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加速 住宅产业化率先从保障房开始

山西日报 · 2014-10-20 11:01

  保障房建设既是惠民生的重点工程,又是稳增长的“补缺”力量,对于我国经济活动的带动有着特殊的意义。

  但是在当前融资成本趋高的货币环境下,各地保障房建设目标的完成却面临着近万亿的资金缺口,无法单靠财政资金满足现阶段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保障类项目通过融资模式的创新以及定向工具的合理运用,引入市场化资金“开源”,将是各地保障房项目转变建设思路,完成建设目标的必经之路。

  保障房迎生机成住宅产业化试验田

  考虑到保障房在推动经济和解决住房难题多方面的特殊作用,保障房的建设自“十二五”时期以来逐步走向高潮。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中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

  作为住宅产业化的实际参与者、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实践者,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认为,“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是住宅产业化的主要特征。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将为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新型建筑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机遇,有利于其充分发挥集约化的技术优势,为保障房的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

  对此,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表示,通过建造保障房,率先执行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标准,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将有效带动全社会认识,促使社会整体建筑标准的提升。

  保障房融资缺口巨大钢结构节约近半融资成本

  想方设法另辟蹊径为保障房项目“输血”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完成建造目标的不二选择:使用定向工具引入市场资金就是其中一种。

  作为施工方代表,据曾中标新疆等地棚户区保障房项目的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介绍,作为钢结构住宅的领跑者,杭萧钢构正在通过先进的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体系以及成型的TOC(约束理论)管理体系,达到工程项目工期缩短一半的目的。这也将带来资金成本降低一半、管理费用降低一半、设施费用降低一半等一系列巨大的收益增值空间。这就为缓解保障房项目融资压力起到关键性作用。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表示,保障房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定向工具引入资金已经达到了“开源”的作用,如果再将这些资金用到实处,用到“痛处”,并通过公开竞标等模式挑选出更具性价比的住宅形式,达到“节流”的目的,就能大大缓解资金紧张的难题。

编辑:王欣欣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1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