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新时期如何做水泥?
2015年以来,水泥价格低开低走,很多地区甚至回到2008年的最低点。与此同时,水泥熟料产能2014年增加了7000多万吨,2015年还会有一些新增产能的释放,同时新线还在不断上马,市场压力巨大。
对此,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要缓解过剩矛盾和潜在压力,既需要政府严把审批关,杜绝盲目上项目,同时行业与企业也要增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智慧和魄力,全面辩证地、对立统一地思考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
产品要与需求相适应
“水泥企业不能只围着窑炉转,还要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企业观察报:过去我们一直在谈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新常态下是否赋予这些概念新的含义?中国建材集团是如何理解的?
宋志平:新常态下,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水泥产品结构上创新。水泥产品要实现“四化”,即高标号化、特种化、商混化和制品化。
高标号化,即发展高性能产品,确保建筑质量的提高,同时减少石灰石的滥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建材目前积极研究62.5水泥和72.5水泥。专家说,如果我国广泛采用72.5水泥可节约40%的石灰石和减少40%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对我国这样一个水泥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具有重大意义。
特种化是指细分产品,增加附加值,提供个性化服务。日本住友大阪水泥公司有100多种特种水泥,可满足修路、修桥等不同功用,这种细分化的产品结构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中国建材已建设四个特种水泥基地和国家级技术中心,每年提供2000多万吨特种水泥。
商混化就是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业务。世界上的大水泥公司,约30%的水泥用在自己的商混企业,但由于欠款赊账等突出问题,我国大水泥企业大多没有开展这项业务。不过,行规和商业模式是可以改变的,中国建材在做商混的同时也在致力于整顿秩序、改变行规,提高产业集中度,让行业有序化。大力发展商混业务大有可为。国外很多水泥企业都实现了水泥、熟料、粉磨和商混一体化经营,沿着“水泥—商混—浇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从水泥的生产到商品混凝土的提供再到混凝土框架的建筑都是由一家水泥企业完成,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迈进,拓展了盈利空间。
制品化就是发展水泥预制构件。以前我们做过大板楼,质量不好,漏风漏雨,也不美观,但现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把预制构件做到了天衣无缝,加工得非常精细漂亮。远大、万科、金隅以及中国建材都进入了水泥制品领域。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的升级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今后水泥企业不能只围着窑炉转,还要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在优化产业链过程中提升价值链水平。
企业观察报:水泥“四化”的说法之前没有人提到,但是具体行动不少企业一直在做。您觉得要想更快推进水泥“四化”,需要哪些条件?
宋志平:水泥是大宗产品,产品品质的提升与生产装备和工艺改进密切相关。
首先,在装备改造上要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加大水泥工业现代化进程。在工业4.0时代,水泥中控室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用上了ERP系统,下一步还要把智能化应用到水泥装备上,提高技术水平,减员增效。史密斯水泥公司老总介绍,一条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非洲工厂一般定员300人,欧洲工厂则定员100人,与欧洲相比,我们的企业是有差距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靠提高自动化程度,依靠两化深度融合。
其次,进行工艺改造。现在中国建材所属合肥院推出的粉磨一体化装备,可以使每吨熟料生产节约8度电,节省成本4元钱。另外,我们还开发应用了短窑技术,应用高固气比技术,节能效果非常好。在工艺装备方面,围绕着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人工等,水泥企业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创新和转型升级时,对生产线规模应有正确认识。生产线规模大小要以市场需求而论,如果确实有大市场,可以依托大规模生产线降低消耗和成本;如果市场没那么大,建了大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附近市场消化不了,最后只能远距离运输,利润就会被摊薄,也形成了浪费。举个例子,一条万吨线和一条2500吨的生产线相比,万吨线生产成本每吨低50元钱,但每一百公里的吨运费也要50元,如果运距太远,成本优势反而没有了。
水泥发展要与环境更协调
“中国水泥行业应制定比欧洲、日本更高的排放标准,因为我们产量巨大,环保压力也更大,所以要站得更高一些。”
企业观察报:全国两会前后,关于雾霾的成因讨论很热烈。不少人认为,汽车尾气、钢铁厂、水泥厂是空气污染的三大源头。在您看来,新常态下水泥行业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环境的更高要求?
