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机构 参与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与会人员就如何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从业人员等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法律规定,守护“生命红线”,成为人们对这部法律最大的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作为重要安全运营主体的建材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现状如何?作为建材行业的典型代表,水泥企业如何守好这条安全“红线”、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建材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急需治理
60多年来,我国建材行业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非金属矿采选、建材机械和建材制品等行业,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复杂多样,从传统的“窑业+矿业”,到新型建筑材料已发展成为建材行业中重要产品门类(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尤其是化学建材)。
因此,新时期建材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既有矿山开采的坍塌、爆炸、透水等类型事故,又有窑炉作业所特有的爆炸(水泥煤粉爆炸、煤气发生炉、干燥塔、混凝土制品蒸压釜)、中毒窒息、高空坠落等类型事故。同时由于化学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属于化工行业特有的危险化学品导致的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建材行业虽属非高危行业(不含建材矿山),近些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但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仍比较大,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04年至2009年建材行业平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500人,事故总起数每年平均超过500起,安全生产形势呈总体平稳态势。
我国建材行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非公有制企业和小型企业居多以及企业大量雇佣农民工的特殊性,增加了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
同时,建材行业先进工艺与落后工艺并存。近10多年来,建材行业工艺复杂化、装备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烟气脱硝、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协同处理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大量应用,为行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建材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有待完善
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我国建材行业安全基础薄弱,在安全管理特别是安全标准规范上还存在着历史欠账。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C)副总经理陈璐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仅有少量针对建材行业的专用运行安全标准,还没有专门针对建材行业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在管理方面,我国建材行业安全生产参照的主要为各行业通用的相关国家标准和安监总局行业标准。其中国家安监总局四司以文件形式发布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石膏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从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建材行业安全生产做出了规定。
在运行方面,据了解,目前建材行业只有《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水泥工厂筒型储存库人工清库安全规程》、《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安全技术规程》、《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等7个建材行业专用标准。《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水泥工厂煤粉制备系统防火防爆安全规程》、《水泥企业炉窑维修安全技术规程》等5个标准正在制定中。
据陈璐介绍,2013年,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中国建材集团启动“国内外建材行业安全标准对比研究”课题,以欧盟、英国、美国和日本4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管理体制、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分析其共性特点,并与我国建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和具体标准条款进行系统对比研究,找到差距,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对比研究,我国建材行业安全标准存在“整体安全技术要求偏低,标准缺乏图例、操作性差”等问题。将来应关注建材行业高风险作业、关键工序和关键设备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重点完善建材行业运行方面的安全标准。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成效显著
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13年我国水泥产量达24.1亿吨。现阶段,水泥产业处于化解过剩产能、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以下简称安标创建),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作业行为,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为水泥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虽然水泥行业不是高危行业,但是水泥行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众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先进工艺及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广泛使用,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以及职业危害的数量和风险等众多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我国水泥企业常见的事故类型包括:清库(仓)安全事故、预热器清堵安全事故、建筑物倒塌安全事故、收尘器安全事故、篦冷机“打雪人”(清积料)安全事故、立窑喷窑事故,以及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电气作业、设备检维修等危险作业过程发生的事故。
2011年,针对水泥行业的《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正式出台,国家安监总局适时在水泥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重要抓手,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活动。《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包括13个A级要素、47个考评项目(B级元素)和187条考评内容(核心内容)。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工作开展以来,水泥企业普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安标创建工作。作为“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CTC见证了水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点点滴滴的进步。
