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全面开启标准化管理新时代

郑盈盈 · 2016-03-23 09:45

  到2017年年底,力争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到2020年,力争全省大中型水利工程、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上水电站、小型水库的标准化管理合格率达到100%;“屋顶山塘”等其他重要小型水利工程基本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条件较好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省级或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

  这是浙江省水利厅近期召开的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视频会上提出的目标。作为该省水利系统春节后召开的首个全省性会议,浙江把目光瞄准了“水利工程管理”这块短板,着手用标准化手段,破题“重建轻管”共性难题,计划用5年时间,建立起完善的水利工程标准化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至此,浙江省成为全国水利系统首个提出全面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省份。一场涉及浙江数十万座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之路,已在浙江全面布局。

 找短板 重建轻管

  水利建设重任下的管理困局

  长期以来,江河湖海俱备、洪涝台旱灾害频发的浙江,水利建设任务一直繁重。

  历经60多年努力,浙江水利攒下一份不小的“家业”。如今,浙江大地上分布着大小水库4334座,万立方米以上山塘2万余座,一线海塘、主要堤防1.6万余公里,水电站3196座,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3万余处……数量庞大的水利工程,一方面夯实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基石,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压力。水利工程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水利”就有可能变成“水害”,甚至付出血的代价。

  然而,区别于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形成的完整体系,也区别于建设标准和规范在建设实践中得心应手的应用,水利工程管理缺少标准、规范。管理已成为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短板,管理基础薄弱,方式粗放,责任主体不明确,主体责任不落实,管护经费不到位……这些问题不解决,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就难消除,水利工程效益就得不到保障。

  “建好又没人管,建了等于白建。”一些基层水利人员感慨。如何让水利工程享年千岁,沐泽百代?浙江水利人在积极完成繁重水利建设任务的同时,上下求索。

 寻良方 顺势而为

  标准化是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期间,要求浙江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2015年8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浙江调研时指出,浙江历来是出典型、出政策、出经验的地方,浙江水利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5年汛期结束后,新任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龙在总结防汛工作、梳理浙江水利短板后酝酿了“全面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最初设想。陈龙认为,浙江水利要继续走在前列,不但要在水利建设上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也应在水利管理上提前谋划,探索经验。当前水利管理的困局,关键是缺少一个有效的抓手,而“标准化”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选择。

  事实上,标准化管理之路在浙江已有深厚的基础。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标准化工作历来高度重视。2006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2007年、2012年、2014年浙江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浙江省同时结合治水战略,提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系统配套的“五水共治”标准体系。

  标准化之于浙江水利也有一定的基础。早在2003年,浙江就发布了第一个水利地方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灌排渠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截至目前,浙江在水利领域已制定包括《农业用水定额》在内的17项省级地方标准。2011年,浙江温州等地就开始推行水库、海塘、水闸规范化(达标)管理和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通过温州市质监局出台了《中型水库工程运行管理规范》等4个地方标准。目前,该市已有26座水库、近150公里海塘和45座水闸实施了物业化管理。

  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是顺势而为,是切实可行的。

[Page]

  全面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设想也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水利系统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省长李强专题批示,希望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加快完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深化改革,落实责任,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让水利工程更好地造福人民。

  陈龙强调,水利系统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防汛安全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安全,这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抓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初衷,就是要通过规范各个管理环节,将水利工程运行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让水利工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真正发挥效益,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布局 全面实施

  重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

  何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浙江省水利厅党组成员葛平安认为可以概括为七句话:制定完善工程管理标准,明确工程管护主体,界定工程管理范围,依标落实管理人员,足额保障管护经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严格达标管理考核。

  浙江水利工程标准化之路不是零敲碎打式的,而是全面整体推进;不是零星分散式的,而是整体系统布局。为启动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浙江省水利厅在顶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2015年11月24日,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对全面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了首次部署;

  2015年12月8日,浙江省编委办批复同意,浙江省水利厅科技外事处更名为科技与标准化管理处,明确“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水利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牵头论证、审核和实施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域管理等标准”为机构的主要职能;

  2016年1月15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就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部署;

  2016年1月25日,由厅长任组长的浙江省水利厅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各处室单位抽调的人员春节前全部到位集中办公;

  2016年1月29日,浙江省水利厅出台《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2016年2月25日,浙江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视频会,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2016年3月8日,浙江省首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编制培训班”开班,各地水利干部职工接受专业培训;

  湖州市政府已制定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德清县把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街道)的考核范围,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短短几个月时间,浙江水利工程标准化工作已自上而下全面动起来。浙江的目标是要实现工程管理责任具体化,工程防汛和安全运行管理目标化,工程管理单位(岗位)人员定岗(编)化,工程运行管理经费预算化,工程管理设施设备完整化,工程日常监测检查规范化,工程维修养护常态化,运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化,工程管理范围界定化,工程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工程管理信息化。

  为此,在浙江的布局中,研究构建符合浙江特色、科学有效、能落地实施的水利建设标准体系是其中的重点。浙江省水利厅正按照水库、山塘、海塘、堤防、水闸、泵站、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水电站和水文测站等十种工程类型,制定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综合于一体的工程管理标准,并分批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制定为地方标准。

  浙江省水利厅同时要求各市县水利部门根据省级管理标准分批制定相关标准或实施细则,并组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管理责任主体制定符合实际、通俗易懂、内容完备、易于操作的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

 解难题 梳理名录

  不走新建管理机构老路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真正扭转“重建轻管”顽疾,不可能一蹴而就。浙江省水利厅副巡视员潘田明认为,大中型水利工程基础较好,实现标准管理难度较小,而小型水利工程基础薄弱,实现难度不小。标准化管理的主要难度在于组织落实管理主体,确保标准执行到位。

  为此,浙江要求各地先梳理名录,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重要后一般的原则,对辖区内的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摸底,分类梳理确定纳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名录的管理单位或管理责任主体。通过梳理工程名录,明确管理事权,落实管理划界,确定管理范围。

  对尚未建立管理单位或尚未落实管理责任主体的,浙江将通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采用“以大带小”“小小联合”“以点带片”“分片统管”等工程管理模式或推行市场化、物业化管理方式,落实管理单位或管理责任主体,而不是走新建管理机构的老路。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必定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浙江省水利厅科技与标准化处处长施俊跃介绍,“浙江省水利厅还将统一建设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监督服务平台,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水利工程管理目标、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维护、监测检查、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教育培训、制度规范、监督考核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控制和网络化管理,实时掌握各类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动态。”

  “任何一个水利工程都是有生命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水利工程在长期运行中会‘生病’,需要‘养生’和‘养护’。我们在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中,也将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施俊跃说。

 短评  重建强管,让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正确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重视工程建设,又重视工程运行管理,做到建管并重,才能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从规模到工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缺少标准和规范,致使一些水利工程缺机构、无人管、没钱管,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真正建立起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保证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需要我们在运行管理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浙江用标准化手段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做法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到2020年,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资金、体制、机制、科技、人才到位,以“建”完善现代水利设施体系,以“管”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