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的发展之路
即使是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遍地开花,宁国仍然是一座美丽安静的宜居小城。
宁国地处皖东南,东临苏杭,西依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都市经济圈相距不超过300公里。宁国是一座山城,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5%,小城拥有38万人口,在同等级城市中并不算多,其中有80%是外来移民的后代。五方杂处、交融和谐的社会氛围孕育了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人文精神。
宁国的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2008年,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耐磨铸件之都”称号,并于2012年通过中铸协组织的第二次复评。预计2015年,全市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实现销售额62亿元,相关产品覆盖水泥、建材、冶金、采矿、电力、磁性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等诸多行业。
宁国之“冬”
然而,2012年以前,宁国的耐磨材料产业总体处于粗放式快速发展阶段。
在产品上,耐磨材料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从事磨球、磨锻生产,产能严重过剩;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阶段,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的倾向,缺乏促进行业发展的人才、技术、创新等能力;在企业管理上,大部分耐磨铸件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少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在企业的空间布局上,耐磨铸件生产企业布局缺少专业化园区,仍显分散等。
总而言之,当时宁国的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存在很多阻碍行业发展的问题,同时,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需求。
时间进入2012年,宁国耐磨材料与铸件企业迎来了最漫长的寒冬。
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上游企业开始不景气,导致企业订单下滑,收入急剧下降,银行也开始收回对耐磨铸件企业的贷款……宁国耐磨材料及铸件企业普遍感到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转型升级和生存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据调查,2012年以来,宁国市下属128家耐磨材料与铸件企业中,生产经营正常企业有85家,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企业25家,停产企业多达18家。
面对寒冬,宁国的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就像中国绝大多数产能过剩、缺乏科技含量的传统产业一样,进入艰难的转型时期。其中一些企业开始利用新技术、智能化创造升级;有企业尝试创办自主品牌;有企业开始转变单一的生产理念,多元化经营……
铸造不朽的耐磨产业
1.“品质才是硬道理” 技术创新赢得竞争力
2008年3月,原宁国市耐磨材料材总厂整体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更改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具有40多年发展历史,是宁国最早生产耐磨材料的企业,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耐磨材料专业生产基地。凤形的改制,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名称的变化,还有宁国耐磨材料行业的企业数量变化。
改制后,不少掌握耐磨材料技术的老职工纷纷下海,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耐磨材料企业。据统计,2008年后,宁国耐磨材料企业一度达到150多家。凤形也被宁国耐磨行业人士亲切地称之为“耐磨行业的黄埔军校”。
但是随之而来,生存问题开始困扰着这些新兴的企业:因为师出同门,新兴企业中,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耐磨材料企业做的是耐磨球的生意。同质化的产品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加剧;企业普遍缺乏科研、创新能力,耐磨材料行业该何去何从?
企业竞争力的打造最根本是要回归到产品质量的提高上来,而产品质量的提高就是科学技术的提升和应用。耐磨材料行业也不例外。
作为宁国市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山鼻祖”,凤形开始带头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更新技术装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大力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高度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及维权工作;充分利用专利制度和专利技术,对凤形独创的生产工艺与装备、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秘密以申报专利的形式保护起来。
2013年,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发明专利的申请工作,《合金耐磨铸件双介质油风淬火新工艺》《多介质钢球自动淬火机》《耐磨铸球自动分离机》,这三项发明专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审及实质审查,被授予发明专利权,实现了凤形发明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目前,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已获国家授权专利63项,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首位。这不仅仅意味着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艺装备、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还为其带来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下,看到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发展动力的宁国市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也开始踏上了不断的创新的道路。
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耐磨材料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来,公司不断增强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先后与省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等长期保持着广泛的科技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已经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配备有各种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企业共研发新产品30多项,其中有9个“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和11个“安徽省新产品”。申报国家专利40多项,其中8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参与了铸造磨球、铸造高锰钢金相等9项国家标准和铸造磨球、铸造磨球用金属型等4项地方标准的制定。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活力,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宁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颗新星。
像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依靠科技创新取得不断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
据了解,今后几年,宁国市将借助国内外耐磨材料与铸件科研院所,谋划建设“宁国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研发中心”,并依托安徽省耐磨材料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实施重点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鼓励行业企业积极争创各类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建立行业技术优势,带领整个产业快速提升。
[Page]
2.“二次革新” 打造智能化生产线
在宁国耐磨材料与铸件企业大力创新、推出高品质产品的时候,宁国市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庆志心中在酝酿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打造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线。
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成立地新兴企业之一,董事长姜庆志以及企业中的一些技术人员都曾在凤形工作多年。看着日益崛起的耐磨材料与铸件小企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姜庆志忧心不已:如果生产同质化的耐磨材料,企业很有可能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志诚的发展必须要立足长远,重新定位。
于是,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明确了以开发机械化生产线为主的产品思路。2013年开始,姜庆志着手在公司内部研制智能化生产线——新型铁型覆沙铸造生产线。负责生产线研发的企业员工人数占到企业总数的30%,而且都是从各个大学、企业招聘进来的耐磨技术人员。
“如果说凤形是宁国耐磨材料行业的黄浦军校,那么志诚就要立志将耐磨材料的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姜庆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铸造是一个传统行业,2008年以前,耐磨铸件产业发展中机械化程度不高,车间环境十分恶劣,往往一条生产线就需要200多人同时操作。由于员工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当时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同年,志诚机械新型铁型覆沙铸造生产线研发取得巨大进展。其生产的生产线实现了从钢水熔炼到终端产品浇筑作业的全自动化,车间现场人机界面操作,在线操作人由11人减少为4人,且实现了异地主控、远程监控,铸件产品覆盖领域从单一铸球扩大到水表表壳、曲轴、锤头、钢爪和电机底座等异性铸件的铸造。它的开发显著地提高了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致密性,有效改善了铸件质量,降低了废品率,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大大拉伸了志诚机械的产业链条。
2014年底,某日企考察了志城机械新型铁型覆砂铸造机械化生产线生产现场后,认为志城机械这一智能化生产线的水平较高,技术创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当即,下单订购,替换掉了东洋原有的铸球机。
