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持续走低预警制造业困局加深

经济参考报 · 2015-01-09 17:13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2014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6%,环比、同比降幅均较上月有所扩大。自此,PPI不仅已经连续同比负增长34个月,同时也连续环比负增长了12个月。多方分析认为,PPI的持续走低说明,制造业困局在2015年仍将延续,甚至进一步恶化。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12月PPI环比降幅比1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比1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国际油价连续大幅度下跌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制品分别影响本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1、0.1个百分点,三者合计影响约0.4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7%左右。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7个行业产品价格环比上涨,4个行业持平,19个行业下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水的生产和供应、烟草制品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

  PPI环比、同比持续走低首先会影响到工业企业的经营利润。2014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61.2亿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11月份工业利润降幅有所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价格降幅扩大使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他说,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双双持续走低,特别是煤炭、原油等上游基础产品价格回落到近年来低位,对工业利润下滑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明显。11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五个行业合计减少利润402.3亿元,而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减少额为293亿元。

  今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速2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9月勉强转正,但是到了10月再次收缩,11月降幅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原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都将面临压力。据他分析,原因有四:一是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继续上升不可避免;二是未体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之内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比规模以上企业更为困难;三是现在部分工业行业库存很高,尤其是在商业流通环节,消化这些库存需要时间,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四是房地产行业投资将继续低迷,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在短期之内难以回升。

  工业生产情况同样不好。2014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比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为年内仅高于8月份的次低点。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部研究员杨才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工业增长率不断走低的原因,是由于生产过剩在不断压低市场价格,从而吞噬了企业利润,使企业没有增产积极性。产能利用率低,是产能过剩的直接体现。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至83%区间属于产需合理配比。在此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举行的座谈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介绍说,2014年三季度,我国产能利用率为78.7%,与上季度持平,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处于近4年来的较低水平。而据国研中心下属机构2013年的调查,全国的工业设备平均利用率已连续三年低于75%。化解产能过剩将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工业面临的困局已经成为2015年经济的主要下行压力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目前,工业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影响之下。进入2015年以后,这些影响会更加集中的表现出来,一是工业经济将加速换挡,2015年工业经济增长将面临着传统动力减弱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支持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以改革促调整”将进入关键期,价格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各方面改革措施可能会密集推出和实施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有待进一步消化,地方债风险、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等需要高度戒备。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内部课题评审认为,金融危机后形成的产能过剩,带有突出的“中国式”特征,其风险也在逐渐显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速的回升,产能过剩行业资金链断裂也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甚至认为,传统产业去杠杆之下的经济下行风险已经成为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险滩之一。

编辑:郑建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