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中国经济短期或为“U”型、“W”型走势
自2009年一季度后,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创28个季度新低——同比6.7%,去年四季度6.8%。那么,一季度经济增速是不是底呢?未来经济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势?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应此问题时表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或为近似“L”型的走势;短期看,有可能是阶段性“U”型和“W”型走势。
盛运来强调,从基本面情况分析,中国经济具有较长时间内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第二,地区差距较大,中西部地区释放的投资和消费潜力大;第三,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第四,中国“人才红利”正在积累,中国大专以上人口超过1.1亿人;第五,供给侧改革潜力大;第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显着增强。
此外,盛运来表示,我们以前盯着GDP增速,那是对的,因为在工业化上升时期,积累财富是第一位的。现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看经济增长只看增速远远不够,一定要看增长结构性的变化,看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增长质量,这样才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以下为发言实录:
记者: 刚刚盛司长已经介绍过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都已经有所回暖,一季度GDP增速仍然出现回落,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您怎么看这种回落,GDP的增速是不是全年的低点,未来经济走势是L型还是U型,完成全年6.5%的目标是不是有困难呢?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我想你的几个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看待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一季度经济增速是不是底,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季度是不是底,未来经济是L型、U型还是W型,其实有些讨论没有原则上的分歧,只是判断经济走势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视角不一样而已。如果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走势处在增速换挡的阶段,换挡成功以后,未来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就是一个L型。但是从短期观察,因为经济波动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多,有可能是阶段性的U型或者是W型。大的L型底是U型或者是W型短期构成的。主要看分析的阶段和观察问题的视角。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强调三点。
第一点,无论将来怎么变化,怎么走,关键要看基本面。从基本面情况分析,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具有保持较长时间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总的来讲,潜力和条件最主要的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2015年城镇化率是56.1%,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还不到40%,大家知道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都在80%以上,所以中国城镇化的空间还是比较广阔的。
二是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大。我们研究测算地区发展指数,初步测算,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至少落后五年,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至少落后十年。大家可以想一想,未来五年或者是十年以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能够享受到目前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水平,能够释放很大潜力。
三是我们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2000年我们解决了温饱,实现了总体小康,现在向全面小康过渡;过去15年我们在住和行上迈出了一大步,现在家庭汽车和住房都有明显的改善。此外,旅游、健康、养老、保险、文化、教育这些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中国购买力非常旺盛,出境游去年超过1亿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又是大幅上涨,消费的潜力空间是非常大的。
四是中国的人才红利正在积累,大专以上的人口现在超过1.1亿人,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他们的潜力如果发挥出来,对创业和创新是极大的推动。
五是制度的改革红利还是比较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制度的建设,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有巨大的潜力。这些方面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间能够有条件、有潜力保持中高速增长。
第二点,中国在增速换挡的同时,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显着增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开始换挡,自2010年开始已经持续25个季度的调整,现在还在调整的过程中,确实也在向这个阶段潜在生产率收敛。换挡过程之中,我觉得看中国经济不光要看速度,更要看结构,看增长的质量。
从产业结构来讲,去年三产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过半,中国将来GDP的增长不是看工业的脸色行事,而是看服务业的脸色行事,这就是产业的升级。
从需求结构来讲,大家以前一直担心我们的需求结构不合理,过重依靠投资,过多依靠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这几年大家明显感觉到,在政府主动引导和市场的倒逼下,中国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今年一季度仍然是这样的状况。
从增长质量讲,不光是表现在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实际上更表现在民生指标保持稳定发展。由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所以,最近大家讨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波动不大,实际上跟内生结构性变化有关系。我们以前盯着GDP增速,那是对的,因为在工业化上升时期,积累财富是第一位的。现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看经济增长只看增速远远不够,一定要看增长结构性的变化,看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增长质量,这样才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无论L型或者是U型,这个大势把握不好,就不能客观评价中国经济。
第三点,3月份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比预期要好,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首先,前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效果在继续发力,去年开始到现在,房地产市场在回暖,带动了相关的投资和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经济的供求平衡,也改善了市场的预期。另外,国际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3月份国际贸易有所回暖,BDI的指数已经是15日连涨,昨天收盘597点,对3月份外贸出口的回升有带动作用。当然这个回升是全面的,不是单项指标的回升,而是从生产到需求、到价格、到预期的回升。这种回升的信号一定要高度重视,虽然一个月不足以判断重大趋势的变化,但这是筑底的积极信号,未来能否实现真正的企稳,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