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建华建材生态护坡技术探索水生态治理新路径

建华建材集团 · 2020-03-19 09:08

城市黑臭水体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感受最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启动水系综合整治试点”,从政策导向角度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妙用混凝土生态框,“黑臭水沟”变身“生态景观渠”

在广东珠海,有这样一条曾经“又黑又臭”的排洪渠,经过合理有效的综合整治后,成为了一条以生态环保为主,兼具生态观赏性的排水明渠!

这条排洪渠位于珠海香洲北山,过去长期存在河涌黑臭、河岸杂乱、底泥淤积、污水溢流等问题。其实,这条排洪渠上游的水质很好,但是流经下游,污水入渠,导致了水质严重下降。为了彻底解决污染问题,项目设计单位决定全段清淤后,铺设阶梯式生态框,满足护坡需求的同时,提升生态治理功效。并委托混凝土制品与技术综合服务商建华建材集团(以下简称建华建材)生产制造所有预制混凝土阶梯式生态框产品。铺设完成后,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层层混凝土生态框呈阶梯状向上排开,框内种满了适宜水生土养的花卉绿植,整体环境显得干净美丽有序。

从黑臭水沟到生态景观渠,重获新生的北山排洪渠获得周边居民的肯定和赞许。

助力河道生态治理,建华建材装配式技术优势凸显

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 河道治理也从过去侧重安全、经济的治理模式向保持河道自然特征多样性的生态模式转变。城市河道治理基于确保原有河流形态的前提下,融入了景观生态设计,合理构建生态河道环境,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建华建材装配式建造技术的优势再次凸显。装配式绿色生态框护岸、预制仿木桩生态护岸、预制装配式L型挡土墙护岸和预制装配式空箱护岸、快速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快速装配式护壁桩护岸等多种装配式生态护岸技术,能有效的实现恢复河道、固土种植、构建生态走廊。相关产品技术也入选了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指导目录,为一流水利工程落地提供了科技支撑,为相关规划编制、工程建设、科技推广提供了技术参考。

在丹金溧漕河金坛段中,建华建材创新使用了预制空箱式挡土墙护岸,并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该段护岸总长逾1km,建华建材将护岸墙身工厂预制完成后,通过水路运输至现场直接进行浮吊安装,减少了围堰土方和施工临时道路。同时,施工现场废水污水、建筑噪音、粉尘污染等也大幅度减少,将施工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建华建材的生态护岸技术将植物与土木工程建筑相结合,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代表着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

山东猪笼河项目是桓台县地下水漏斗区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在治理方案设计之初,业主及设计单位计划使用传统挡墙作为支护,但现场水流较大,围堰风险大。同时传统挡墙护岸施工周期长、生态效果差、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这对于整体治理工期较紧的现状而言是无法满足需求的。打破这一困境的是建华建材的波浪桩生态护岸方案,方案所使用的波浪桩产品采用工厂预制,机械垂直沉桩,减少了土方开挖,施工效率高。同时桩截面为拱形设计,增加了挡土面积,经济效益好。工程完成后,波浪桩伫立两岸,一字排开,形成起伏的波浪状,十分美观。

融合混凝土新技术,实现景观生态效果

在城市和风景区等沿河区域的支护工程中,不仅要保证岸坡的稳定和安全,也要兼顾生态环境及人文发展的需要。为避免景观的生硬,建华建材的诸多水利工程项目中,也创新融入了景观生态的概念,将最新的混凝土技术在护岸结构中使用,进一步向绿化、美化环境方向发展。

在高邮东部城区先锋支河整治工程项目中,建华建材的仿木桩生态护岸方案,将河道支护、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确保混凝土桩支护的功能优势外,预制产品逼真的仿木外观,满足了项目对景观环境的要求,获得业主与设计单位的一致认可。

湖北潜江返湾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是潜江市为潜江国际马拉松赛事而建,在确认需要新建水上赛道时,离正式开赛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设计单位原定的现浇方案完全无法满足工期需求。设计单位果断修改方案,采用建华建材“预制桩+预制梁+预制板”的预制拼装方案,并对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处理,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保证了赛事顺利进行。水上栈道仿木的外观,在蓝天碧水下,生态效果得到了最大发挥。

钱塘江河口是我国最大的强涌潮河口,潮流强劲、冲淤频繁,潮差大。新时期的海塘建设,要确保海塘自身安全,保障防洪安全,在此基础上,强调海塘护坡的文化性与景观性相结合。在古海塘段文化价值突出的陈汶港段,建华建材将预制混凝土空箱式挡土墙与缓凝成像技术相结合,创新海塘护坡方案。成品牢固可靠、装饰效果好、精度高,施工周期短,有效解决支护问题的同时,展现了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文化,实现了海塘护坡的多样性。

聚焦水生态治理,一直是建华建材探索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主旋律”。未来,建华建材将继续坚持预制装配化发展方向,结合更多的工程落地,进一步加快系列生态护岸技术的创新研发进程,助力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水和谐的治水目标。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