这令姜庆志更加坚定了智能化的决心。姜庆志说,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对铸造行业生产线进行深度创新,通过智能化制造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才是耐磨材料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目前,宁国市已经拥有自动化生产线的耐磨材料与铸造企业达19家,较2010年净增18家,总数达43条;44家铸造企业配置了淬火线,总数达84条。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而且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竞争能力。
3.“酒香还怕巷子深” 打造响亮品牌
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具有简化购买决策,从而降低购买时间与精力成本的作用。同时,品牌意味着较好的质量,意味着品味,所以选择购买品牌产品通常能提高整体顾客利益。最后,品牌一贯的质量稳定性具有降低购买风险的作用。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品牌”竞争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与企业之间利润的大与小,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成功与失败,甚至决定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强大与弱小。
受区域内“徽商文化”的影响,品牌文化在宁国市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中从不欠缺。
到2013年,宁国市耐磨材料企业中已经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安徽省名牌产品、15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区域品牌也进一步提升,2008年,宁国市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耐磨铸件之都”称号,2012年通过了中国铸造协会组织的第二次复评。
但是,随着宁国耐磨铸件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的发展壮大,国际上耐火材料行业的竞争加剧,以目前所拥有的品牌,想要在国内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已经远远不够。
徽商文化中向来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
从2009年开始,在宁国市委、市政府带领下,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探索了一条宁国特有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体现在品牌提升上,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整体的力量进行宣传营销,树立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使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受益。
宁国市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宁国市名牌战略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加速品牌提升的政策文件。着力构建以地域品牌为支撑、产业品牌为主导、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发展新格局。目前,宁国市正在进行“中国耐磨铸件之都”的第三次复评工作。
在宁国市耐磨产业探索了产业集群发展,打响宁国品牌的同时,一些企业正在探求与行业大集团合作,通过与大企业的联合,带动自身品牌发展。近年来,瑞泰公司、开源电力耐磨、新马耐磨三家企业相继与中国建材集团寻求合作,借助大企业的品牌,提升自身竞争力。
今后,宁国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将继续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以及“省长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鼓励行业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质量管理示范企业,巩固安徽省耐磨材料优质产品示范区建设成果,积极争创国家级耐磨材料优质产品示范区,最终通过名牌创建,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
[Page]
4. “一个都不能少” 绿色生产、“走出去”、个性化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对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对于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来说,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经济的粗放增长等给整个社会带来诸多后遗症,因此转移、缩小产能,环境保护、绿色生产以及服务功能等将是行业所要面对的新常态,而“走出去”、绿色生产以及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等将是行业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属于典型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类劳动密集型行业,既是耗能大户,也是污染大户。在当前环境保护国策下,如何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同时保证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马当先。
2012年以前,凤形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积极推行清洁化生产、有效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循序渐进地走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固废、废水的零排放。吨铸件能耗已下降至352公斤标准煤。该项指标在国际上仅略高于日本(334公斤标准煤/吨铸件),与德国(356公斤标准煤/吨铸件)、美国(364公斤标准煤/吨铸件)等发达工业化国家铸件能耗水平相当。
针对耐磨铸造行业中存在的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乱像。安徽莱恩电泵有限公司有其自身的心得。
在莱恩电泵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大大小小不同规格的电泵。这些电泵出厂之后将为核电、电力、石化、冶金、化工、海水淡化、给排水工程、消防、造纸等多领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莱恩电泵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莱恩电泵正在积极进驻泵类产品高端市场,致力于为各个领域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在产品制造方面,企业将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适合,最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此外,还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技术咨询、指导安装和调试、系统培训、维修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
而面对传统的建材、钢铁等上游行业产能过剩,宁国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的“走出去”也刻不容缓。
2012年6月,宁国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过补贴、奖励等形式,鼓励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积极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同时鼓励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规避贸易风险。2014年,该市被评为“省级耐磨铸件出口基地”。目前,拥有外向型企业30余家,出口额月2500万美元。
前路漫漫
近三年来,宁国市的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取得了不俗的发展和成绩。
与2012年之前相比,耐磨材料铸件产业在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实力、企业产品结构、自主创新能力、管理体系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品牌创建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宁国市委、市政府给予企业在相关耐磨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以来,宁国市政府相关部门相继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促进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例如,《中共宁国市委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耐磨铸件产业转型提升的实施意见》《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国市推进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奖励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给耐磨铸件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后盾,促进了耐磨铸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从行业发展背景来看,耐磨铸件行业下行压力依然严峻,结构性矛盾凸显;从宏观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出台了《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对铸造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等方面做了具体刚性规定,行业洗牌必将进一步加快;从产业自身来看,企业产品仍然很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加剧。
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火烧眉毛的转型之路仍然充满着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实现耐磨材料与铸件行业的“永不腐朽”,需要行业人士的共同奋斗。
而在未来五年,宁国市将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为主线,以“提质增效、扩张总量”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内培外引,做大产业规模,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竞争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注重品质建设,扩大市场影响,抓好节能减排,倡导 “绿色铸造”。
进一步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增强创新能力,基本实现耐磨铸件行业的绿色铸造,向高端耐磨铸件、其它精密铸件、机械基础件、铸造成套装备并重的多元化方向转变,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的生产基地,使宁国“中国耐磨铸件之都”称号更加响亮。
相信在耐磨铸造行业的共同努力之下,宁国市的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一定能迎难而上,实现新的发展。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