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采暖季节 第二轮水泥错峰成效将好于第一轮

中国建材报 曾蕴瑶 · 2016-03-14 09:55

  三月初始,天气开始回暖,中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每一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都承载着社会各界改革惠民的重托。

  如今已经实施落地的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举措,就是2014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全国新闻出版界数十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

  2014年,错峰生产的提案引起了水泥行业乃至整个建材行业的普遍关注和热烈反响,并于同年冬季在北方部分区域率先试行,2015年,错峰生产取得了更为瞩目的成效。

  两部委政策出台

  助力错峰生产常态化

  2015年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两部门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2015~2016年采暖期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试行错峰生产,并新增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五个省市自治区。

  《通知》对试行错峰生产的范围、错峰生产的时间安排、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安排好错峰期间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加强水泥熟料储存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和监督提出了具体要求。

  自2015年11月13日《通知》下发之后,文件中提到的要求试行错峰生产的各地,先后召开了水泥行业冬季错峰生产工作会议,会议均由各省市的经信委、环保厅等地方政府部门及各地水泥协会联合主办,在行业企业协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由政府引导进行2015~2016年冬季水泥错峰生产工作,提前制定了冬季错峰生产时间表,尽快缓解这些地区产能过剩和雾霾频发等突出问题。

  其中黑、吉、辽、新疆等省市区分别在《通知》下发后随即召开了工作会议,体现出水泥企业对错峰生产的迫切需求。

  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这一政策对推进我国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主导错峰生产的部门发生了转变,由行业协会协调促进上升到国家部委出政策提要求,更体现在错峰生产的落实情况、实施效果和常态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例如,《通知》中明确要求环保部门应加大检查力度,对不能全面达标排放的企业,督促其利用冬季水泥错峰生产期间加快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前不得恢复生产;支持各地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各地方协会协调相关企业加强自律,签订《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自觉执行错峰生产有关约定,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各地行业协会密切配合,建立协调和监督机制,对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和规范作用;营造有利于开展水泥错峰生产的良好舆论氛围,对不守信违约企业由有关方面进行约谈或曝光……

  具有强制性要求的政府文件及时下发,各地政府有关部门支持落实,水泥企业执行更有力度,错峰生产流程更加规范。错峰生产真正发挥起了政府这支“有形之手”,使得错峰生产的执行力度更加掷地有声,取得的效果也更上一层楼。

  两轮“错峰”

  逐步打开新局面

  2014年3月关于水泥错峰生产的提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各地行业协会的充分协调和水泥企业的积极践行,使得水泥错峰生产这一创举当年落实、两年到位,进展速度稳健着实,值得所有关注其进程的行业内外人士为之振奋。

  2014年年末到2015年年初,东北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北方区域率先试行水泥错峰生产,意味着水泥错峰生产自当年3月提案提出后,半年时间便已从理论探讨进入到了实践阶段。

  2015年1月15日起至3月15日止,华北六省市(晋、冀、豫、鲁、京、津)的水泥企业也加入了错峰生产的行列,进一步壮大了首年水泥错峰生产的队伍,进行平稳有序,达到了超出预期目标和效果,在这期间,错峰生产逐步从企业自律行为转变为企业生产规范行为。

  2014~2015年第一轮的错峰生产,不仅对缓解区域环境压力起到了良好作用,也有效缓解了这些区域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但这一轮的试行“错峰”,实为行业自律行为,依靠大企业发挥带头作用、中小企业配合的方式,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这种方式对水泥错峰生产持续发展存在很大问题,没有政策的约束和扶持,对实施错峰生产的企业来说,不仅有很多后顾之忧,也难以达成统一规范的效果。

  特别是去年,我国水泥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众多企业面对日益窘迫的现状和日渐微薄的利润,在没有政策、制度和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自律实施错峰生产,难以维系。为了今后“错峰”能够健康有序地常年开展下去,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对错峰生产工作如何建立常态化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尝试。

  随着2015年冬季到来,东北、西北、华北各区域先后进入供暖季后,大部分区域都没有逃过雾霾锁城的厄运。面对北方雾霾泛滥,一些北方采暖省市,例如黑龙江等地,及时出台了应对重污染天气的紧急通知,要求燃煤企业采取错峰生产,东北三省等区域着手研究实施2015年~2016年度第二轮冬季错峰生产。

  就在此时,恰逢两部委《通知》下发,为错峰生产常态化推进打了一针兴奋剂,《通知》要求这几大区域的水泥企业停窑时间均在11月15日,距离11月13日《通知》下发仅留出了两天的时间来准备和会商,对北方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信部门及环保部门来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必须高度重视,快马加鞭地启动冬季水泥错峰生产工作。

