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德国将开展工业4.0对话

工信微报 · 2014-10-15 06:50

  10月10日,李克强总理和德国安格拉.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两国政府共同发布《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其中提出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教研部组织建立工业4.0对话。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与德国联邦副总理兼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西格玛尔.加布里尔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作为2015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合作伙伴国的联合声明》。

  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苗圩部长与加布里尔部长举行了会谈,双方对中德电动汽车、中小企业、应急等领域的合作表示满意,重点就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与德国工业4.0战略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作为2015年CeBIT合作伙伴国活动等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通观《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工业4.0合作”的内容颇为引人瞩目。

  “李克强总理在这个时候提到工业4.0合作,意味着我国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说,工业4.0对我国很有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未来项目之一,是德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黄阳华表示,德国之所以推出这样一个战略,是担心在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德国的中小企业可能会跟不上,希望借助这样一个战略让德国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道进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在今天,德国将这个战略拿出来,愿意与中国共同创新,更好地借助信息化来加速产业的变革。

  在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按照这个纲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教研部将建立“工业4.0”对话。为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自愿、平等的互利合作搭建平台。

  不仅如此,中德两国还商定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电动汽车、高能效智慧能源控制/智慧家居、供水及污水处理都是两国共同关注的未来领域。

  “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而我国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这些年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应用更多地是在消费领域,而不是在产业。”邬贺铨说,工业4.0则是要求互联网新技术向产业渗透。

  其实,我国也很早就注意到了信息化对产业变革的影响。早在2002年,我国就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促进。如今的工业生产是人操作机器,今后机器会装上智能设备,产品、仓库等等与生产相关的整个链条都会嵌入智能化设备,通过云技术把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生成大数据,在人与物之间形成互动,自动修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此次中德两国就工业4.0签署合作纲要,对中国来说正当时,正是促进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渗透的重要举措,对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借鉴德国的经验,会产生跨越式的发展。

 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涉及“‘工业4.0’合作”的内容

  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该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教研部将以加强此领域信息交流为目的,建立“工业4.0”对话。双方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自愿、平等的互利合作。加强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之间专业交流有利于深化合作。两国政府将为双方合作提供更为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工业4.0”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取决于国际通行的规则与标准。中德两国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并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双方将继续加强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的现有合作,致力于开展更具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合作。双方一致决定更多关注未来领域,如电动汽车、高能效智慧能源控制/智慧家居、供水及污水处理。

  以中国担任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合作伙伴国为契机,以公正、开放的贸易及产品竞争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合作。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