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晴:加快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
一、当前混凝土行业面临的形势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7%,略超出7.5%的预订目标,国民经济总体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当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19.6%的较快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2%。
由于经济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对混凝土行业拉动作用较大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因此,2013年混凝土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好于上年。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商品混凝土产量达到1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5%。全行业呈平稳较快运行态势。
2014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实施“微刺激、稳增长”的宏观政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同比增长7.4%。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位放缓,同比增长17.3%,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4.1%。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特别是受到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放缓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混凝土行业增速也有所放缓,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滑。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为6.81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4.25%,增速放缓7.45%。从全国来看,混凝土行业发展较快、混凝土市场规模较大的东部沿海省市,除福建外,增幅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负增长。
当前,我国混凝土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二是管理粗放,创新乏力,地方中小型企业运行质态低下;三是成本高涨,利润下滑,企业经济效益不振;四是应收账款高位上升,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顽疾”、“毒瘤”。
今年下半年,国家在“微刺激、稳增长”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尤其是投资力度加大,投资仍然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强大引擎。例如,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1万亿元再贷款,定向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全国14条铁路集中开工,总里程达到3712公里,投资规模达到3273亿元。不仅是铁路建设,其他基本建设领域也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将掀起一定程度的建设高潮。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将拉动混凝土行业增长。但是,对于面广量大的地方中小型混凝土企业来讲,影响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仍然疲软,有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量、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因此地方中小型混凝土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今年6月1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57号),决定简并和统一增值税征收率,将6%和4%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商品混凝土增值税征收率从原来的6%调整为3%,并从今年7月1日起执行。该项政策为混凝土企业减轻了税负,促进了公平统一的市场建设,给混凝土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应收账款拖欠、负债等包袱十分沉重,混凝土企业的发展状况仍有待逐步改善。
从目前形势来看,今年全国混凝土行业将保持平稳发展,增速有所放缓。混凝土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遇上了持续的市场疲软,很多地方中小型混凝土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行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混凝土行业如何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紧迫课题。
二、江苏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
江苏是混凝土大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混凝土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混凝土行业为江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行业。但是,江苏混凝土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当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能严重过剩,多年得不到缓解。2013年,江苏混凝土行业全年实际供应混凝土2.6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81%;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7.6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93%,产能实际利用率仅为34.6%。江苏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达到三分之二左右,这种状况已持续多年。在整个市场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全省混凝土行业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到去年末,全省预拌混凝土企业已达到923家,比上年又增加了59家。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
2、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利润不断下降。2013年,江苏混凝土市场的平均价格比上年上涨2.04%,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生产成本却全面大幅度上涨,其中,主材成本上涨25%(砂石上涨25%~30%,水泥每吨上涨20元),人员工资上涨12%,财务成本上涨10%。由此造成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2013年全行业利润比上年度下降11.93%。
3、企业应收账款和负债大幅度增加,资金紧张。2013年,江苏混凝土行业销售总产值为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2%。但是,全行业累计应收款达到675亿元,占到当年销售总产值的78.5%,比上年增加29.45%。全行业历年累计负债达到425.5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3.34%。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日益严重,伴随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的不断加剧,全行业企业债务风险有可能集中爆发。
4、企业资金短缺,影响了绿色生产的发展进程。201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混凝土行业的绿色生产被摆上了重要日程。全省的规划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即到2015年底,全省基本实现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到2013年底,全省新建或改造完成的绿色混凝土搅拌站共112个。但是,全省共有900多家企业、2000多个搅拌站,要在距2015年底仅剩1年3个月的时间里,在全省基本实现绿色生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就目前来看,绿色生产推进速度远低于预期,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不振,资金短缺,企业用于维持正常生产和经营的资金尚且不足,无力加大投资用于绿色生产改造。
