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下滑 10天增产60万吨48万吨成库存
“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钢铁业增产了60万吨钢,48万吨直接变成了钢材库存。”面对钢铁业今年以来“需求降、产量增”的怪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认为,主要还是体制机制问题。
需求将到峰值 价格已近冰点
今年以来,钢材消费需求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几个月的数据表明,我国钢材的表观消费量实际上是下降的,不是增幅下降,而是绝对量下降。”王晓齐在近日举行的2014中国煤焦钢产业大会上说。
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3.76亿吨,同比仅增长0.4%。其中,钢材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上半年累计出口钢材4101万吨,同比增长33.6%。
对此,上海钢联(44.210, -2.46, -5.27%)网站资讯总监徐向春分析说,目前我国钢材消费微增长,明年和后年很可能变成短暂停滞,也许明年没有增长,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中国钢铁需求的峰值即将来临或者已经来临。
“钢材用量最大的房地产业低迷,以及其他一些产业用钢量减少,是导致钢材需求量回落的重要原因。”王晓齐说。
与需求回落相对应的是,钢价几乎回到“冰点”。1994年编制的中钢协钢材综合指数以100点作为基点,这一指数从2013年2月110点左右开始,一直下行。“8月15日,中钢协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经跌到91.41点,还再继续向下,钢材结算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0元。”王晓齐透露。
企业为何非理性逆市增产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需求回落、价格下跌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不仅没有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减量生产,反而逆市增产。
据王晓齐介绍,8月上旬中钢协156家会员单位,产钢量是1819万吨,比7月下旬增长3.6%,平均日产钢比7月增长6.3万吨/天。
“十天就增加了63万吨。这些企业的钢材库存比7月下旬也增加了48万吨,达到1456万吨,这意味着增产了60万吨钢,48万吨变成了钢材库存,增产的钢一部分变成了钢材库存,一部分变成了钢坯库存。”王晓齐对此感到不解。
东西卖不出,却一直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加,钢铁企业陷入了资金紧张困境。
中钢协数据显示,6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存货中产成品占用资金同比增长2.95%,比年初增长10.45%,这表明企业产成品库存偏高。同时,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05%,应付账款增加6.38%,资金周转效率进一步降低。
与此同时,钢企负债水平处于高位。6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增长6.39%,平均资产负债率69.27%。目前,负债率超过平均水平的企业共有46户,占大中型钢铁企业总户数的52.27%;超过80%的企业有19户,占总户数的21.59%。
专家认为,在整体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低迷、银行系统严格信贷审查的情况下,钢企的资金风险日益加大。
行业运行如何持续
针对钢铁企业逆市增产现象,业内专家分析说,按照摊销固定成本的理论,即便市场不好,也要通过适当的保持产量来摊销一定的固定成本。然而,这样的理论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却是“量增——价跌——效益下降”的恶性循环。
王晓齐算了一笔账。钢厂可摊销的固定费用平均每吨500元左右,如果增产10%,可以摊掉的固定费用也就50元,而价格从年初到现在跌了300元,拼命扩大产量不仅摊不掉固定费用,增产20%还要亏200元。“这种不理性的生产观念和做法,用市场规律是解释不通的,只能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
业内人士介绍,企业若不正常生产就意味着很难再获银行贷款,对已有贷款银行也会马上抽贷,这对企业打击巨大。而国有钢铁企业还肩负着众多社会责任,轻易停产、减产更是不易。
王晓齐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状况很难改观,“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行业运行态势仍将持续。
但也有一些钢铁企业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今年上半年,包钢粗钢生产累计减少8.5%。酒钢以正现金流作为生产运营的底线,对负现金流的生产线限产或停产,上半年钢铁产业限产100万吨。
因此,业界倡议,要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付款不发货的企业自律要求,同时加大改革力度,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度过钢铁业的严冬。
编辑:王欣欣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