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成本高 大家能接受吗?
去年9月市政府发布的《惠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文规定,超过5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必须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市住建局科教科科长李子锋介绍,尽管实施绿色建筑能有效节约能耗,但由于短期内开发成本增加,建设单位积极性不高。“难以被广泛理解,只能依靠政策推动,使得工作陷入瓶颈。”
结合当前建筑市场,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社区在运营,消费者无法感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生活便利和效益。因此,是否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商品住宅的价格和受市场欢迎程度都难有波动,这也让绿色建筑工作在企业层面的积极性并不高。
对此,广东省建筑科学院副院长、省节能协会会长杨仕超指出,绿色建筑的实质是要让市民生活舒适,达到社会效益和居住效益和谐发展的结果。杨仕超说,这就要求绿色建筑在取得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让民众可以实际感受到绿色建筑的好处,从而在购房过程中进行甄别。
发展
政策规范化推动绿色建筑入正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思维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是属于科学发展观在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实践。社会建筑产生了大量垃圾排放和能源消耗,社区运营过程中水电资源使用量巨大,倡导和践行绿色建筑标准成为行业当务之急。据李子锋介绍,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筑。
国家层面也将这项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自2004年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启动,我国绿色建筑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绿色建筑概念不断细化和落到实处。
2013年1月,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除倡导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的建设目标。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2020年50%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随后,绿色建筑在广东迅速落地。省政府发布《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全省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紧接着,省内各个地市纷纷收到下达任务。
目前,地方对绿色建筑的各种利好仍停留于理论层面,在现实中推进起来并不容易。李子锋介绍,由于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将增加建筑成本,企业并不乐意。根据省绿色建筑规定,绿色建筑的工程范围集中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由于惠州不像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社会公共建筑项目较多,绿色建筑工作推进缓慢,完成年度的建设任务显得吃力。
李子锋说,依托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惠州绿色建筑工作在去年下半年迎来转机。去年9月,经市政府审议的《惠州市绿色建筑实施方案》发布,结合惠州建筑市场现状进行细化,在绿色建筑工程监管范围中,除了社会公共建筑,对于“三旧”改造项目和超5万平方米的住宅社区亦作出要求。
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的有法可依助推工作加速发展。2014年轻松实现7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目标。在近日召开的绿色建筑工作推进会议上,市住建局公布了今年度惠州92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目标,超过此前省住建厅下达的82万平方米任务。在政策导向下惠州绿色建筑工作步入正轨。
问题
企业难以获利 市民观念缺失
“尽管目前建设单位都在逐步推进中,但企业内心并不愿意。”在惠州承接了多个项目的中建五局工程师杨晓东受访时介绍,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多花很多钱,但并不能转化成实际效益。
记者了解到,根据惠州当前绿色建筑的明星项目“博罗行政服务中心”公布的建筑设计及造价指标,由于节能材料、屋顶绿化、地下采光、遮阳系统以及各项绿色指标措施的使用,该建筑在工程造价上增加成本900.32万元。业内人士介绍,如果是大型商品住宅的建设,成本增长将更加明显。
相对于开发成本的增加,绿色建筑的不被理解则道出企业抵触的实情。商品房市场在购房者的唯价格导向下,难有上涨空间,业主并不会因为社区是绿色建筑而购买。惠州首个绿色建筑住宅日昇昌天誉总经理潘田方笑言,“不管会不会是未来趋势,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有风险的。”结合项目上半年较为惨淡的成交状况,这多少也透露着自嘲的无奈。
惠州独立地产评论人余鹤皋调侃道,“不管你有没有增加投入,惠州房价就在那里,不涨不跌;不管你是不是设计成绿色建筑,购房者就在那里,不慢不急。”余鹤皋说,由于目前惠州住宅社区中并没有一个成型的绿色建筑社区,业主无法感受到这类型社区的好处。因此,在现行市场,价格基本决定了一切,购房者才不会考虑是否节能是否环保。
企业在建设阶段的投入增加,并不能带来后续市场的认可,也无法带来实际销售。在政策的限制下被动推进绿色建筑,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绿色建筑的不被理解也折射出市民观念的缺失。在日昇昌天誉,记者询问前来看房的购房者,是否知道项目是绿色建筑,是否被项目在后续社区的打造上所吸引?购房者的一句反问“绿色建筑是什么?是不是种了很多树?”让气氛显得尴尬。
另外,已建好的绿色建筑项目的运营同样值得关注。在已经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识的博罗行政服务中心,尽管通过自然导光系统和半错层设计,地下车库采光良好。但在记者8日走访过程中,整个车库超过九成的灯管仍被打开,并未真正发挥绿色建筑的真实效益。
突破
社会意识绿色化让绿色建筑深入人心
面对企业积极性不高,市民观念暂时缺失这一情况,广东省建科院副院长、省节能协会会长杨仕超直言,在新事物的发展前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必须明确的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杨仕超介绍,我们当前经历的社会绿色化,实际上在欧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迹可循。随着居民观念的转变,再加上绿色建筑确实能够带来生活的便利和环境的效益,大家都会选择环保节能的产品,不单是绿色建筑,在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会先考虑是否绿色。
杨仕超指出,地方政府在推进绿色建筑工作过程中,不能为了绿色建筑而绿色,而应该延伸到建筑的运营和管理中。在规划和设计层面不断优化,让市民可以实际感受到绿色建筑的好处。针对博罗行政服务中心出现的功能发挥不全面现象,杨仕超直言这不单是管理问题,在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完全可以实现光感效应,根据实际的采光条件变化自行调节灯光,而不需要专门人员管理。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效能除了体现在居住舒适度上,业主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经济利益上也将受益。市民的生活能耗少了,水费减少、电费减少……这都会极大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介绍,经过测算,绿色建筑的新增成本在3—7年内就能够收回,按照建筑寿命50年计算,居住者和拥有者平均可以享有45年的净得利期。
随着对绿色建筑理解的加深,对于市民而言,无疑将在购房选择上向这些宜居的社区指标倾斜。在客户需求的导向下,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利益实现融合,则又给建设单位在推进绿色建筑过程中增添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奖励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从去年开始,市财政从市节能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和评价标识制度建设工作给予适当补助。今年起,对获得国家、省级星级评价标识并完成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建筑还将给予奖励。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