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增长要靠深化改革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措施。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0%,而1-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PPI、CPI等数据也已公布,应当说,当前我国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依靠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落实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
稳增长
是当前经济工作第一要务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从整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一些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脆弱,新旧增长点转换任务艰巨。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笔者估计,中国经济二季度的增速7%左右,而全年能否稳住这一增速,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是规律使然,但并不意味着增长速度就不重要了。要清醒看到,当前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也只有在经济发展中才能解决。现在有些地方干部认为中央提出不惟GDP,就可以不要GDP了,这也是一种片面认识。中央强力反腐,也有一些地方官员不干事了,不作为了。还有些区域GDP下滑很多,离经济增长合理区间有较大距离。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一旦形成惯性下滑,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而要恢复到正常水平将非常困难,甚至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稳定经济增长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对此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必然要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
增投资
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从稳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是一个慢变量,提升消费总量和改善消费结构需要做大经济总量、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等一系列利在长远的措施,在短期内较难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净出口则主要依赖外部需求环境,从目前国际经济环境看,外部需求在短时期内依然较难有质的变化。因此,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战略部署,积极加大重点领域的投资,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途径。
一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启动一批新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企业债券融资对棚户区改造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增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指标,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债用于棚户区改造。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强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大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投资力度,稳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投资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水利、中西部铁路等7类重大工程包的建设。这些投资项目的推进,既是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重大工程,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工程,能够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制定投资分担、使用付费、明晰产权等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包的建设,为建设项目创造收益稳定的政策环境。
三是加快筹划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等新的投资项目。当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等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还需要有大量的投资来加快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快速通道,加快新兴产业、制造业等项目投资的贷款审批时间,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
四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我国应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与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稳步增长。
促改革
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增多,经济的基本面总体向好向稳的方向发展。为继续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进解决经济中的突出结构性矛盾,在稳定有效投资的基础上,依然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为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一是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尽可能缩小核准范围,下放核准权限。改革核准制度,减少、简化、整合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彻底治理“审批难”、解决“审批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纵横联动协同监管,强化规划约束和标准化管理,建立各级政府上下联动、部门之间协同配合的投资项目监管体系。
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三证合一”,将工商、质监、税务分别核发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一次性核发营业执照,是商事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可进一步便利企业注册,持续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努力形成神州大地新一轮创业创新的滚滚大潮。要简化程序,实行“一次申请、一口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争取在年底前确保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在全国推开。
三是深化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增长的“火车头”。一方面要坚持把城镇化建设的微观事务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土地用途管理、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加快城镇化投融资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
四是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我们要聚焦“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使中高速增长与中高端产业相适应。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进行“喷灌”、“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加强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要加快“营改增”改革,加快推进在生活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进行“营改增”试点,进一步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财税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拓宽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使金融产品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当前稳增长的重大任务。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