  记者在《通知》下发后,对北方各省市的错峰生产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通知》的下发促使各地政府部门迅速建立生产自律公约,加强了规范和监管力度,对履行错峰生产的企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力度,对没有按要求停窑的企业也给予了相应的处罚或点名通报。

  有的省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专门成立工作组,对错峰生产实施情况进行抽查,有的省市水泥协会新创立了错峰生产自律公约管理委员会,设置了日常办事机构,配齐了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错峰生产自律公约管理工作。如果发现有违反停窑承诺,违规生产的企业,要将企业违规情况在各类媒体上予以公布,并将其列为不诚信企业名单。

  可以看到,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对错峰生产的角色已经从支持、提倡,逐渐转变为水泥行业错峰生产背后的坚强后盾。

 本轮“错峰” 成果将全面好于去年

  如今虽已3月,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时常带来倒春寒,北方大部分城市仍处于采暖期,错峰生产还在进行中。

  今年,是水泥错峰生产实施的第二年,众望所归的政府文件及时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操作性、规范性、执行力和约束力,因此,今年错峰生产取得的效果,将会全面好于去年。

  据去年环境保护部门通报的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来看,2015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有所好转,酸雨污染有所改善,上半年PM2.5的平均水平同比下降了16%,二氧化硫水平也下降了18%,煤炭消费减少是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

  从2015年结束的第一轮错峰生产来看,七省一区两市的水泥企业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共减少煤炭消耗1000多万吨,减少直接二氧化碳排放4000多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万多吨、粉尘排放3万多吨。可以说,2015年上半年空气环境的改善,水泥错峰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预期中的成效。

  当时,实行错峰生产的七省一区两市熟料总产能5.5亿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65%,显著低于全国水平。由于第一轮的错峰生产,有效压减熟料产能,减少了熟料产量7000多万吨。这充分说明,水泥错峰生产不仅为治理环境作出贡献,对有效缓解产能过剩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015年11月至今的第二轮水泥错峰生产尚未结束,但从今年错峰区域的扩大和执行力度的加强,可以预测2016年的“错峰”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已经为打好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攻坚战描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从《通知》中可以明确看出,“错峰”在去产能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已经实施错峰生产的区域,去产能已经取得成效,在新增的错峰地区,如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地处边陲,经济发展滞后于其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西北基建的主要支柱。但由于房地产、基建投资双低,水泥增速急度大幅下跌,水泥市场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加大、集中度降低等情况下,今年实施水泥错峰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地区的产能严重过剩难题。

  在环境治理方面,虽然具体的数据统计尚未出台,但是从各地的情况反馈来看,水泥错峰生产停止水泥工业燃煤的作用不可小觑。

  诚然,水泥错峰生产是长期任务,今年错峰生产的效果,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政策化、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都将起到重大意义。

  去产能 “错峰”将发挥更大作用

  水泥错峰生产实施至今,我们惊喜地看到,错峰生产由初期治理雾霾的一种手段和化解产能过剩的一种方式,开始向内向外延伸,成为水泥行业甚至是整个传统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水泥错峰生产的意义早已跳出雾霾治理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范畴,肩负着传统工业去产能和绿色发展的重任。

  目前,钢铁、建材、煤炭等行业供需不对称、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行业传统生产方式,将去产能摆在行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和工作,水泥错峰生产将在未来行业全力以赴去产能,积极探索供给侧改革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这对于传统建材行业而言,去产能更是实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第一核心任务。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水泥行业主要是推动联合重组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其次,要推动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来适度压减产能;再次,开展试点,引导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取得去产能工作的突破;最后,进一步提升水泥产品档次来拓展水泥产品功能。

  对于水泥错峰生产在未来行业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行业众多人士已经越发明晰,也越发支持。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全面开展错峰生产,发挥好以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作用,发挥好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是工作的重点。要大力开展错峰生产,扩大错峰区域。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发文要求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错峰生产的经验值得推广。”

  在采访中,很多水泥资深人士认为,错峰生产不仅应该常态化,还应该增加其内涵、影响和意义,让全国更多的区域推而广之。他们纷纷提出建议:北方可以实施减霾错峰、限碳错峰、春节淡季错峰,南方可以实施高温雨季错峰等。总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缓解供需矛盾,化解产能过剩,水泥错峰生产的常态化工作一定要做得更扎实、更长久。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7: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