技术、人员都懂,要干核桃露你懂个啥呀?就守着咱积攒下的家底过个安稳日子吧。”

  安中平又面临着选择。

  求真品无怨无悔 上设备一步到位

  正当安中平深陷干与不干的抉择时,一个人的出现坚定了他做饮品的决心。这个人就是来自中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的全国核桃露生产专家汪士尚,国内第一条核桃露生产线就出自他手。两人在镇政府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认识,一个有想法,一个有技术,现场的对接让两人觉得相见恨晚。“如果不是遇到汪工,这个饮品厂干不起来。”安中平这样说。

  记者见到汪士尚时,他刚刚到公司来查看相关生产技术指标。“和安老板合作,我一开始就问他一句话,你是做真核桃露还是假核桃露?”在汪士尚看来,真与假,反映的是一个企业领导者的人品和魄力,这是合作的基本点。当时核桃露市场良莠不齐,有的一箱六七十元,而有的一箱仅二十来元。做20元一箱的,有的一年也能销售上亿元,但是这种行为破坏市场秩序,汪士尚坚决抵制。而对安中平来说,下这么大力量从水泥厂转到饮料行业,坚决不能做假货自毁发展前景。两人一拍即合。

  从2014年5月份两人相遇洽谈,到核桃露生产线建成,还不到一年的时间。2015年2月,生产线正式投产。望着高速运转、一分钟能生产800罐核桃露的设备,安中平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做水泥厂时三天两头要升级换代,增投入改装备,适应环保要求,所以在上核桃露生产线时,我力求一步到位,现在来看,我这条来自台湾的设备在全国也是领先的。”

  设备的领先也引领着技术的进步。河北华洋原料预处理过程中利用表面活性剂催化作用脱皮技术以及湿法超微粉碎技术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前者使得原材料在脱皮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而后者则使核桃中的蛋白提取率达到96%以上,并且口感更好,这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

  转型不是一转就灵 企业必须苦练内功

  汰劣转优,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拆了水泥厂建了饮品厂,不能说明就转型了,技术、设备、人员都有了,也不是就转型了,企业真正地转型应当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人员素质的提升,最终形成企业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安中平深有感触地说。

  在河北华洋,90%以上的员工都来自于当地关停的水泥厂。如何让这些一直在“傻大笨粗”行业从事生产的水泥工顺利变为“食品人”,是企业要过的一道难关。“水泥生产过程粗放且随意性大,而蛋白饮料的生产则要求一气呵成,温度、时间、压力差一点都不行,这对工人、对老板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同样来自中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的专家位红英说。

  在她的主持下,一场场培训开展起来。她首先要求员工把原来水泥厂的做法完全抛开,然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食品要求等进行详细讲解。一周的培训后,再出考题考试,通过的员工才有资格进入车间操作。这样的培训在公司已成为“必修课”,每隔一段时间,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培训。用安中平的话说,这两个行业看在眼里是洁净度的不一样,但是内在的还是生产习惯和思想观念上的不同,培训也是“补短板”练内功的有效方式。

  记者了解到,受销路的限制,目前河北华洋还不能做到满负荷生产。“转型过程中经历过选择的难题、资金的难题、人员的难题,现在投产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销售的难题。”安中平说。饮料行业竞争激烈,而河北华洋没有更多的资金拿出来去打广告、搞营销,公司面对的是已经被那些知名品牌“瓜分”的市场。

  “饮品人”安中平依然行进在转型的路上。

 〉〉采访札记

  转型发展贵在“变”

  河北华洋饮品有限公司是鹿泉区宜安镇最早进行转型升级的民营企业,“变”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法宝。从利用政府补贴资金,到主动追加投资2000多万元,从扩大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到邀请了国内顶尖的技术团队,每一步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变”字。用安中平的话说就是,转型升级就是一个攻坚克难、不断求变的过程。

  在这个求变过程中,华洋购置了国内最好的生产线,制定了国内最高的产品质量标准,紧紧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打牢基础,扩大发展,走入一个较好的发展态势当中。在这个求变过程中,安中平摒弃了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和无序竞争的短视行为,主动做大做强,重视科技领先,注重产品质量,打好基础,扎实创业,把产能过剩、污染环境的水泥厂转型为依据当地特产、卫生洁净的核桃露生产企业。这不仅仅是在生产方式上的转变,更是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企业不是可变可不变,而是必须在变中求生存求发展。

编辑:马佳燕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