宋志平:水泥属于窑业类工业,对环境有一定负荷,节能减排应是长期任务。如果水泥企业能主动追求减量化发展,自觉减少粉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推进高性能、高标号水泥和混凝土的消费,节能减排这项工作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家。
中国水泥行业应制定比欧洲、日本更高的排放标准,因为我们产量巨大,环保压力也更大,所以要站得更高一些。
加大环保投入力度,自然也会增加水泥生产成本,所以水泥价格不能低位运行,必须有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平抑巨大的环保成本。如果是低价格、低效益、低环保,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企业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要实现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只能用合理的价格取得良好的效益,再进行大规模的节能减排投入,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企业观察报:中国建材是水泥龙头企业之一,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规划如何?
宋志平:中国建材将全力打造“四型企业”,即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制造服务型和社会责任型企业。
创新驱动型,即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质量效益型,即从外延式发展向内生式发展转变,从重视发展速度、追求规模扩张向重视发展质量、追求效益提升转变。
制造服务型,即商业模式从制造型转变为制造服务型。过去我们总讲B2C,思考的是怎样让客户买我们的产品,现在讲的是C2B,更尊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从客户那里汲取创新思想。
社会责任型,即把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最近,中国建材启动“责任蓝天”行动计划,未来几年将投巨资用于技术改造,坚持绿色发展,主动减少排放,积极复垦矿山。我们要建设的不是工厂中的花园,而是花园中的工厂,不是工厂中的森林,而且森林中的工厂,企业所做的一切都要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除此之外,基于对水泥行业平台期的基本判断,中国建材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行业里持续推动限制新增,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大联合重组力度,现在的联合重组不同于以往,之前的联合重组是“以大吃小”式的,现在主要通过资本纽带与大企业强强联合,是更高层次的整合。过去一两年,中国建材投资了海螺创业、同力水泥(000885,股吧)、亚泰集团(600881,股吧)、山水水泥等7家水泥上市公司,促进了行业稳定。
三是大力支持和配合错峰生产。
四是做市场竞合的一面大旗,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倡导“发展理性化、竞争有序化、产销平衡化、市场健康化”的竞合理念,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积极“走出去”,加大海外投资建厂和收购兼并力度,建立中国建材的海外核心利润区。
行业文化要与时代相适应
“要把和谐文化和包容思想,把孔融让梨的谦恭和境界真正引入到市场竞争中。”
企业观察报:您多次提到水泥行业已经进入新常态,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在发展心态上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宋志平: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并提到“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也是水泥行业进入平台期、面对过剩应具备的心态。
水泥行业平台期持续时间比较长,市场需求总量巨大,所以我们既要有信心又要有作为。只有主动作为,才能赢得好的行业效益和企业效益。中国建材希望能和行业联合会、行业里的各兄弟企业、社会各界一道,共同研究新常态、共同思考水泥平台期下的生存之道。
习总书记讲,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过去我们讲的比较多的是对立,凡事都要分清你我,我们讲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即要学会全面看问题。但事物之间又是有联系的,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转化,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合二为一。在古拉丁语中,“哲学”和“智慧”是一个词,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有哲学思想的,哲学的核心就是辩证地看问题。拿竞合来说,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了对立统一原则,“竞”就是对立,“合”就是统一,“竞合”就是既良性竞争又友好合作。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只看对立不看统一,认为竞争就是往死里打,结果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全世界的共识是要以和平方式而不是武力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因为打仗往往会两败俱伤,造成文明的倒退。同样地,我们要把和谐文化和包容思想,把孔融让梨的谦恭和境界真正引入到市场竞争中。
中国迈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一些市场文化还不尽成熟,诚信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短板,因为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建立在满足于市场竞争的思想文化体系。我曾询问台湾朋友,你们也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市场文化从何而来?他们说,从儒家思想里来,比如遵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切合乎道义,从道义出发。在西方宗教里,也有很多思想是支撑市场文化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的自制力水平、平等互爱和诚信精神之上的,是以正确的思想文化为指引的,如果优秀的市场文化建立不起来,只讲冲冲杀杀,只顾眼前之利、一己之私,市场经济一定不会有良性秩序。
到底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市场文化?从企业自身来讲,就是建立包容性的文化,树立与竞争者共生多赢的思想,树立行业的大局观,弘扬利他主义精神,这样就能够真正建起企业的市场竞合文化。企业树立了正确的文化和心态,行业才能有健康的生态格局,才能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说到底,平常心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一种心态,一种文化,一种行为,我们应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看待市场经济,看待时下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出路。新常态下,我们更需要有平常心,更需要倡导平常心,更需要以平常心应对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凝聚共识,理性行动,迎接一个良性竞争、友好合作、健康发展和多赢共赢的水泥市场新时代。
编辑:冯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