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将着力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
3月11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张贵林在会上表示,未来五年,门头沟区将突出生态涵养与旅游文化、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更好地统筹城区与山区发展,构建“一城一带三点多组团”的城乡格局。
“十三五”时期,打造环首都生态屏障,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产业带”,发展京西创客工场……这是“十三五”期间,北京市门头沟区通过转移、升级绘制的美好蓝图,也是门头沟区建设“和谐宜居滨水山城”的未来愿景。
位于首都西部的门头沟区,拥有北京最长的河——永定河、最高的山——灵山、最古老的寺庙——潭柘寺,保存着最完整的古村古道。根据第八次园林绿化资源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底,门头沟区林地面积134762.8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18%、林木绿化率达到64.27%、园林绿地面积1486.4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552.53公顷,逐渐成为功能较为完备的“山区绿屏”。
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取消分散燃煤设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力争实现“无煤区”,门头沟区委书记、区长张贵林表示,构建生态园林景观城市,推进生态林地保护建设,开展废弃矿山腾退复绿,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也将大幅提升山区绿色景观质量、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
门头沟区发改委负责人李伟解释道,“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015年九月京城西部的大雨,在建中的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就已成功拦蓄了70万立方米雨洪水。位于门头沟区的王平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利用已废弃的矿山及土地,通过采用水质净化、雨洪滞蓄利用工程形成深潭浅滩,种植了30种水生植物、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河道中铺设卵砾石减少自然渗漏,蓄水量达11万立方米。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洗车、浇花、冲厕以及供暖。
“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将继续完成岢萝坨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及潭柘寺镇土地开发项目同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将河道治理与城市环境改善、污水截流相结合,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同时对区域内河水系进行整治与生态建设,提高自净与自我修复能力。“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三年内城乡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9%,有效改善区域内水生态与水环境质量。”李伟坦言。
3月11日,石龙经济开发区投资经济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京西创客工场”拥有一批知名科学家、企业家组成的创客导师,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咨询及投资服务。千龙网记者 王璟玥摄
3月11日,石龙经济开发区投资经济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京西创客工场”拥有一批知名科学家、企业家组成的创客导师,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咨询及投资服务。 “京西创客工场”位于门头沟区新城WSD核心区域,距天安门仅24公里,是一家坐落在长安街上的创客工场,“像‘互联网+’、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方面的创业企业,都可以在此孵化,我们还将吸引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畅通的投融资渠道。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