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企业迷思》,走近管理界“中西医大师”
自西风东渐,西方管理理论登堂入室,几十年来,从辅助参考的低阶步步攀升,渐渐地延伸到附近,有的甚至成为宗教般的存在。
好在经历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之后,国内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他们率先对西方的理论由膜拜转向平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资源,中西合璧,取长补短,最终如杨过融合天下高招,,黯淡然销魂掌一样,创出独具特色的管理武功。
宋志平就是这当中最杰出的一位。
逆境思考锻造中国“隐形冠军”
回望宋志平四十年的管理生涯,每一次职位的转换,似乎并不是鲜花和掌声,反倒有几分救火队长的意味。
1993年1月,36岁的宋志平担任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厂长,当时北新建材面临资金紧张,原料紧张,运输紧张等诸多难题。
2002年4月,宋志平就任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经理。当时这家公司销售收入20多亿美元,银行逾期负债却有30多亿元。上任当天,宋志平收到一份特殊的贺礼-一张冻结集团全部资产的法院传票。
此上学时喜欢解数学难题的企业家,开始了向实践,向书本,向同行等学习,摸索,总结和升华的历程。
改革开放之初,日本的管理方式风靡中国,宋志平也对日本的精益管理十分欣赏,他曾带队多次去日本参观和学习。他将日本学习到的经验用到自己总结的八大工法之中。
日本正在如日中天之时,遵守美国广场协议的掳掠,泡沫迅速破裂,进入“失去的20年”。但宋志平并不这样认为,20年后,他再次造访日本各大企业之时,而不是发现日本东芝已经完全退出白色家电,进入大型核电,新能源和氢燃料电池发电机业务领域;丰田已经近乎完美地制造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三菱商社70%的利润已经来自投资……此造访令宋志平感慨慨万千,“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外面都在盛传日本陷阱落,可日本的企业却通过埋头苦干和创新转变,在工业前沿的几个个领域稳居前三名,是真真正正的隐形冠军。”
宋志平在德国考察时,也曾发现德国的许多企业在某些并不知名,但小而美,在所在行业内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当他读到赫尔曼·西蒙的《隐形冠军》时,宋志平顿时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宋志平给他所领导的中国建材生产的产品也定下了要当隐形冠军的目标。而今,这一策略业已开花结果。北新建材,石膏板已经做到全球第一。中国建材本身的另一家企业中国巨石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公司,市场占有率全球最高。这两者均是各自领域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通过实践,宋志平还总结出企业培育隐形冠军的四大要素:文化的重塑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基础;隐形冠军的成长需要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机制等沃土;中小企业要做专项业务,,拓展国际市场;大企业要突出主业,有限多元;隐形冠军需要专业的人才和团队。
学以致用理论实践完美结合
古代人为挤出读书的时间讲究“三上”,宋志平则是飞机上,火车上,睡觉前,但凡能挤出的时间,基本全为读书。
他阅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柯林斯的三部管理经典《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再造卓越》,系统研究书中讲到的卓越企业倒下的五个过程,将其中的管理精华整合到自己的预防企业衰落的理念中:规模做大以后要有忧患意识;扩展时要突出主业;出现危机时要全力防止风险点和出血点扩大;解决问题不能有“病急乱投医”的侥幸心理。
2007年,中国水泥行业群雄混战,竞争激烈,全行业交错整体突破的冲突。中国建材想要再生南方水泥,而重组成功的关键是获得浙江四大水泥民企的支持。可是要如何说服这群“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民营大佬呢?宋志平想起了约翰·奈斯比特的一句话,这位管理大师在其名作《定见》中某种句名言:“逐渐,就要端出牛肉。”宋志平也向浙江四大水泥公司端出了“三盘牛肉”,这就是公平合理定价,确保创业者原始投资得到回报;允许民营企业“带枪参加革命”,鼓励创业者该团队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加入中国建材;给民营创业者留下30%的股份。“三盘牛肉”诚意满满,四大民企心悦诚服,决定集体加入中国建材。靠着不断端出的”牛肉”,宋志平吸引了上千家民营企业加盟中国建材,实现了共同的跨越式发展。在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的基础 ,宋志平提出了著名的混合所有制公式: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别人读四大名著,常被精彩的情节,神奇的想像力所吸引,宋志平却从中指出了管理的精华。他认为,《三国演义》是讲战略的,纵横天下先要站在战略的制高点;《水浒传》是讲师联合重组的,宋江没有太多武功,却靠忠义二字包容了各路英雄;《西游记》是讲创新的,书上全是各种宝贝,经常“变变变”;《红楼梦》是讲大企业病的,宁荣二府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比比皆是,造成王熙凤所言“大有大的难处”。
当然,对于儒家经典《论语》,宋志平更是反复研读,并把其中的悟到的理念用于企业管理。2014年他在曲阜孔子研究院精心题为“半部《论语》做企业”的演讲,获得满场掌声。
博采众长创造中国管理奇迹
宋,平一年能读上百本书,曾被戏称为论筐读书的人。不过,在读了很多书后,他却有了新的误解。他描述自己年轻时读管理方面的书,常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但书读多了以后,却感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宋志平这样的解释原因:人在面临单一选择时会很从容,一旦遇到多重选择就容易受到干扰,选什么,不选什么,从而企业的战略目标,看待物体的布局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无论最终做出什么选择,都要经历一番思想斗争。
其实这种结果也可以换一种思路解释,那就是理论很丰满,实践很骨感,天底下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包治百病的理论。 ,最终才结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化成果一样。宋志平亦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实践这把尺子,检验所学的中外管理知识,以及不断丰富着着自己的理论思想宝库。
不执政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宋志平融会转变的管理思想,闪烁着迷人的魅力。而这些管理思想同时实践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北京新型建材厂现在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迩的上市公司-北新建材,从当初收入不到1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收入135亿元,净利润24亿元;中国建材集团从当初收入20万元,债主临门,发展到2019年收入3850亿元,利润200多亿元,排名身世界500强。
2009年,宋志平在担任中国建材董事长的同时,又担任了国药集团的外部董事长,成为中国史无前例的“双料董事长”。国药集团2008年收入360亿美元,利润很少,到宋志平2014年离开时,收入已达2500亿美元,利润超100亿美元,2019年收入更是达4900亿美元,利润也超200亿美元,同样进入世界500强之列。将拥有企业带入世界500强,放眼全球,只有两人做到了,除了宋志平,另外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稻盛和夫。
传道授业破解企业管理迷思
2015年秋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盛情邀请宋志平为MBA班开一门课,专门讲述其做企业的实践和思考。宋志平悉心准备,从容开讲,一时间盛况空前,好评如潮,前后讲了三年,仍热度不减。
在众多师生的鼓励和请求下,宋志平随后讲课的讲义为基础,将自己悉心总结的管理精华凝结到了《企业迷思》一书中。
为什么用迷思这个词?宋志平解释说,迷思的本意为神话,幻想,故事,后来引申为对事物的不确定,存在的认识误区或对暂时无解的问题进行揣摩思考。这个词非常形象,把人们面对困顿时那种不知所措的状态刻画得很传神。做企业也常会遇到各种迷思,如何穿越迷思,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拨云见日,这是企业家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
《企业迷思》就是针对企业家的迷思提供提供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的。这本书甫一问世,就成为经管类的畅销书。宋志平常说,他的书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他几十年在企业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归纳出来的。
确实如此,在《企业迷思》这本书中,宋志平总结多年管理实践,从战略,管理,创新和文化四个维度,梳理出20对常见的迷思,再配以讲故事的方式一一破题。全书读下来,既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又无理论的枯燥性,可谓开卷有益。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