CTC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副主任张雪中告诉记者,水泥企业加强了责任制的落实,定期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提升了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并拿出专项资金积极补救前期在安全投入上的亏空,对厂区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梳理,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工电器、梯台栏杆、柴油储罐、氮氧气站等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了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善升级,规范了现场安全通道、工器具的摆放和标识标牌的设置,改善了现场照明和卫生环境等,同时企业将隐患排查纳入日常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截至目前,据国家安监总局的三批公告,共有177家水泥企业获水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达标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水平,真正实现与国际安全水平的接轨,2014年3月2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创建安全标准化示范企业,南京中联水泥有限公司、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礼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创建试点,将努力向国际一流安全水平靠拢。
以安全文化为核心,以人为核心,水泥安标建设更上台阶
“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无论是在安全生产的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对水泥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水泥行业整体安全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近几年,我国水泥行业每万名员工死亡率仍然接近1。
对此,陈璐表示,重结果、轻过程,安标创建过程主动性不够高。甚至有的企业通过达标评审后,没有很好地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出现滑坡。
张雪中认为,水泥企业安标创建工作的难点仍然是员工的作业行为管理。设备设施隐患的治理需要熟知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相对来讲有安全投入投资保证就行。而作业行为的提升,首先需要企业负责人有一个正确的安全理念,在这个理念引导下,去规范作业行为,尤其是危险作业的作业行为管理。企业员工需要有“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如果作业行为习惯不良,即便是好的安全设施,也会随着维修等经营活动的开展而弃之不用。因此,需推动水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陈璐建议,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适合水泥企业实际的激励约束政策和经济杠杆,通过加强相关的政策、经济杠杆作用,提升水泥企业开展安标创建的信心,提高企业开展安标创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水泥行业安全标准。我国水泥行业安全标准技术要求总体偏低,与国外先进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水泥行业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标准缺失,尤其是水泥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方面的安全标准严重欠缺。通过建立、完善水泥行业安全标准,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同时也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对水泥企业的监管提供依据。
此外,要加强水泥企业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在我国水泥工业中确立了主导地位,同时广大水泥企业还在不断推进余热发电、节能粉磨、变频调速、水泥助磨剂、废渣综合利用、烟粉尘治理、温室气体和NOx减排及协同处置等新技术、新工艺,相关安全科技方面的研究滞后。因此,开展水泥企业关键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广大水泥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探索建立符合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方向的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积极应用预测预警技术与方法,建立完善企业生产安全预警预报系统,由“被动应对型”传统安全管理向“主动预警型”现代安全管理转变。
作为水泥行业安全生产的典型代表,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非常关注安全行为,努力提高各级管理层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在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全员参与。水泥工厂厂长以N-1方式,与下一级人员进行每月1次的健康安全谈话,谈话内容主要为安全方面的工作回顾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设备检修时,采取断电、上锁、挂警示牌、验证流程(LOTOTO)等。拉法基公司认为,“如果采取正确的措施,所有与职业相关的事故与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即零伤害零事故。”
在陈璐看来,健康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灵魂。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启发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激发安全生产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水泥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安全文化绝不仅仅是口号和活动,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落地的手段。
第三方技术服务为安全生产护航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时,吴恒委员建议引入第三方验收机制,着眼提高防范的门槛,由第三方对于容易造成重大人身伤害的生产领域的建设项目实施验收。
如何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往我们习惯于“两点论”,也即企业肩负主体责任,包括安监在内的政府部门肩负监管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甚至出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偷工减料”、对存在的事故隐患不重视等现象。而同样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象是,相对于数量庞大的企业规模,安监部门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保证监管常态化和长效性。
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安全生产的监管模式,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探索。相较于以往的监管模式,可以确保监管更为专业化和常态化,倒逼企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
CTC总经理马振珠表示,CTC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及示范企业建设过程中,发挥第三方的专业技术优势,在致力于服务企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整个建材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CTC整合来自建材行业主要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等的优势资源,并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安监局等安全监管部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以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在建材行业的安全技术领域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工作,先后牵头完成了10余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重要安全科技项目、20余项各类建材行业安全科技项目。
同时,CTC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积极应用推广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中。近年来,CTC先后为中国建材集团、华润水泥、拉法基瑞安水泥、安徽海螺水泥、中材水泥股份、葛洲坝水泥、冀东水泥等建材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
“1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这就是海因里希事故法则。”陈璐表示,我们希望能用CTC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来堵住安全生产的隐患漏洞,助力建材企业安全发展。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