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霾”袭击东北 水泥业“错峰”刻不容缓

中国建材报 · 2014-11-14 08:47

  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东北三省雾霾天在告别了3个季度之后,再度重启。且频率之高、尘霾之重,堪称历年同期之最。

  吉林省长春市从10月1日~31日,出现雾霾天23次,其中黄色预警12次,橙色预警1次,霾总数是去年同期的4.6倍。

  10月21日,黑龙江省大部分城区出现严重雾霾,哈尔滨市最严重时能见度不足10米,致使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一天。仅过去不到10天,从当月29日开始,黑龙江省连续3天雾霾再度“爆表”,哈尔滨机场在30日当天,因为雾霾导致128个航班延误,其中10个航班被取消。

  10月的最后一天,供暖相对较晚的辽宁省爆发了今年最严重的雾霾天。当天在全国雾霾预报图上显示,无论从霾的严重程度还是面积,辽宁省都是全国第一。

  10月15日,是东北三省正式供暖的日子。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降温幅度较大。从10月1日开始,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部分地区提前试水供暖,也就是说,东北三省今年的供暖季,从10月上旬已陆续开始。

  伴随着供暖季的来临,雾霾如期而至。或许如众人所言,造成雾霾的原因多样,但事实摆在眼前,新疆自治区率先开展错峰生产,其最主要的原因也正在于此,那就是工业燃煤与供暖燃煤重叠,是加重环境压力、导致雾霾频起的成因之一。

  在今年“两会”政协委员关于“错峰生产”的提案中,之所以建议率先在东三省、内蒙古及河北地区实行水泥错峰生产,就是为了缓解京津冀地区的雾霾负荷。但从今年东三省雾霾情况来看,东三省实行水泥错峰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缓解临近的京津冀环境压力,更是为了缓解自己身处的这片区域日益“霾伏”的境况。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临近兄弟省市的环境治理,东三省水泥错峰生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可是,目前东北地区采暖已经开始,雾霾加剧,水泥企业为了抢市场,仍在坚持生产,让社会期待的错峰生产还没有实质性进展,社会上意见很大。究竟是水泥行业缺乏社会责任,还是行政部门缺乏政策支持?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该向新疆自治区政府学习,向新疆水泥行业学习,拿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勇气和担当。

  11月1日零时,新疆全区水泥错峰生产正式开始,全区内80多家水泥企业统一停窑,九大片区的轮值主席集体督查,行政力度之大,监督措施之完善,让全国环保人士和水泥行业给予了更多称赞。同时,也提出更多疑问,东北地区情况与新疆相同,为什么新疆能够办到的事情,在东北却如此缓慢。

  究其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部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依旧存在,对治霾重视程度不够,对错峰生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错峰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减轻雾霾,更主要的是能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行业共同为减排承担责任。只要把错峰生产先做起来,为其他行业做出榜样,才会逐步扩大范围和影响。在环境敏感时期,把能够减下来的都减下来,雾霾治理才能有希望。

  当然,东北地区与新疆也有不同。新疆是一个省区开展错峰生产,东北需要三省联动。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站在全局高度,加快落实张高丽副总理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所提出的“要坚决抓好以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焦化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污染排放”的要求,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国务院的指示精神。

  西北和东北在冬季均处于京津冀的上风向,如果不实行南霾北治,减少西北和东北的烟气排放,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就很难得到治理。东北地区冬季实行错峰生产已经成为一个关乎本地和华北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全局性问题。

  水泥行业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现在,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完全没有必要在耗能高、成本高、安全风险高的冬季坚持生产,夏天却打打停停,完全有条件为环境让路,为大气污染治理做出榜样和贡献。各级水泥协会应该加强引导和协调,改变水泥行业传统生产方式,在环境治理上尽到社会责任,选择对环境和成本最有利的时间组织生产,把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地结合起来。

  总体看,东北三省协会和政府部门在错峰上的态度是积极的,尤其是从新疆的经验受到了鼓舞和启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主管部门一定能够将“错峰”尽快落实到位,不让社会的期待失望。

  倘若东北、西北错峰生产能够在今冬齐头并进,同时主动减排,必将用实际行动为环境治理和化解产能过剩作出贡献,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编辑:袁燕萍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