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五个关键点
5月1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近日已批转发展改革委 《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结合《意见》以及2015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2015年推进改革的“思路”非常清晰。具体来看,有以下几大改革值得关注。
第一,简政放权依然是中国政府的首要工作。当前社会上下已形成一个共识: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而简政放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5月12日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今年简政放权的重点工作是“五个再”: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如果改革顺利,会比较有效地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改革目标,而且还能从机制上有效减少腐败,巩固目前反腐败运动的成果。
第二,国企改革进入加速期。去年5月16日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将国企改革列为第四项改革任务项目,而今年的最新排列,国企改革提至改革的第二项。由此推测,接下来国企改革的步伐有望加快落地。值得注意的是,以央企兼并重组为代表的国企改革已经拉开了新的序幕。市场预期,2015年下半年将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国企兼并重组浪潮。不过,正如专家所言,这一轮央企兼并重组必须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央企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从目前信息看,政策部门推动改革的最大目的应该是为了解决央企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或者在海外市场相互杀价、恶性竞争的问题。如果这种判断不错,可以认为,此轮央企改革是一种“功能性的改革”,而不是着眼于建立市场化机制的改革。二是从管企业到管资产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进展缓慢。表面看是由于制度设计和操作难度较大,但真正的改革难点恐怕还是国有资本投资管理权之争。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要实现真正有利于中国市场发展的长期目标,必须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快推进国有资本经营改革。
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今年内完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棋至终局,只差推出大额存单以及取消存款上限两步。日前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加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为利率市场化最后改革的一次热身。最新信息显示,大额存单的推出已经在政策上明确。《意见》提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适时推出面向机构及个人发行的大额存单,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有序放松存款利率管制。
第四,投融资改革。目前,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客观而言,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的现在,推动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非常有必要,目前出台的一些措施无疑会产生短期效果,但更为重要的是看市场化改革的程度如何。因此,中长期看,改革的目标就是应该坚定地推动市场化,政府从有利益的市场中逐步退出。
第五,价格改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价格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涉及国家发改委自身职能的改革。要大幅缩减政府定价范围,推动天然气价格并轨,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今年要研究制定加快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若干意见。”天然气价格并轨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也在悄然扩围,继试点改革在深圳落地之后,再度扩围至安徽、湖北、宁夏、云南等地。
总之,深化改革是检验本届中央领导层施政成效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未来发展能否过大坎、上台阶的重要标志。而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系统安排。用专家的话说,当前需要做好这么几件关键的事:一是加大开放。要对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加大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开放,深化“法不禁止即可为”的现代治理思路;二是增大透明度。政府要加大透明度,尤其是要加强各类信息披露,凡是用财政资源创造和获得的公开数据,绝大部分应该向市场免费开放。增加信息透明度就是创造生产力。三是创造公共平台,简政放权并不是政府不作为,而是调整工作重点,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政府要大力去做的。四是鼓励社会资源做大 “社会”。过去中国是“强政府,大市场,弱社会”,今后政府放权,必须要做大社会,作为“第三种力量”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五是坚持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规范,才能形成经济、社会、法治、民主比较均衡的和谐状态。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