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短板待补 “4万亿”不可重来

时代周刊 · 2020-03-10 09:48

挖掘机的钢筋铜臂挥舞、起重机的轰鸣声响起,新基建正在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

3月9日,重庆市高新区政府某部门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展示了今年着力建设的两大新基建项目。“在今年区内重点建设项目中,高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中国移动(西永)数据中心,都属于我们的新基建项目。”

同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前海南省2020年重点项目清单尚未正式对外发布,但其中的确包含5G等新基建项目。

中央层面20天内4次提及,叠加各地纷纷部署,“新基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在已公开2020年重点项目清单的部分城市中,广东、浙江、江苏、海南等省份对新基建均有着墨,涉及的类型也较为丰富。以广东为例,2020年广东省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聚焦城际轨道、5G通信等,此外新能源、特高压、大数据也都有部署。

“新基建将会是未来基建的主要方向。”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业内人士程林(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当下正是由信息社会迈向智能社会的关口,需要积极推进智能社会的三大基础支撑体系:一是以5G、AI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系统;二是以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三是以分布式太阳能、风能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能源系统。”

新基建提速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一表态将新基建推向一个新阶段。

事实上,这并非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高层文件中。早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新基建”也成为各地热议的焦点。

新基建所覆盖的领域目前并未有统一定论。概括而言,新基建主要涉及信息化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前者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主力;后者则主要聚焦于特高压、充电桩等。传统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以“铁公基”为代表,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等项目。

放在当前新旧动能转化的语境中可以看出,新基建既有投资属性,又有催化功能,这是其被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新基建不仅是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冲疫情的短期冲击;还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够对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起到带动效应。”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以5G为例,中国现在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当中,无论是人工智能、物联网,还是由线下转为线上的转型,都需要以5G的基站等建设为基础。”刘哲表示。

从去年年底开始,新基建的项目就陆续走入人们的视野中。

“广州南沙国际数据自贸港项目”是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2020年新开工项目,项目建设起止年限为2020年至2022年,总投资为30亿元。

根据《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广州南沙国际数据自贸港项目”旨在依托中航云全球海缆首期工程“中泰海缆”,建设跨境数据交互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创建跨境金融数据服务平台,是广东省2020年新基建项目的典型项目之一。

时代周报记者在中航云数据有限公司官网发现,该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今年2月28日,项目也全面开工建设。3月5日,南沙区政府还曾前往项目调研建设情况。

“4万亿”不可重来

新基建之所以成为焦点,与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市场预判不无关系,甚至由此,“基建潮”“4万亿”风起。

程林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在当前消费、进出口贸易前景不明的背景下,加大投资力度是稳增长比较明显的方式。

3月6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也在媒体直播活动中指出,疫情之下,2020年的经济下行压力更大,政策重心会更偏稳增长。从拉动作用看,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要实现今年5%―6%的经济发展目标,基建增速至少要达到10%。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多地吹响了投资加速度的号角,基建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角色。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梳理,7日和8日,就有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和新建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以及南京市江北新区、栖霞区、浦口区、六合区等多地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挖掘机的钢筋铜臂,涉及23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399亿元。

“受疫情影响,各地落实投资的节奏被拖累。接下来,各地投资开展的节奏将会加快。”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判断。

在3月8日举行的27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磐安县相关负责人也直言:“受疫情影响,今年磐安大部分项目工程有效施工时间比往年还是少了近1个月时间,我们要把握春季施工的黄金季节,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3月9日,全国除吉林、辽宁、海南、天津、新疆、青海、内蒙古7个省(市、自治区)外,24省(市、自治区)均已公布2020年全年或首批重点项目投资清单。其中,21个公布年度计划投资的省市2020年计划投资总额合计8.5万亿元,17个公布计划投资额的省市投资计划合计40.4万亿元。

程林指出,投资加力绝对不能让当年“4万亿”重演,并且,房地产也不会有明显放松。“从当前对投资的铺排来看,中央的部署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的执行。地方切不可再盲目扩张,而是应该从战略入手,注重民生与长远。其中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是重点。另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疫情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可以先行一步,占领先机。”

“在脱贫攻坚完成之后,就会转向乡村振兴,这也需要5G、AI等基础支撑。”程林进一步表示。

地方短板待补

尽管新基建蕴藏着巨大的需求与机遇,但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当前的新基建的铺排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

例如,广东省内部就有一定差异性。3月6日和8日,广东省珠三角以外的两市政府工作人员分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没有听说今年市里有5G之类的新基建项目。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更是直言:“小城市,搞不起。”

“由于不同省份工业化发展进度不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不同,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刘哲指出,“当前中西部地区还需要在债务率和负债率适度的前提下,针对交通运输和民生等短板,传统基建还需要继续发力,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货物流通和工业生产。中东部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则可以加快网络、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创新升级,以及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等新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硬条件”。

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日前也撰文指出,“新基建”是未来发展的短板,新的投资领域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大国重器。

苏剑则建议,对于小城市来说,虽然无法主导大型新基建项目,但可以作为整体新基建项目的其中一个局部、一个点来参与整体新基建网络。另外,如果未来项目交由民营企业来落实,那么地方政府也可以积极争取让项目落地到本地。

为了做好新基建,刘哲建议做好两个方面工作:“第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注重科技基础设施、研发平台、实验室的建设;第二,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杠杆作用。通过PPP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新基建的投资领域”。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