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面临的新常态与非常态
时钟拨回一年半前,面对逐渐加码的经济下行压力,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的走势,牵动着许多人的敏感神经,一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新闻。
面对外界关切,去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提“新常态”一词,用于概括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而后作为统摄经济领域的概念,“新常态”逐渐成为中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逻辑起点。
一年半后的今天,人们逐渐领会并接受了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这一现实,得以用更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中国经济走势。即将召开的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将浮出水面,“新常态”思维料将贯穿其间。
高层施政“新常态”:坚持改革与调整结构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总体上仍将延续下行趋势,预计年均GDP增速在6.5%左右,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降1个百分点以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做出如此预测。陈东琪是“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
在专家看来,上述经济表现仍是当前“新常态”的延续。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仍有必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和更强的定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性。
“所谓‘新常态’,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在不断凸显中得到重构,风险在不断暴露中得到缓释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指出,“中国新常态的主题词是‘改革’、‘结构调整’,而不是‘危机救助’。”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十三五’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时期。”这位“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记者强调,在“十三五”期间,改革和结构调整势必成为经济决策的关键,如此才能实现“公平和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五年,按照迟福林的预判,倘不发生大的意外,坚持改革和结构调整仍将被置于决策层施政的核心。中国的各项政策部署,将会更少经受表面经济数据的羁绊,转而注重更深层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而这,或会成为未来五年高层施政“新常态”。
内外环境“非常态”:全球经济迈入“新平庸”时代
放眼全球,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悄然发生一场大变局。肇始于美欧的金融及债务危机余波未了,受美元升值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新兴市场表现欠佳等变数影响,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出“新平庸”时代的迹象。
“2015年年初IMF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8%,但是一年来,IMF四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指出,这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确实到了一个值得各国高度关注的“临界点、警戒线”。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受困于一系列不确定性及复杂因素影响,未来5年,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或趋于黯淡。与此同时,在以WTO为代表的多边主义与双边、区域主义的拉锯战中,世界经济格局料将重塑。相较于本世纪初以来助推中国发展的“入世红利”等有利环境,“十三五”期间,中国不得不面对外部环境的“非常态”。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环境也复杂严峻。逐渐加码的地方债违约风险,个别区域出现经济失速乃至“塌陷”迹象,楼市汇市风险犹在,一些领域改革遭遇既得利益群体的强大阻力……能否成功应对这些“非常态”挑战,将直接影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非常时期须有非常之策。”面对国内外经济变局,中国没有“向内转”,而是选择以更大力度推动对外开放,更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一点,从上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便可窥出端倪。这份被认为是为“十三五”时期开放政策定调的文件提出,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并明确表示“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任务。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更加着力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加快更高水平的自贸区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同时继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经济学家、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研究主管高连奎对中新社记者指出。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有望与中国国内的改革形成合力,在保证“十三五”预期目标得以完成的同时,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的“动力源”。
编辑:马佳燕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