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管廊” 让城市发展更生态
现在生活离不开水、电、天然气,这些都是通过埋在地下的管线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管线错综复杂,经常导致道路要重复开挖进行建设或者抢修工作,有的道路甚至长期处于维修阶段,被生动地比喻为“马路拉链”,地下管廊的建设初衷正是因此,重复的道路开挖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于城市形象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地下管廊就是将各种地下管线统一放在地下的走廊内。”黄俊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在城市中,大部分的管道是直接埋在地下的,各条管线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网,但如果管线出现问题,就需要破开路面进行施工。而管廊则是一个通道,多位于人行道、绿化带下方,将这些管线合理地收纳其中,如果需要进行扩容、维修工作,工人只需要通过进料口进入操作,免去了经常性破开道路的问题。
但黄俊表示,优点多多的地下管廊,也有着众多难题,与传统方式相比,地下管廊的一次性成本投入较大,建设成本比传统的直埋方式要高出30%左右,1公里的造价成本大约在5000万~1亿元,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地下管廊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一个是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比较高,在建设和运营成本分摊等问题上,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运作模式,制约了地下管廊的发展。一个是地下管廊的建设和运行牵涉多个部门,会改变现有利益格局。再者,入廊工作的协调难度大,一个是地下管廊本身是公益性的项目,缺乏盈利能力,政府财政支持的模式不可持续。
因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也是在逐步试点推广,例如中关村西区、上海世博园区等等。据了解,我市的地下管廊建设并不会对现有的管网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而将主要结合城市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等进行试点,海棠区等区将成为推广试点区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的地下管廊,用于铺设供水、配电、通信、路灯、燃气等市政公用管线。将分散的地下管线有效集中,能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避免频繁开挖城市路面,提高城市市政管线的安全性,有效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出来,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三亚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的关键时期,海绵城市与地下管廊的同步建设,也将为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增添更多的亮色与人文底蕴。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