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联网+”之力 促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互联网+”如何与建材行业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实现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行业需要积极探索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编者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如今互联网以席卷之势冲击传统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的建材行业希望能借“互联网+”之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过去,互联网在第三产业包括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以及金融等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下一步将融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企业要围绕国家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战略布局,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结合自身的优势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通过两化融合,创造更多健康快速发展的机会。
传统企业转型势在必行中国的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常态,传统的产业更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动力源。互联网必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引擎,连接起企业与新经济的桥梁。互联网对第三产业的渗透由来已久,很多企业因此受益匪浅。今年,以工业4.0、供应链金融、PPP为主线的互联网应用向第二产业渗透的风开始越刮越猛,同时农产品电商、农村供应链金融业、民间贷款将互联网对接上了第一产业。至此,互联网对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逐步实现了全面覆盖。今年以来,在科技板块超级活跃的背景下,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故事可谓万众瞩目,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已经随着这波热潮悄然产生。抓住这个机会,企业就会在这次变革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定位,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建材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在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互联网+”转型的契机,通过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创建产业新的价值链,积极探索如何依靠互联网实现高效转型,积极探索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成长之路,用高质量的装备和高效的管理手段占领国际高端市场,继而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百年梦想。
发达国家经验值得借鉴在企业转型升级和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制造的经验,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德国制造的产品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被全世界的消费者所认可。他们为什么好,好在哪?不是所有的人都清楚。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
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最终必然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整个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就坚决不让人做。
如今,德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也就是说一座工厂里面没有一个自然人,所有的工序从进料、生产、质量检查、成品包装、货物堆栈全部由机器完成。整个车间几乎只需一个人监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产。本身就是工程师的“操作工”只需按下按钮和定期排错。
德国产品很少会以价格与同行竞争,一是有行业保护,二是所有人都知道,价格并非决定一切,甚至有可能让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更愿意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让利润转化成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就是德国制造,不追求价格,但追求价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细节;不追求广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质量。
因此,中国建材行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应该从设计开始,设计包括设备的选型、设计对标、优化方案。建设方面则是3D建模、动态仿真、实时对标。生产运营包括智能装备、数据对标、知识库建立、专家诊断、环保节能等。管理方面包括云存储、合理化定价、自动绩效评价等。
“互联网+”如何提升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提高收入只能靠吸引客户吗?吸引客户很重要,但经营客户更重要。吸引客户、成单盈利、维系客户这三个问题是很多企业的三大痛点,企业往往只为能直接带来利益的吸引客户和成单盈利买单。但笔者认为带来潜在利益的维系客户同样重要,甚至高于前两者。经营老客户要远远比吸引新客户更容易,成本更低,同时成单几率更高,此外经营好老客户带来的口碑及潜在价值不容估量。高管往往会为市场销售忙得焦头烂额。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成本来吸引客户,但高昂费用引来的客户并没有手段留存,同时企业已有的存量客户没有办法增值。如何低成本、低流失、高增值地经营客户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解锁数字化客户、渠道和市场目前,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催化剂就是客户,他们对个性化服务有着非常高的需求,他们希望与最好的机构、品牌打交道,为他们提供最好的价格、最优的体验、最佳的产品质量。如果企业无法达到客户的预期目标,那客户极有可能转向你的竞争者阵营。
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集聚的大数据流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对客户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在这些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举例来说,集中招标采购平台的建立,可以利用大数据更好地解决供货上的议价能力和库存问题。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货品,需要多少,什么时候需要,谁家的性价比好等等都能在这一平台找到答案。这样的做法与传统分级采购相比可以至少减少10%~17%的采购成本。根据埃森哲的调查,53%的企业管理者表示他们已经开始部署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智能系统,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本次调查中,58%的用户表示大数据能够帮助他们在数字化竞争下保持竞争力。大多数人认为大数据对于业务运营的颠覆将与互联网相同。
大互联网时代,企业与客户需有效联接我们身处大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迅速崛起,让世间一切联接皆成为可能。“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联接,已经无处不在,而且正愈演愈烈。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已经身处于“联接”的范围之内,都能够感受到联接所带来的价值。事实上,“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大联接”时代已经来临。但国内大多数传统企业却依然在被如何联接企业与客户所困扰。传统解决方法只能打通企业内部协同,无法做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互动。采用“互联网+”的平台服务模式可以便捷地打通企业与客户间的有效联接,平台化对接的方式能在企业完成客户引入之后,有效地形成企业与客户良性互动。
创新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积极拓展网络化经营管理模式近期,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该《意见》支持生产制造企业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3D)设计及打印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应用,建立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制造管理系统,提高加工订单的响应速度及柔性制造能力;面向网络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建立网络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服务,将品牌经营,优化配置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满足网络消费者需求。鼓励创意服务,探索建立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初创企业及创意群体提供设计、测试、生产、融资、运营等创新创业服务。这些政策为传统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动力。
总之,国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国家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基本确立。中国建材行业应借机以这种互联网为创新、转型催化剂,对传统的建材行业进行全面升级,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个方面实现与“互联网+”充分对接,创造更新、更大的成长空间。
编辑:胡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