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踏准“一带一路”发展节奏,水泥行业驰骋国际蓝海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已经进入平台期,产能过剩成为当前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提出为我国水泥行业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拓展新区域带来了发展契机。业界人士认识到,只有从全球视角谋划才能实现中国水泥行业的新发展。随后,国内水泥行业便迅速从国内血拼的红海市场迈向国际驰骋的蓝海市场。
值得庆幸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水泥行业布局成产业互补之态。据业内人士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的多数国家如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发展上;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柬埔寨、老挝等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亦是其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这无疑为水泥行业带来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沐浴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国内水泥大企早已瞄准市场,布局海外。据中国水泥网发布的海外投资排行榜显示,截至2018年底,海螺集团熟料生产线已分布于柬埔寨、缅甸和印尼,水泥熟料产能共计1016.8(万吨/年);红狮生产线延申到尼泊尔、老挝,水泥熟料产能共计403(万吨/年);华新水泥海外水泥生产线布局在柬埔寨、塔吉克斯坦,水泥熟料产能共计291(万吨/年)。
而进入2019年,海螺集团、华新水泥、红狮水泥等大型水泥企业走出去的速度依然只增不减,且建设的生产线已被智能化技术、超低排放设备等科技赋能。水泥—中国制造,无论是从质量还是绿色低碳等均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以海螺集团“一带一路”发展为例:
2013年开始,海螺集团对缅甸进行了投资考察,规划水泥项目布局。通过与缅甸MYINT公司的共同努力,在缅甸形成了皎施、曼德勒等多个项目载体。
2014年11月海外投资建设的首个实体项目——印尼南加海螺首条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顺利点火投运。之后,南加、西巴、苏拉威西、孔雀港等多个项目相继投产,基本实现了市场全覆盖,为“千岛之国”的基地设施与城镇建设提供了原材料支撑。
柬埔寨水泥市场增长潜力大,海螺集团在全面了解了柬埔寨水泥工业发展现状与市场情况后,马德望海螺项目一期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于2018年3月18日正式点火。
2019年4月25日,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与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外贸部第一副部长苏纳杜拉共同签署了《乌兹别克斯坦海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投资协议》。
需要强调的是“十三五”以来,在“一强三冠”目标的引领下,海螺集团“一带一路”项目发展跑出加速度的同时也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如2019年6月23日,印度尼西亚南加海螺水泥公司供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海螺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上首次应用该系统,向打造海外全流程智能水泥工厂迈出了第一步。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日趋变化,我国水泥行业“走出去”势在必行。紧跟“一带一路”发展的节奏,水泥行业在跨入国际化道路中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已取得质的飞跃。
值得强调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19第一届大宗建材现货产品交易大会”上,中国水泥网启动了水泥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推动人民币结算贸易,赋予水泥金融属性,这一伟大举措不仅帮助我国水泥行业提供走向国际的新模式,更成为了中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有利助手。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经济全球化深入人心。秉持多边合作精神,中国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推手,而水泥行业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之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是我国基础工业领域走向国际化进程的丰功碑。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