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 让城市焕发生态美

浙江新闻 · 2019-12-27 14:40

在海绵城市创建中,温岭东部新区先行一步,通过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成为台州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该试点项目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温岭模板”。东部新区北片海绵示范区建设、五龙山公园北入口(下岙严)景观工程,先后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温岭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初步形成“道路、建筑、湿地、产业”四大体系,确立层次相对明晰的海绵城市生态本底。目前,已实施海绵项目160多个,已建设海绵试点区域约15.4平方公里,并建设了海绵厂区、海绵学校、海绵道路、海绵小区、海绵公园等一系列海绵项目。

“利奇马”来袭,海绵示范区不见积水

2019年8月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我市城南镇登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台州的最强台风。它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局部地区过程雨量突破了历史纪录。8月8日8时至10日18时,台州市降雨量达到323.8毫米,多地积水严重。

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的东部新区,经受住了狂风暴雨的考验。台风过后,各雨水泵站排水顺畅,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路网通行顺畅,“雨停路干不看海”;企业、学校、小区,更是无一处积水。

自2012年起,东部新区就开始积极探索水径流控制、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控、水景观营造和水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铺设透水材料,建设浅草沟、下凹式绿地、蓄水模块等,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使75%的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

布局海绵道路,实现雨水慢排缓释,是东部新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先行军”。目前,东部新区已建成26条总长52公里的海绵道路。另外,在建的还有5条总长约12公里的海绵道路。

生态化排水系统,是东部新区企业的入园“标配”

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一个个新奇的名字,正是东部新区将生态、绿色、因地制宜理念融入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

在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浙江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浙江联合齿轮有限公司……生态化排水系统,成了东部新区企业的入园“标配”。其中难得可贵的是,“海绵”重构示范——利欧东部新厂区绿色基础设施设计荣获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年度十佳设计称号和2019 MUSE国际设计大奖金奖。

记者从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了解到,园区内所有购地企业必须建设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并将该系统建设纳入合同条款,严格监督企业建设。而海绵厂区的建设,破解了企业污水偷排、漏排管理难问题。经过生态部门和管委会的抽查,未发生一起企业偷排、漏排现象。

目前,东部新区已有43家企业建成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其余80家企业正在稳步推进中。

旧貌换新颜,首个“污水零直排+海绵城市”小区改造项目完工

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我市还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老旧小区改造、污水零直排、城市主干道整治等多项专项行动相结合,真正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发展中,让市民共享海绵城市建设成果。

位于城东街道的香格里拉小区,是我市首个“污水零直排+海绵城市”项目,于今年8月份完工。

在大片的草坪中,有几道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显得很特别。“这是植草沟,是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市住建局城乡建设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于一般的新建项目,老旧小区的海绵改造更需因地制宜。

在改造时,充分利用现有绿化景观布局,通过侧石开口后植草沟的引流处理,将部分道路雨水引入低影响开发设施处理。同时,对小区高层接户设施彻底实施雨污分流,对处于绿化带附近的雨水立管进行断接处理,以便于通过植草沟引流入雨水花园。

“一旦大雨来临,小区里的雨水从四面八方汇到植草沟,经过滞留、蓄存、净化后,汇入蓄水池暂时歇歇脚。如此一来,不但能削减洪峰,减轻内涝,净化后的雨水还可用于绿地灌溉。”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本次改造,可以有效实行雨污分流,实现雨水在小区内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小雨无积水,雨污全分流”。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1月1日起,市区新建的房地产项目都设置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

海绵道路有助于缓解河道的防洪压力

2017年12月,位于城市新区九龙汇公园东侧的田园路通车。与其他道路绿化带普遍高于路面的情景不同,田园路上的绿化带是低于路面的,每隔一段距离,绿化带就会设一个路侧石开孔,路面上的雨水沿着地势流向两侧的绿化带。小雨时,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净化、下渗。暴雨时,雨水汇流进入绿地后,超过溢流口的部分雨水直接快速排入市政管网。

“路面灰尘、泥土较多,若是直接排入河道,对河道影响较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传统雨水排放基本上采用直排,不管是小雨还是暴雨,雨水全部进入河网,对河道水质造成严重影响。但是,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实施后,大量的雨水都可以被生态草沟等设施吸收和滞留,大大缓解了河道防洪压力,延长了洪峰的生成时间。

校园内建海绵设施,让“逢雨必积水”成为历史

“原先,地面铺设的是地砖,一到下雨天,地面就积水严重,学生们一踩一个水坑。”九龙学校小学部总务处负责人叶建国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新建了雨水花园、浇筑了透水混凝土,让校园内“逢雨必积水”的现象成为历史。

在学校门口,有一片学生活动区,浅蓝和深蓝的地面,色彩十分和谐。“这可不是普通的水泥,是透水混凝土。”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等组成,基于渗透、滞留的原理,起到削减雨水径流峰值及雨水净化的作用。

“这是雨水花园,今年暑假改造完成的。”叶建国说,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管理与雨水利用设施,“通过植物、微生物系统及土壤碎石结构等净化后的雨水,还可以用来浇花等。这样既能避免校园在雨季出现内涝,还能将雨水储存起来回收再利用。”

市三中东部校区、温中实验学校等校园内也建设了雨水花园,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东部新区第二小学自然教育绿色校园设计还荣获2019 MUSE国际设计大奖玫瑰金奖。


公园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景观与功能两相宜

在石夫人峰脚下,五龙山公园二期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该工程在建时就纳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期望达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功能。暴雨来时,能够延伸水流的空间,增加海绵体的弹性。雨水过后,又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

锦屏公园东区停车场及园路海绵化改造坚持生态优先、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等理念,通过控制硬化面雨水,控制雨水外排量,最大限度地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来调蓄和净化雨水,达到错峰排放、提高排放水质的目的。

九龙汇公园总规划面积约5.6平方公里,一期景区建设结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与水利防洪滞洪功能,按照生态湿地公园设计理念,分为“一湖两带七区”,形成以生态水系、植物群落为主的城市生态湿地景观。

让城市回归自然,3年的时光,我市通过扩展城市蓝、绿空间,增强河道、水塘、绿地等海绵体弹性,积极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让这座滨海城市散发出迷人魅力。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