进入2014年,江苏混凝土行业的严峻形势没有得到缓解,在不少地方还有加剧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今年上半年预拌混凝土产量为8201.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66%,远低于全国同比增长14.25%的水平,增幅下降了一成。全省13个省辖市,仅苏州、宿迁两市维持了去年同期水平,其余11个市都呈下降趋势,有的下降幅度达到三分之一。从当前形势看,今年全省混凝土产量勉强与去年持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萎靡不振,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对中小型混凝土企业影响极大;二是混凝土企业资金紧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加之应收账款高企不下,导致企业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据调查,全省约有100余家企业面临停产,或已经倒闭,占到企业总数的10%左右。
面对这种形势,一些地方的混凝土行业开展了“行业自救”活动,按照市场规则,组织企业建立全市性的或分区域的营销公司,统一对外销售,稳定销售价格,共同面对严峻的形势,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平稳,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参加这种“命运共同体”的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心并不很齐,运作难度很大,如果有个别企业不加入这种“命运共同体”,在外搅局,市场秩序又会搞乱。
“行业自救”是权宜之计,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带来的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Page]
三、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力推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要求混凝土行业必须与之相适应。这也是混凝土行业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从统计数据看,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东部沿海地区尤其严重。但是,对这种产能过剩,要做深入的、科学的分析。2013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量为11.7亿立方米,有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全社会生产使用混凝土总量超过40亿立方米,预拌混凝土仅占30%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超过80%。这表明,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目前的产能过剩主要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因此,加快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调整结构并不是简单的压缩产能,而是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江苏混凝土行业正在努力走这一条道路。
1、加快行业结构调整,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江苏混凝土行业规模庞大,企业众多,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都拥挤在一个低层次平台上竞争,大致可以用两个70%来形容:一是70%的混凝土销售量面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70%的混凝土等级都在C30以下, 2013年全省C10~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供应量占总供应量的71.8%,其中用量最大的C30混凝土占到53.6%。市场拥挤状况可见一斑。
面对这种局面,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当前,调整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决同质化问题。在总结一些地方行业和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走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所谓差异化发展,就是指混凝土企业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增强混凝土产品耐久性为目标,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功能为重点,向建设工程提供高、中、低端和符合结构件质量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向市场提供生产差异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混凝土产品,同时,大力开发应用再生资源,推行可循环发展,实现绿色生产,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管理企业,经过努力,使混凝土企业成为科技先导型的企业。
在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上,我省一些企业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昆山市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支持和参与下,逐步掌握了自密实、自流平等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技术,积极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从2005年起,先后参加了京沪高铁、沪宁高铁的C60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灌注桩、连续墙以及站台等项目建设,企业逐步成苏州地区专供高性能混凝土的品牌企业,在混凝土行业中脱颖而出。我们及时总结了昆山建国的经验,向全行业推广,鼓励混凝土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有规模的混凝土企业跳出传统平台,进军高端市场,从差异化发展中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带动全行业的结构调整。
2、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要引导企业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以技术和管理发展生产力的集约型方向发展。在一段时期,我省很多混凝土企业主要依靠投资扩容,低价、垫资竞争的方式来发展企业,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企业走出价格竞争、规模竞争的误区,瞄准绿色建筑发展方向,把发展目标定位在技术创新、产品多元、提升服务、更好地满足建设工程需求上。
要引导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当前,尤其要引导企业制定完善的资金风险内控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压缩应收账款比率。企业要将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结构、资金运转效率、经营利润等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和考核指标。
3、大力发展高性能混凝土
今年8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见》(建标[2014]117号)。这不仅是推进绿色建筑的需要,也是化解水泥、混凝土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需要,给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广阔的市场。因此,混凝土行业要抓住这个机遇,促进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创新发展。当前,我们正在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研究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国家确定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高性能混凝土得到普遍应用,C35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占预拌混凝土总量50%以上;在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中推广应用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基础底板等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的部位中,推广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根据江苏经济建设、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江苏应全面达到并超过国家制定的目标。
