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心连心——水泥与混凝土技术交流沙龙在京举行
长期以来,水泥和混凝土质量都以强度为第一标准,自从外加剂的普遍使用,改变了混凝土的一切而进入了现代混凝土时代,作为混凝土重要原材料的水泥,质量还是强度至上的吗?水泥的标准应该突出什么性能?水泥的品质如何体现呢?
会议现场
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对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加强水泥行业和混凝土双方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促进提高双方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服务的意识,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协会和《水泥》杂志社举办的混凝土行业与水泥行业专家对话沙龙于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混凝土专家们围绕现代混凝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水泥性能的要求,水泥专家们则介绍了当前提高水泥质量方向及做法。同时,双方就两个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及方案,并展开了深入讨论。
此次沙龙由国务院参事蒋明麟主持。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颜碧兰,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四川鑫统领总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大康,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樊粤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宋少民,天津砼鑫混凝土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马志华,水泥行业实战专家谢克平,北京新奥混凝土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马雪英,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景会,CCPA副秘书长韩小华等水泥及混凝土行业的专家和领导共同参与了此次对话沙龙。
众专家齐聚一堂
此次会议主要从六个大问题进行讨论。首先,从混凝土的角度如何正确认识和要求水泥的质量?第二,面对混凝土掺和料技术更重于改善性能的事实,是否应当改变掺混合材的只是为降低成本的观念?第三,混凝土对原料的粒径组成严格要求,是提高性能、减少水泥用量的重要举措,水泥用筛余和比表面积控制细度的目的和手段是否还适用?第四,水泥企业利用矿山生产骨料的意义和正确出路何在?第五,水泥企业并购混凝土搅拌站的意义何在?第六,水泥标准修订的紧迫性以及应当用什么指导思想进行修订?
国务院参事蒋明麟
国务院参事蒋明麟在谈到水泥标准如何与混凝土标准更好的衔接时指出,关键是标准本身和标准执行问题。他认为,水泥和混凝土行业是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不可小视。如果标准本身或执行有问题,那么带来的隐患将是巨大的。他强调,水泥是一个半成品,必须做为混凝土的形式呈现,而混凝土也要用于建筑物中才能体现其价值,而水泥、混凝土、建筑物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三者是互相促进和协调的过程。另外,建筑物的质量、寿命以及节能环保都依赖于水泥和混凝土的支撑,所以,二者不能相互冲突,应该通过互相的技术进步和标准的改进,达到更加协调、节能和环保,最终达到建筑物和构筑物寿命提高这一核心目标。他希望,两者能够将显现出的问题进行透明化讨论,互相查找自身的问题,找出适应对方的办法。蒋明麟认为,作为混凝土,要时刻做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显露的性能需求。他还指出,对于中国的社会体制,顶层建设非常重要,任何事情都要依法有据,而尊重客观规定比技术问题更重要。他建议,水泥和混凝土行业要进行革命性的突破,要有大胆的运作,重视实践的研究,加重科技创新。
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教授
天津砼鑫混凝土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马志华
[Page]
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指出,传统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她认为,思想观念指导了行动,改变生产关系是最难的。不改变生产关系,产能过剩等问题将无法解决。在执行水泥标准的过程中,国标是最低的要求,如果提出高标准的水泥,那么在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各地区承诺的指标是否要求是否达到是关键的问题。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教授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泥对于混凝土的需求的变化发生了改变。他认为,水泥行业与混凝土行业要进行很好的融合,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一个组分,若站在粉体角度考虑,其可能会迎来一个新时期。天津砼鑫混凝土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马志华指出,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水泥、骨料、混凝土是三位一体的,混凝土需要水泥、骨料的保护。他强调,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行业时要认清,混凝土不是水泥的销售渠道。在我国,水泥和混凝土的发展是以市场拉动为主。如今,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行业存在着种种问题,包括被并购的混凝土企业实力被高估了,并购在多地展开,进入时期不对等原因。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樊粤明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颜碧兰
水泥行业实战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樊粤明在交流中说到,水泥使用性能、力学性耐久性等在一个标准中得到解决是很困难的。他强调,水泥的问题不是标准的问题。可以说,符合标准的水泥只是合格品,而合格品不一定是优质的,但是越复合市场要求的水泥销售情况越好。他认为,强度高的水泥要有良好的实用性,要与减水剂融合性、稳定性好,强度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颜碧兰认为,水泥基材料的发展以及其发展方向是个重要的问题。她提到,通用水泥不需要掺加混合材料,要通过制定专用的水泥标准,来避免水泥企业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优势的情况,这样才能体现水泥企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水泥行业实战专家谢克平则认为,水泥厂走颗粒级配的路线是将来发展的方向。而混凝土制造商如何判断水泥更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中建八局副总工程师王桂玲
中建八局副总工程师王桂玲谈到了自己想法。她认为,从混凝土角度考虑,水泥与混凝土的匹配性和凝结时间是大问题。建设工程项目的开裂现象严重,水泥是重要的原因。那么,水泥进入混凝土搅拌站后,收缩率的大小、放热量和颗粒组成如何测量呢?她认为,目前水泥的标准均是实验室试验,所以现场标准应该进一步推进。她提出要生产“商品混凝土专用水泥”来体现水泥的个性要求。
华新混凝土公司总工齐广华
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景会
华新混凝土公司总工齐广华谈到,适应性、工作性和耐久性好的水泥是混凝土所需要的。他认为,水泥的标准是一个基本的标准,而水泥若完全适应混凝土也是不可能的。在水泥标准修订过程中,要更多听取用户的意见,水泥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水泥的种类,比如绿色低碳型的水泥。在水泥标准的讨论过程要考虑需求。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景会也谈到,市场的竞争正在“逼迫“水泥的3d强度提高。而通过混合材的粉磨掺入,如今水泥的实际质量已远超出标准规定。她指出,混凝土的配合设计方面应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增加矿物掺合料用量,提高砂石骨料的质量。她认为,水泥等级的设立要合理化,要有一定的上限和下限,而水泥的混合材的掺加量要单一。
此次对话沙龙的观点碰撞以及问题的提出,都是将来水泥和混凝土行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蒋明麟参事总结到,国务院的改革,行业内的产学研的结合,技术的飞速发展,都会使水泥和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而提升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
编辑:王欣欣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