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龙德:坚持长期健康发展和近期稳定行业效益相结合
5月26日,乔龙德会长出席西北地区水泥市场高层论坛,并围绕主题“转型升级 稳定效益 错峰生产 节能减排”发表了重要讲话。
同志们:
通过今天会议的分析,充分说明了现在严峻的市场形势,认识越来越统一。希望通过陕西省的研讨和行业自律,进而影响西北乃至全国水泥行业的发展。
首先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分析问题成因。现在形势很严峻都有了共识,情况很清楚,原因可以讲很多,最根本的、最基本的原因三条:第一、这是建材行业,包括水泥行业长期以来结构调整的矛盾累积凸显的结果,这是问题的根本。产能过剩是结构调整的问题,全国的说全国的问题,区域的就要说区域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历史矛盾积累的问题。第二、市场需求减少,效益下滑。过去行业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小企业的落后产能在里面搅,以低价位冲击市场。而今天我们出现的这种问题,某种程度上是大企业的问题,不是小企业的问题 。在行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步方面,大企业起到了历史性的绝对作用,功不可没,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天大企业的问题需要我们严肃面对。这其中第一个是历史的原因,第二个是当前问题的原因。第三、行业协会系统在行业自律的内容、功能和办法等方面还缺乏章程规定,缺乏创新,导致协调缺乏手段与制衡。不能用做了多少工作来衡量协会的工作,而要以工作的效果来衡量。是不是所有的协会都有作为,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说行业协会的工作需要强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把原因归纳为上述三个问题,我们下一个工作就能对路,有针对性地做。如果原因不知道,大家都不自律,不去改变自己思维定式,行业的形势就无法扭转。今天主要讲三个观点:
第一观点:必须从四个不变的事实中摆正位置定好位。
事实是不能改变,必须尊重事实,必须认识和尊重目前的客观事实,这里有四个事实是不可改变的。第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换挡期、转折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客观的,不因我们的主管需要而改变。第二、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并将长期存在下去,已经是客观事实,必须承认。过剩将成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现象,不能再用过去的习惯思维主观认为靠时间去消化产能过剩,必须改变过去的周期论。“三七开”(即产能过剩30%)已经是普遍情况,少数地区“四六开”,再不控制新增产能“五五开”也是可能的,这是客观事实。第三、产能已经过剩,新增产能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产能过剩在加剧,这又是一个事实。不能小看产能继续新增这一条,这是当前行业产能过剩的焦点和效益下滑的祸害,这是关乎全局问题的。第四、发展方式上以投资驱动为主体转向以创新驱动,以企业自身的内功和竞争力赢得市场占有率的事实不应我们转型困难多而改变。客观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承认了上述事实才能真正从原来定位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中转出来,找到新的定位,摆正位置,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第二个观点:适应客观是要靠能动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的。
无论是行业依靠持久的科学发展解决治本问题,还是行业要度过难关解决当前经济效益下滑的治标问题,即治标治本都必须依靠行业自身能动的作为,看行业能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行业发展是能动的,行业团结一致,不断创新方式,不断改变发展模式和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可以改变的。要想改变,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动问题,既要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又要解决当前的问题,用我们能动的力量去改变他,完全是有可能。一些地方和企业无序跌价是当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没有价格就没有利润,当前的问题不解决,行业效益就不稳,还怎么解决长远的问题。
从长远治本的角度来看水泥行业的发展,必须抓好“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的研发”,以此推动整个行业升级进而达到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从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来说,要完成三大任务:一是以三大指标(能耗、排放、质量)为依据确定与实施新一轮的落后产能淘汰。同时对取消32.5水泥的工作分为调整税率、扩大范围和取消标准三步实施,即第一步把PC复合32.5的税收补贴调整到42.5的税收补贴中;第二步要扩大到取消32.5R水泥,从政策上全面取消32.5的税收补贴;第三步在征得国家标委会、住建部的同意基础上,从标准上取消32.5水泥。二是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通过重组后的整合提高水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行业整体效益。三是大力推进“走出去”改变发展布局,以“一带一路”为牵引,到国外发展,引导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设生产线,引导先进产能走出去。
从低碳水泥绿色发展的要求出发,必须抓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达标,完成水泥工业的功能转型,即水泥不仅是生产工业原料的行业,也是替代燃料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行业,还是能够消化城市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净化美化环境的城市配套功能行业。这些目标实现了,水泥行业未来的命运就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了,不然将来会很被动,这是关乎长远发展的治本问题!
