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峰”南吹 水泥“错峰”生产从北方向全国延伸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变化,而是全方面的改变与进步。
刚刚实施2年的水泥错峰生产,其影响力和作用力,也正在以纵横并驱之势,快速蔓延,尤其在2015年下半年,水泥错峰生产已不仅仅是北方采暖区的事,甚至已不仅仅是水泥行业的事了。
错峰生产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北方采暖区冬季雾霾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但随着错峰生产的不断实践,其意义与影响也向着纵深延展。
不仅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水泥企业也有了错峰的决心与实践,甚至于其他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也汲取了水泥错峰的经验,结合自身条件,践行了“错峰”的精神。错峰的内涵也因此得到了极大丰富。
北“峰”南吹
曾有专家预估,水泥行业冬季错峰生产4个月,整个北方地区可减少煤炭消耗436万吨,减少烟气排放1774亿立方米。更重要的是实行错峰生产后,仅华北和东北地区在冬季统一停窑4至5个月,就可将水泥产能过剩由目前的51%减少到16%至21%,趋于合理水平,提高行业景气度。
对于深陷产能过剩、价格下跌,背负排污大户的水泥行业来说,错峰生产的优势无需多言,北方地区的水泥企业在错峰的过程中纷纷受益。但几家欢喜几家愁,雾霾和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全国性的问题。如何化解产能过剩,提高效益,同样是南方地区水泥企业的心头之患。
北方地区近几年来错峰生产的成功实践,让南方地区的水泥企业和行业协会坐不住了。虽然南方地区没有采暖季,但是梅雨季节、电力有缺口的夏季都是有条件执行错峰生产的季节。南方地区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实行错峰。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错峰生产的经验值得推广。不仅在北方采暖区错峰生产,还应在南方和全国范围内推行,缓解供需矛盾、雾霾等问题。
南方水泥总裁肖家祥也曾表示,应由环保部和工信部牵头,在南方地区开展以减少碳排放和节能为主要方式的常态化限产,并在春节、夏季高温等用能高峰季节开展错峰生产。
南方水泥旗下企业就多次在夏季用电高峰进行停窑检修,也曾多次发动旗下企业轮流停产,以此实现限产节能,避免资源浪费。
虽然许多业内人士对于错峰也应在南方地区进行推广有了共识,希望能尽快推行,但若是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撑,仅仅依靠行业自律,很难推行下去。
湖南经信委原材料处虽曾提出在区域之间按市场需求和环境容量合理组织生产,采取错峰生产等措施,积极维护市场供求平衡和市场竞争秩序,却并未明确出台错峰生产相关政策。
但在近日,南方地区水泥错峰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四川省水泥协会结合工信部、环境部《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精神,在近年来推动行业自律、试行停窑检修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四川省水泥行业2016年季节性错峰生产实施方案》,并征求了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及全省前10户重点水泥企业意见。
季节性错峰生产时间有明确规定:各水泥生产线全年季节性错峰生产时间不少于125天。同时,根据各地发展不平衡、污染防治的实际情况,实施区域和阶段差异化错峰生产。在春节期间、高温雨季、冬春季节尽量安排停窑检修。
这是四川省乃至南方地区水泥行业首次开展季节性错峰生产。更重要的是,此次“错峰”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四川省经信委、省环保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水泥行业季节性错峰生产的通知》。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使得这次“错峰”的尝试变得更有力度。
可以说,错峰生产不再是北方地区的专利。南方的省市也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错峰生产方式,利用“错峰”这一大潮,推进化解产能过剩以及环境保护工作。
“峰”袭多方
产能过剩,如今是困扰我国众多传统工业的难题。除却水泥之外,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难兄难弟”都在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的漩涡中挣扎。传统工业如何破解瓶颈,进而实现转型,成了摆在这些行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徐德龙曾表示,对于污染较重的重工业,都应实行错峰生产机制,水泥工业需要与钢铁工业、化工工业达成共识,重工业都联动起来,自我约束。
水泥错峰生产,带来的环境以及经济效应,无疑给其他产能过剩行业提供了示范和参考,也给苦于解决传统工业带来环境问题、产能问题的政府相关部门以灵感。
2015年11月,环保部紧急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工业企业治理方面,积极开展钢铁、水泥等行业错峰生产,加快重点行业环保提标改造步伐,加大涉气企业排查力度,强化对重点企业监管,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从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中得到了灵感,明确将“错峰”与污染治理,减少排放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高污染行业。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这使得这股新“峰”自然而然地吹到了诸如钢铁、化工等行业中去。
更重要的是,“错峰”,作为已经得到实践并在化解过剩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方式,得到了其他产能过剩行业自发的认可与支持。
譬如在钢铁、电解铝、煤炭等行业,“错峰”也在悄悄盛行。
与水泥行业不同,钢铁等行业因生产方式、地域分布所限,难以实现水泥错峰生产式的“停窑几个月”。但也通过错峰用电、行业自律等方式进行属于自己的“错峰”。
钢铁行业错峰用电也并非稀奇事,近几年,不仅钢铁行业,其他高耗能行业也都在夏季用电高峰进行错峰或是避峰用电,借此节约生产成本。但是,随着行业形势的越发严峻,水泥错峰生产的实践示范,错峰用电更添加了节能降耗、调节生产的内涵。
例如宝钢集团一般在用电高峰季来临前就拟定了合理安排避峰用电生产优化方案,对其上海生产基地的生产进行相应调整。沙钢集团的负责人也曾表示,将错开高峰尽量多用低谷电,在用电高峰期,组织安排主要冶炼设备停炉大修。
通过在用电高峰季节进行生产方案调整设备检修等方式,钢铁行业的产能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节约电力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而电解铝行业则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弹性生产、协议减产的方式,以减少产能,仅2015年就实现了全年减产500万吨,其节约的能源资源量更是可观。
更重要的是,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协调下,产能在全国占比达到75%的14家电解铝企业承诺关停产能计划不再重启,已建成产能至少在1年内暂不投运。
电解铝行业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引领,实现了弹性生产,达到了与水泥错峰生产相同的目的。
煤炭行业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环保要求越发严苛的形势下,也不断思考如何突破困局。
2015年初,神华集团、中煤能源煤炭产量同比下降均超三成,中煤产量更是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春节期间,大量煤矿停产放假。这些信号表明,市场“寒冬”下,控制产量已成行业共识。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第24次联席会议也把关注点放在生产环节,包括“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安全生产、超能力生产、劣质煤生产和消费”等方面。
煤炭行业如今有意识的从生产环节的控制开始,减少产量。这种方式与水泥错峰生产雏形极为相似,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也将逐渐完善,发挥功能。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产能过剩行业都吸取了水泥错峰生产的有益经验,进行着属于自身的“错峰”尝试。虽然各自采用的方式不同,但核心的内容却与水泥错峰一脉相承。
“错峰”,这一原意为两个以上水源地的洪峰在不同时间到达某一地点的词语,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被引申至多个行业中,席卷多方。
水泥错峰生产经过几年的发展,其蕴含的意义以及影响早已跳出北方地区,更跳出了水泥行业,成为传统工业化解产能过剩和保护环境的方式,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这使得它的内容更充实丰富,也是它能够由水泥行业延伸至其他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去,并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的重要原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水泥错峰生产这一颗火种如今已成熊熊之势。若能多几个向水泥错峰生产这般产生重大影响的意识创新,水泥行业甚至是传统工业“去产能”之路,又何愁不走得更顺、更远?若是有了一颗又一颗这样有力的火种,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也定当是一片坦途。
编辑:马佳燕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