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寿荣获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中国建材报 刘秀枝 · 2015-11-05 13:13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2015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大会并向获奖科学家颁奖。国际玻璃协会主席、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因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彭寿30多年来,一直从事玻璃科研、设计和产业化工作,是我国玻璃行业的技术及产业化带头人,主持完成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光华工程科技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发明专利21件(第一发明人),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80余篇。

  彭寿主持发明了“全等宽、宽窑池、台阶池底”的新型玻璃熔窑,并解决了生产高品质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的世界性难题,使每吨玻璃微缺陷数从300个降到40个以下(国际先进水平50~80个);突破国际玻璃行业的熔窑规模极限,开发出世界最大的1200吨级高品质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装备。成果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面替代进口技术和装备,成果的推广应用满足了国内市场对高品质浮法玻璃的需求。

  彭寿主持开发了无砷环保配方、超薄成形和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0.3mmTFT-LCD液晶玻璃下拉法生产线,综合良品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主流面板企业,打破了美国康宁等国外少数企业的垄断。

  彭寿主持开发出变量熔化、等g值成形等技术,解决了微波纹和翘曲控制等难题,主持设计的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稳定量产出世界最薄的0.2mm玻璃,彻底改变国内触控显示所需0.5mm及以下超薄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

  光伏玻璃是太阳能产业的关键材料,2004年前我国全部依赖进口。针对国家新能源产业的重大需求,彭寿首创“卡脖通路”结构的“宽液流成形”新工艺,良品率、能耗等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外水平。成果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该成果建成的光伏玻璃生产线累计实现产值超过500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且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青年创新奖”。彭寿所获奖项类别为“产业创新奖”。

  今年共有47位中国科学家荣膺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相关奖项。其中,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邬江兴、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俞茂宏、北京大学教授叶沿林等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与彭寿同时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有中南大学教授柴立元、钢铁研究总院教授刘正东等。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3月30日依据香港普通法捐资创立,是以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科技奖励基金。

  该基金奖采用提名人推荐制度,提名人由国内著名专家、学术权威、主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厅厅长、教育厅厅长,以及已获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首席科学家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等每人每年可推荐一名被提名人。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