水泥行业当前的矛盾也很复杂也很简单,道理都清楚,我认为只要能动就有办法,怕的是不动,怕的是心不齐,缺乏引导,行业内自相残杀,自己与自己的兄弟在相互扭打中一起滚到谷底,是无法自救的。我认为做到三条就可以化解水泥行业当前的矛盾:第一条是坚决遏制新增产能,不能任其冲击已经产能过剩的存量资产。如果新增产能矛盾加剧,其他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都会被其冲垮。这方面行业要真正的行动起来,通过向政府举报违规新建项目、媒体曝光等多种方式形成遏制新增产能的行业合力。第二条是优化存量,内部提升水平,加强造血功能,提升自身竞争力。把以前依靠增量获得收入转向挖掘潜力降本增效来获得。第三条是加强行业自律,反垄断的同时也要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无限跌价、亏本倾销的无序恶性竞争。水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以行业利益为重,企业利益在行业利益中获得,做好行业自律。
第三个观点:必须解决“四个认识问题”,做到“四个不能”和“四个能动”。
四个认识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与跌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市场对水泥的需求是由当年经济建设规模决定的,水泥需要量是刚性的,不因为你的价格波动而影响实际需求。很多人认为过剩就应该降价,其实产能过剩和需求量不是对应的关系,产能过剩只是产能领域的表现,与价格没有必然关系。跌价是产能过剩下企业心慌的、心态失衡的表现。印度的水泥产能也过剩30%,但是印度水泥价格低吗?其全国水泥价格在100美元至150美元之间。美国、英国、德国金融危机之后,供需下降幅度很大,但水泥价格开始有一定下跌,但马上又回升了,其原因并不是水泥产能过剩了就要跌价,而是通过行业自律、兼并重组来调整。这个认识一定要统一起来。二是量价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市场需求有增长的时候,量价之间不会冲突,可以实现同步增长。但经济新常态下需求增量客观上已经下滑甚至没有了,市场用量被锁定,你仍然以增加销量为动机占有市场的话,其结果无非只有两条,第一条想自己占有他人市场而跌价销售抢夺市场;第二条由于放量跌价销售,设备运转率和产能虽然增加,但是利润和效益不能增加甚至反而减少,结果劳民伤财。三是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这个问题大家在理论上都知道,但思想认识都不到位。行业是由企业组成的,企业的命运是由行业命运决定的。既不存在由生存困难、自身难保的企业支撑了一个兴旺的行业,也不存在处于困境和衰亡的行业中有一批顶天立地的企业,大河无水小河干,行业一倒企业不打自倒。行业的战略是稳定效益,转型升级。而许多企业往往把经营战术研究得很透,热衷于怎么使一个小计获得短期收益,结果导致战术干扰了战略。所以水泥企业不能一味只顾自己,不顾行业的利益,不去调整结构,不去降本增效,不去开发市场,也不能因为产能过剩就要用低价抢量,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四是自律与竞争的关系。自律是竞争的基础和必备条件,竞争是自律效果的较量而不是价格的较量。行业自律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落后企业向先进企业对标也是自律,行业内部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自觉开展节能减排达标,降本增效,产能置换不弄虚作假,按照市场需求有序组织生产,节约资源能源消耗,自觉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升级,在产能严重过剩情况下开展错峰生产等等都是自律行为,“自律”的内容很广,是全方位提升自己的一个概念。如果自律做不好,企业在市场上肯定没有竞争力,自律的目的是要促进竞争力的提高。同样,竞争也是有度的,有秩序的,由法规行规的,不能不正当竞争。有些同志把市场经济仅仅理解为竞争,进而又把竞争片面地理解为价格战。这是把竞争理解歪了,自己的努力超过对方叫竞争,竞争是一种提高,本质上的内在提升,提高技术,提高本领,通过竞争获得更高的利益,让无所作为的企业没有利益。竞争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优化提升,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
进而我们要做到四个不能:不能在产能过剩面前无原则地跌价,恶性竞争;不能不顾行业整体利益,只顾本企业短期利益而不正当竞争搞坏市场;不能面对行业不好的严峻形势就消极等待、无所作为;不能只在战术上研究方法、施小计而把行业战略与共同利益抽象化,有意无意地损伤行业战略和行业利益。
最后,我们要做到四个能动——
第一、能动把握自己的发展命运。只有思想上树立能动作为,行动上创新,才能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命运是自己掌握的,能动地适应新常态,有一套符合行业发展的有效做法,而不是等、靠、喊。第二、能动地创新技术,转型升级,提升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存量资产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附加值,改变发展方式,优化产能布局“走出去”。总之,能动改变增量与快速增长时期的旧格局。第三、能动地组织行业自律,创新自律模式。自律的内容包括优化提升、有序竞争、提高盈利能力、根据地域市场需求平衡供求和错峰生产。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创新自律的形式。行业协会要制定行规,协商机制,要有底线、红线和制约制衡机制。行业协会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作为,主动想办法以创出新路,求得行业的发展,尽快摆脱现在的效益严重下滑局面,只要我们统一认识,真正做到自律,就一定能尽快摆脱经济下滑给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第四、能动地维护行业形象和利益。通过能动的行业作为创造持久健康发展的行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