二是抓好示范试点,逐步扩大规模。我们综合考虑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已确定昆山市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三大区域的高性能混凝土省级示范基地。为了加大对试点企业的技术支持,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我们又确定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的技术支撑单位。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性能混凝土在全省的应用范围和规模。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深入试点企业,加强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开展调查研究,做好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住建部、工信部联合成立了“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技术指导组”,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等6位专家为顾问,我省则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加快推进混凝土绿色生产
推广绿色生产和管理技术,是调整行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国家要求,到“十三五”末,80%的搅拌站要达到绿色生产一星级及以上水平,其中50%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水平。江苏作为混凝土行业发展较快的省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要基本实现混凝土绿色生产,用国家的标准,就是届时全省搅拌站都要达到绿色生产一星级及以上水平。根据当前行业实际情况,这个发展规划可能会调整,但是,加快推进绿色生产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变。
江苏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已推行三年,我们正在抓紧制定《绿色混凝土搅拌站技术规程》,争取年内出台,以具体指导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联合颁布《混凝土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这对指导和推动混凝土行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等,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将有力推进混凝土绿色生产。
四、加强产业链融合,相互促进转型升级
混凝土行业同水泥行业、砂石行业、外加剂行业、工程机械行业、施工行业紧密相连,混凝土行业要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和产业链相关的行业紧密协调、合作。
1、适度、有序推进上下游行业兼并重组,探索现代化混凝土行业发展规律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水泥行业作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沿产业链向混凝土行业延伸,是化解产能、调整结构的重要途径,顺理成章。从企业角度讲,从单纯经营水泥产品向经营完整的产业链转变,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从行业角度讲,理顺上下游,引导价值合理转移,能推动产业链集约化发展;从社会效益角度讲,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排放,保护了环境。因此,适度、有序推进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兼并地方混凝土企业,是应当坚持的战略取向。
2012年以来,中材、中联、南方、山水、金隅、冀东、华新、亚泰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全面进入混凝土行业,拉开了预拌混凝土行业、水泥制品行业战略重组的序幕,改变了我国混凝土行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格局。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以强强联合为手段,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对地方混凝土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对混凝土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2年来,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强势进军江苏省混凝土行业,在我省一南一北先后组建了南京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和江苏中联铸本混凝土有限公司,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南京中联去年的混凝土实际产量达到920万立方米,江苏中联铸本达到350万立方米,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三。
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兼并地方混凝土企业,带来了混凝土企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混凝土行业的结构调整,推动了混凝土企业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江苏混凝土行业由传统的、单一的、分散的搅拌站形式,开始向由大型企业集团主导的多方位、多品种、科技型、创新型的新型建材领域进军。
但是,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进入混凝土行业也面临着很多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主要是:水泥行业消化产能与预拌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叠加;两个行业的企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差异较大;地方民营企业与央企、国企的理念有明显距离;混凝土企业人才资源缺失,素质不齐,等等。这就要求深化改革,努力探索现代化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规律,建立适应集团化管理的现代化混凝土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沿产业链延伸的上下游行业协调发展模式,建立混凝土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模式,建立以质量、信用为基础的混凝土市场竞争模式,等等。
2、加强上下游行业技术融合,促进混凝土行业技术进步
长期以来,混凝土生产与应用的各个环节被分割成不同行业,从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生产,到混凝土生产,到施工与养护,各个环节相互脱节,造成混凝土质量不稳定,最终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因此,我们要通过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加强水泥、砂石、外加剂、施工等行业与混凝土行业在技术层面上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等优点,是重要的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包括推广应用高强性能混凝土和普通强度混凝土的高性能化,这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成本、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建筑技术进步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也将有力促进建材工业变革,推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通过混凝土产品结构调整,带动水泥产品结构优化,加快推进水泥高标准化和特种化。
高性能混凝土对砂石的质量要求极高,对外加剂、掺合料的技术要求也极高。因此,要加快推广骨料分级、配合比优化、试验检测和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提高水泥混合材、外加剂成分检测及质量控制能力,应用先进的砂石、混凝土生产设备。
在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中,通过上下游行业的技术融合,促进混凝土行业的技术进步,使传统的混凝土行业成为科技先导的现代化行业。
自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用国办发[2013]1号文件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来,绿色建筑行动已迅速在全国展开。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是重点任务之一,包括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制品等建筑材料,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混凝土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也带动了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产业链上的上下游行业,我们要抓住机遇,在积极投入绿色建筑行动当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持,以共同实现转型升级。
编辑:何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