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质造假隐患多 究竟谁在走钢丝?

2015/10/23 15:23 来源:央广网 公秀华 曾卫

医药、建筑、采矿、大型基础设施建造等行业,对企业都有严格要求,要从事这些行业,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获得主管部门的审批。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资质造假已成为很多行业潜规则。记者经调查发现了集中常见的招数。......

  企业资质被看作是行业准入的门槛,事关人身安全的特定行业中,良好的企业资质尤为重要。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企业资质造假层出不穷,涉及领域广泛,不仅企业自身涉嫌违法违规,也危害到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

  资质造假花样多 丰厚收益形成灰色利益链

  医药、建筑、采矿、大型基础设施建造等行业,对企业都有严格要求,要从事这些行业,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获得主管部门的审批。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资质造假已成为很多行业潜规则。有业内人士透露了几种常见的招数:

  业内人士:一种,是公然造假,直接出具假的证书和材料,获取相应的承包权或者订单;第二,是通过和发证机关的寻租,通过行贿寻租获取想要的资质,第三种,是和合法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勾结,变相获取资质。

  企业管理专家况杰介绍,尤其第三种方式更普遍。企业要获得某一资质,就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过专业人员紧缺、加上成本太高,让不少中小企业犯愁,于是打起“证书挂靠”的歪主意。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行业存在。比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零售药店中,很多就不具备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经营资质。早在2013年国家出台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药店须至少配备一名执业药师才能取得经营资质,虽然新政有三年缓冲期,但随着“大限将至”,执业药师紧缺、很多药店租用执业药师证挂靠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不仅医药行业,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等行业更是资质造假的高发地。企业的相应工程技术人员越多,资质就越高,能揽的工程也越大。打开百度搜索,记者输入“挂靠”“证书”等关键词,满满一页都是各种证书挂靠网站的链接,其中建造师格外热门。记者打通一家中介电话,对方表示自己生意很红火,一级建造师证挂靠每年大概3、4万元,而最普通的二级建造师“行价”也达到1.5万左右。

  况杰介绍,相比这种证书的挂靠,还有一种资质转租、违法转包,情况更为严重。

  况杰:企业,比如公路施工,没这个资质,借别家单位的资质,用他的名义去投标,中标的话我去施工,然后给这个单位交管理费。这比第一种情况可能更严重。

  业内人士透露,虽然住建部去年起开始“重拳”打击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但业内一级企业中标、二级企业进场、三级企业施工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不过,明目张胆地公开转包行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绞尽脑汁、掩人耳目的变相转包行为。

  乱象层出隐患巨大 参与者都在走钢丝

  资质的转租、挂靠都只是表象,这些表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影响却发人深省。尤其在建筑施工市场,屡屡出现的“楼歪歪”、“桥塌塌”等问题工程,多是和施工方资质挂靠、转租、转包有着直接联系。而资质造假链条上的每一环,看似都有利可图,其实是在走钢丝。

  长期关注房地产领域的律师包华告诉记者,“在房地产业因建筑资质发生的问题不少。”去年底,河南光山的模板坍塌事故,住建部调查报告就明确指出,建设单位违法发包,施工单位出借资质证书,实际施工承包方不具备施工能力等问题……而此前一系列震惊全国的重大事故,比如“上海倒楼案”,“ 万宁在建大桥坍塌”等,资质造假都是避不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多年从事建筑施工的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工程项目经过资质出借、层层转包后,很多施工单位甚至连熟练工人都没有,都是临时招来的,给工程质量带来巨大隐患。而一旦发生工伤,建筑企业就不承认劳动关系,把责任推给包工头,工人的权益没法得到保障。

  业内人士:我们那里没有什么公司,都是外面打零工,他们老板临时招,没有公司的。

  不过,和法律法规玩“躲猫猫”,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必难逃法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资质造假链条上的每一环,其实都是在走钢丝。

  刘俊海:你出借了你的证书,出借了你的个人名章,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有刑事责任。所以大家都在走钢丝绳,都在铤而走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此前介绍采访时表示,项目转包中必然存在腐败,最终企业也跟着倒霉。

  王梦恕:企业的任务量比较大,他干不完,他感觉标价比较低,就转包,但包工队也是要赚钱的,肯定在材料上偷工减料,在工艺上简化,这个是坑人。再一个最主要的,一些品德比较差的领导,想通过这个捞钱,转包中间必然有腐败,企业倒霉,最后什么也拿不到。

