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泥装点生活

都市快报 宋笑梅 · 2015-07-20 11:43

  有趣很重要 别把设计太当回事

  在这个“设计在杭州”的系列报道里,孙昕和黄海文地处转塘的“什么design工作室”实在是让我感到意外。因为它实在太不像工作室了,倒是像个车间——基本上是个大开间毛坯房,里面堆着各种磨具、机器以及一些水泥盘半成品。墙角立着一组多角形貌似镜面的玩意儿,看到我一脸疑惑,孙昕解释道:这是水泥镜子。

  好玩吧!写字台上放着水泥果盘,旁边还有一个半成品水泥音响,孙昕和黄海文这两个搭档以男性的视角和趣味参与到女性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他俩的工作室是一个让人大开脑洞的地儿,这些设计产品兼具了创新、愉悦以及活力。

水泥音响

  该说说他俩的事儿了——孙昕和黄海文都是中国美院雕塑系出来的,是同学,两个人各自在社会上晃荡了几年,于2011年年底成立“什么design工作室”。如我之所见,设计和生产在工作室一体化完成,孙昕说他们对设计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否是设计一直很模糊,也一直没把是不是设计这个问题太当回事。或许,他们眼下正试图把水泥这个材料的性格尽量发挥出来,实现一些有趣的想法。

[Page]

水泥镜子

  【设计问卷】

  Q:“什么design工作室”设计概念是什么?怎样描述你们的工作?

  A:水泥成型和我们大学里学的雕塑专业有关,就目前我们用的水泥材料本身来讲,从盖房子用的水泥转到家居设计,是一个有趣的尝试。我们的工作状态其实很轻松随意,基本上一半时间想创意,开发新产品,另一半时间生产这些创意品。平时从开发、生产、标签、摄影到宣传,基本上由我们两个人和一个助手完成。

  Q:从设计到成品,你是一个偏理性的人,还是一个偏艺术性的人呢?

  A:前期的创意应该是感性的,毕竟在大学期间接触艺术多,先用艺术构思,转化成少量产品,到了后期针对一个购买人群,就要偏理性地考虑,比如产品的实用性、便利性,如果这些因素都不合适,我们就不一定会做成产品。

  Q: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A:所有的灵感都很细小,都是虚的。每次都是想法在先,而不是实物在先。

  Q:于你看来,“好的设计”有什么评判标准吗?

  A:能反映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东西,属于他的世界的东西,哪怕他只做了一个锅。比如冰岛设计师Sruli Recht的作品,能直接感受到他的情绪和思维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Q:设计生产中遇到什么具体困难吗?

  A:加工这一块有些没办法自己完成,必须找第三方加工厂,我们资金小、量少,一般加工厂不愿意接我们这种小单。即便有时候找到加工厂,在产品的磨合上需要花更大力气,从点子到图纸,再到成品,为了保证我们最初的想法,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沟通。在产品上我们有个容忍度和兼容度,说实话我们不想凑合和将就。

  Q:你们如何去实现美和实用的平衡?

  A:这也是比较头疼的地方,在实用问题上我们考虑得比较少,如果能找到平衡点就最好了,如果找不到,我们更考虑产品的艺术性。

[Page]

  Q:你怎么看待过度设计这个问题?

  A:“过度设计”就是浪费。产品设计都有一个度,有时候欠缺反而比过度要好。

  Q:工作时间表是怎样安排的?

  A:我们一般上午9点半到工作室,上午的时间用来搞定生产环节,下午用来聊创意,跟进一些已经在开发的产品。

  Q:你们会注重顾客的反馈吗?

  A:说实话不太注重。我们做的每一件产品,都当成做一件作品。比如有的顾客会提出把花盆做成方形的,我们一口回绝。对于我们来说,够用就行,节制很重要,从来没有把产品放到实用范围内考虑。在开发一个产品前,我们从来没有先期设想,也从来不考虑受众群、价格、成本什么的。

  【工作室小档案】

  “什么design工作室”是由孙昕和黄海文创立的一间小型工作室,其实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工作室是不是应该归于设计的范畴。因为他俩是中国美院雕塑系出来的,对设计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一直没把是不是设计这个问题太当回事。他们更愿意说他们在做的事情是:借用某些材料、某些手段、某些形式实现某些想法。除了线下一些设计师品牌集成店,可以在淘宝上搜“什么设计”就可以找到他俩的店铺。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