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海螺集团的“绿色之路”
过去,一提到水泥厂,大家的普遍印象是粉尘弥漫、气味刺鼻。而今天,记者走进芜湖白马山水泥厂,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这里道路整洁、绿草如茵、空气里也没有刺鼻的味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1978年的原宁国水泥厂,到成为首批跻身世界500强的安徽企业,海螺集团一直将环保视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努力把传统工业打造为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
2018年10月,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年产5万吨级“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真正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变废为宝”。“水泥窑烟气去除粉尘等杂质后,在吸收塔内被吸附剂吸收形成富液,加热析出95%纯度的二氧化碳,再精馏到99.9%工业级纯度和99.99%食品级纯度的二氧化碳产品,实现碳捕捉,控制碳排放。这是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去年10月刚刚建成。项目设计产能为每年5万吨,可同时生产工业级、食品级二氧化碳。”白马山水泥厂刘宏伟副厂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项目在世界水泥行业首开捕集工业二氧化碳之先河,对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做出重要贡献,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发挥出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为城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一条利用企业副产品的新途径。目前,白马山水泥厂正在积极谋划二氧化碳产品转化,年产3000吨的干冰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能够大大提高二氧化碳产品附加值,为CCS项目的全面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海螺积极顺应“互联网+”潮流,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和水泥制造深度融合。海螺集团引以为豪的数字化矿山系统是以石灰石的质量控制为前提,以生产组织过程为系统建设主线,实现矿山资源可视化、开采方案合理化、指标控制精细化、生产数据信息化为目标的系统。项目于2018年11月开始建设,目前已投入试运行,主要包括数字化采矿、矿山三维可视化、矿车调度、跨带分析仪等五个系统。
据矿山分厂厂长杨海舰介绍,原先这里是一处“民窑”,由于技术差,粗放式开采,把矿山采成了一个70米高的近乎垂直的陡坡。“只要下雨就会落石,非常危险,同时也很难控制扬尘。”如果按传统方式来处理,要么给岩壁打上钢筋,在进行颗粒喷洒,这样一来成本极高,而且会影响以后的开采,此外岩壁难以保持水土,喷洒的土壤也很快会流失,形成新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矿区多次请专家来到现场会商讨论,最终创造式的推出“阶梯式”改造,把原来的陡坡修成了像梯田一样的景观,然后覆盖上原有的泥土。“你们看到的都是矿山原有的材料,我们就地取材,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另外,海螺集团还在打造矿车无人驾驶项目。矿车无人化可实现实现24小时全天候的不间断作业,大幅提高车辆运力与工艺生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员安全风险、减少矿卡设备配置,系统的驾驶行为经持续的大数据学习而不断优化,从而达到最低能耗和胎耗,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真正实现高效矿山、安全矿山、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目前项目已完成相关系统及硬件部署方案的确定,计划明年初落地实施。
工业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极多,而且成分复杂,一直是环境保护的大难题,在芜湖海螺水泥厂,这些“废物”不但不难处理,而成了可利用的“宝物”。
“固废燃烧产生二恶英这种有害气体,要在摄氏800度以上才能分解,平常的焚烧很难达到这个温度,但是在水泥窑里,最低温度也在1450度以上,可以有效净化。”海螺集团旗下的海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总助方磊告诉记者,位于繁昌县的水泥窑协同固废处置项目可以日处理固废600吨,达成完全“吃干榨尽”,固废燃烧产生热量煅烧水泥,减少煤耗,燃烧后的渣可以作为水泥的组成部分。“堆放时产生的气体,我们也用抽风机将它送到水泥窑里煅烧,形成零排放的闭环。”
据悉,海螺首创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获得联合国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奖“蓝天奖”,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成功推广106个环保类项目,已建成36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和固危废处置项目,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062万吨、固危废443万吨的处置规模。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