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全:金隅所有水泥企业近几年都在转型
初入工厂曾经很失望
“上学的时候,我就想当工人,工人阶级光荣、吃香。”回想起自己当初心里的那份“工人情结”,郭玉全显得有点兴奋。
郭玉全1981年高中毕业,最初在海淀酒厂做临时工,不久就被分配到了海淀区农林局。在那里,他干了1年左右的合同工,就得到了“琉璃河水泥厂要面向子弟招工”的消息。
“我父亲是水泥厂的老职工,厂里照顾子弟,要招工,但是需要考试。我当时年轻,以前的工作又都干腻了,就想到工厂去学技术。” 郭玉全说。
此前,郭玉全从没去过水泥厂,只知道这是一个6000人的大国企,子弟很多。那次,厂里总共要招30人,最后有150多人报名,而他考了第26名。
顺利当上了“工人”的郭玉全坦言,刚进厂,他就“失望了”。“印象中,工厂环境好,而且技术水平很高,可实际上,当时厂里的环境非常恶劣,穿着白衬衣根本不敢进。现在,我们在京石高速上,可以看着90多米高的预热器上的霓虹灯找厂子,但当时,我们走到涿州、良乡,看到滚滚浓烟,奔着烟去找厂子,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除此之外,还有让他更郁闷的事。“厂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不高,跟想象中有很大差距。我还有点后悔,曾经想过,如果有机会,还回原来的单位上班。” 郭玉全坦诚地说。
被派往伊拉克学技术
战火中练就“火眼金睛”
在失望与期望中,1987年,郭玉全等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琉璃河水泥厂在伊拉克参与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参与了,生产线上使用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当时正值两伊战争,当地人都打仗去了,没有人工作,我们厂第一批就派去了280人。” 郭玉全说。
怀揣“学习先进技术,给厂子挣外汇建新生产线”的想法,年轻的郭玉全来到伊拉克。“警报天天响,炸弹已经扔到了厂子里,人就直接从床上被震下来了。” 郭玉全说。
战争、炸弹,都没有阻挡住郭玉全向往技术的热切之心。他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那条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窑外分解窑水泥生产线,认识并掌握了线上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原理。两年多以后,郭玉全从伊拉克回国后,就扎到水泥窑边做了一名看火工。
“想了解窑内熟料煅烧情况,靠的就是一块滤光镜片和看火工的这双眼。” 郭玉全说。有限的空间、炽热的空气,每次趴在窑头,一看就是十几分钟,眼睛花了,他就休息一会接着看。又是四年的锤炼,郭玉全练就了仅凭肉眼观察就能判断出窑内状况的功力,同事们戏称,他在战火中练就了“火眼金睛”。
飞赴阿联酋技术支援
一“锤”征服洋业主
前沿的技术加上深厚的基本功,让郭玉全渐渐成了厂里的“技术明星”。随着琉璃河水泥厂技术服务“走出去”战略的发展,他的技术在海外也打响了名号。
2012年2月,厂里接到了求援电话,请求尽快派出技术人员前往阿联酋,解决一条万吨水泥生产线窑系统托轮过热的问题。此前,业主方已先后邀请多家世界知名厂家调试,一直未能解决,生产线已经停了4个多月。
8个小时飞机,4个小时汽车,郭玉全和同事赶到了阿联酋阿莱茵公司施工现场。“临去之前,业主方就告诉我们,普通仪器他们那有,精密仪器需要我们自己带。我告诉他们有大锤就行。到现场后,对方一看,我们空手来的,有点失望。”郭玉全介绍,那个水泥窑胴体的总重量是2000吨,被6个托轮支撑在高空,平均一个托轮要承担300多吨。更为重要的是,水泥窑如果想正常运转,托轮必须与地面平行。“安装精度、气温、风向、沙尘暴,种种情况都可能对它造成影响。”
围着水泥窑转了一圈,问题出在哪,郭玉全心里已经有了数,可此时他的话根本没人听,他只好退到了一边。眼见此景,对方经理急切地说:“请你们来,所有人就听你们的,拿方案吧。”
“要的就是这句话。” 郭玉全立刻爽快答道。“放1毫米。”没有经过任何测量,他张口就说。操作工半信半疑中抡起了大锤,原本过热的托轮,慢慢恢复了正常。6个小时后,窑转起来了,现场沸腾了,连办公室文职人员都纷纷跑到现场来看。
这一次,郭玉全给中国技术工人挣足了面子,也为中国水泥业在世界上赢得了话语权。
【人物档案】
郭玉全,党员,50岁,北京金隅集团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制备车间党支部书记,他曾获“全国建材行业岗位技术能手”、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是北京市第十一届党代表,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技师。此外,以他名字命名的“郭玉全创新工作室”,是北京市10个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
【对话郭玉全】
研发污染物预处理线
水泥厂变“城市净化器”
记者:您说以前厂子里“滚滚浓烟”,但现在成了“花园工厂”,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
郭玉全:不仅是我们厂,我们集团所有的水泥企业近几年都在进行转型。另外,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清洁环保,厂里也加大了绿化美化的投入。利用水泥窑对污泥、飞灰、污染土、医疗垃圾等城市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仅美化了生产环境,还能做“城市净化器”。
记者:废弃物处理方式有很多吗?水泥窑处理有什么优势?
郭玉全:对,废物处理方式是有很多,但不是所有处理方式都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城市垃圾焚烧之后产生的飞灰,里面含有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污染物,毒性极强。以前,对它的处置方式主要是填埋和铺路,可这只是将危险废弃物进行了转移。不过,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却可实现无害化处理。
其实,相比其他废弃物,飞灰中因为含有氯、钾、钠等物质,如果大量、直接加入水泥窑,会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就又研发了一条预处理线,先期分离了会对水泥产生影响的物质,再加入窑内,这样就可以既做到无害,又可以实现量化处理了。
记者:企业在转型,您个人是如何适应变化的,又是如何在转型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
郭玉全:首先是学习,而且学习内容不能局限于我们的水泥专业。像我们现在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用到了很多跨行业的知识。2009年,厂里就成立了一个以我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我们的骨干成员初期不足10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1人,而且电工、焊工等各个工种都有,参与人员已经达到了150人。我们完善了培训体系,系统编制了培训教材、出台了《青工考核方案》、完善了师带徒制度。
我们非常重视青年职工的培养,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师带徒签约仪式,并鼓励大家参加职称晋级考试。现在,已经有12人通过培训学习,顺利晋级技师、高级技师。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