  追求利益主动造假与无奈被动造假现象并存

  无论资质挂靠、还是资质转租、分包,乱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证书持有者,将证书挂靠到有需要的公司,不用上班一年就能拿到多则十几万,少则几万的外快。企业“租来”证书或资质,可以揽到自己本没有资质参与的工程,也降低了成本。而中介机构则通过资质转租收取服务费。虽然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不过挂靠者和企业仍可以私下签协议,很多违规行为很难被监管。以注册建造师为例,多家挂靠中介机构工作人员都表示,建造师不需到公司上班,但要在开标等场合出现配合公司。

  中介机构:要开标的时候,会要求这个建造师出来,见个面亮身份证就可以走了,平时你们该干嘛干嘛,没有你需要配合的。

  这条灰色产业链,之所以潜滋暗长、不断丰满,根源还在体制和监管上。江西住建厅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现行的监管机制对资质管理都是“只认证不认人”,所以只要个人出示有效的劳动合同和资质证书,就认定是受聘于这个企业的,无法分辨是否是挂靠,这是监管上的漏洞。

  住建厅工作人员:因为他有,依法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合同,他既然有劳动合同,我们就只能认定他就是受聘于这个企业,就是属于这个企业的人。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仁藏则介绍,虽然有相应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挂靠、转包行为,但实际操作中缺乏实施细则,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更是直言不讳,他认为,目前很多监管的问题都涉及腐败。

  周德文:这里面我认为是有些利益所在,特殊利益集团,也有些审批单位,监管单位以此进行权力寻租,攫取利润的手段,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利益诉求、体制问题、监管不力……这些都导致了资质造假的频发,但并不是全部原因。专业技能人员雇佣成本太高、一些资格认证书考试门槛高,通过率极低等等将很多中小企业挡在门外,只能被动造假。以药店为例,目前全国药店大概有45万家,但执业药师数量只有28万,这意味着,如果严格按照资质准入条件,近40%的药店都要关闭。

  北京市药监局市场监管处处长李江宁:比如刚毕业的药学专业本科生,他要资格参加这个考试有一个时间限制,应该是3年。非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在相关领域从事工作一定年限。另外,每年执业药师标准很高,通过的人数非常少。

  要从上到下树立一套监管体制

  一边是部分企业追求利益主动造假,一边又是基于现实条件下无奈的被动造假,企业资质造假的现状足以令人担忧。面对亟需治理的造假乱象,监管机制如何理顺?企业行为如何规范?

  要规范企业资质造假的乱象,首先要从监管机制上入手,这也是调查中,业内的共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建议,要从上到下树立一套监管体制。

  周德文:这方面审批本身要进行监督,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此外,有关法规还不健全,不按照国家标准审批,要追究什么责任,相应法律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所以要健全有关法律,加强监管。

  而在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包华看来,目前我国的资质管理体系,更重视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对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资质要求,是监管的弱项甚至是盲区,而事中的动态监管恰恰是整个监管链条的重中之重。

  律师包华:动态的监管过程是需要政府来跟踪的,如果没有动态监管,只靠事前和事后,很多事情也解决不了。需要有个触发机制,触发我动态监管的按钮。

  疏堵结合 严格监管也要疏通资质获得渠道。

  不过现实问题也不能不面对。一些资质证书的获得难度太大,让不少中小企业无奈选择造假,这些资质是否都必要?有没有更好的渠道可以让中小企业合法取得这个资质呢?企业管理专家况杰建议,要建立一种让小企业也能合法获得资质的渠道。

  企业管理专家况杰:严格管理是应该的,另一方面打击了之后,不能让这些小企业活不下去了,而是要有一个渠道让他们可以合法取得这个资质,他自然不需要通过挂靠。

  在这方面,合肥市房管局今年做出了一项尝试,他们把房地产企业资质的审批过程全部放到网上,同时减少了对房企资质审批的前置条件。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表示,在之前的规则中,“高个子”能进来,“矮个子”不能进来,但事实上,“矮个子”也有优势。新的规则可以让更多企业获得起码的建设资质,而且提高了审批的质量和效率。

  在全国范围内,近2年来,国务院也在不断取消一些“鸡肋”职业认证,截至目前已经砍掉了至少2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资质造假还涉及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在一些信用体系健全的国家,企业造假行为不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会为企业品牌带来巨大的隐性伤害。周德文说,我们也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周德文:国外出现这种情况,在诚信体系里面会体现出来,你这个机构或者你这个个人,以后在社会上就很难立足,我觉得中国应该学学这种好的做法。

编辑:马佳燕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09-23 20: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