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现代化迎来政策拐点

申银万国 · 2016-02-26 15:54

 投资建议:

  2015年以来建筑产业现代化迎来政策拐点,中央和地方政府极为重视,我们认为,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数年有望迎来蓬勃发展,看好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杭萧钢构、精工钢构、鸿路钢构;预制混凝土路径发展较快的上海建工;3D打印建筑的亚厦股份等。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中央对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政策,激励补贴细则都有望在今年落地。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指把建筑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以完整建筑为最终产品,做到建筑开发设计定型化、标准化,建造施工部件化、集约化、装配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以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延长建筑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耗。

  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三种大的技术路径:预制混凝土装配化施工、钢结构装配化施工、木结构装配化施工。美国、欧洲、日本装配化建筑占比在60%以上,而我国这一占比仅个位数,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人的成本上升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也在倒逼我国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2015年以来国家对建筑产业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不断加码。2016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对工业化建筑有了更明确、科学的划分标准。2016年2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

  2015年开始,地方政府对建筑产业化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具体政策细则不断落地,建筑产业化投资的拐点已现。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14年以来,各地发布的推进工业化建筑的纲领性文件达55个,发过政策的省及直辖市15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湖南、海南、重庆、四川、福建、陕西、江苏、深圳、吉林、安徽、浙江、河南、广西。例如重庆要求:“到2018年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公益性建筑应用钢结构比重达到30%以上,社会投资的公共建筑应用钢结构比重达到10%”;上海市要求:“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成本和现浇混凝土方式接近。随着这几年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质量上已经超过现浇混凝土建筑。成本方面,以杭萧钢构的钢结构住宅为例,考虑到钢结构住宅得房率高、建筑工期短等因素,其综合成本已经和现浇混凝土住宅基本持平。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