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走出去”见闻录海螺集团印度尼西亚投资项目系列报道——海螺集团印度尼西亚投资项目系列报道

中国建材杂志 · 2014-08-20 15:05

  中国海螺集团在印尼独资建设的水泥厂已于2012年10月悄然开工,并在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岛——加里曼丹岛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点一点烙上了中国海螺的印迹。

 “落子”印尼,吹响“走出去”螺号

  “有时间你们一定要去海螺海外项目看看,看看建材企业走出去的真实现状,为行业传播一些正能量……”语气和缓,但透着中国水泥人的自信和自豪。这是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与本社社长交谈时发出的热情邀请。

  今年初,本刊报道组曾赴安徽芜湖,采访海螺集团城市垃圾处理项目和集团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经验。其间,谈起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中国建材行业“走出去”状况,得知海螺集团在海外完全独自投资建设的水泥厂项目已完成考察、征地、建设阶段,即将“点火”……这让我们这些所谓见多识广的媒体人吃了一惊,也更印证了海螺集团的风格:低调行事,高速发展!

  海螺集团在印尼的投资始于2011年,但早在2008年,集团便开始调研了全球各大洲的水泥市场,以董事长郭文叁为首派出专业队伍对多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进行了周密而细致的调研。

  “海螺水泥经过多年发展,现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成本管控指标等方面均已居国际领先水平。不但能够自行设计2000-10000吨的水泥生产线,而且还能提供全部由海螺集团自行研发制造的主机设备。无论是在技术、装备,还是资金、人力资源方面‘海螺’都做好了向海外发展的准备,并具备了充足的条件。”郭文叁的一席话让我们了解到,为什么当国内各大水泥集团开始把眼光从国内转向国外时,海螺集团已一骑红尘、策马而去的原因。

  6月28日至7月2日,我们一行4人,在海螺集团王沥的陪同下,飞赴印度尼西亚。

  在印尼的5天里,我们进工地、去码头、访地方长官、看中转站、仓库和销售网点,对海螺印尼项目进行了全面采访。

  在印尼的5天里,我们为首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水泥厂而自豪,也时刻感受着中国水泥人在海外的艰辛、汗水与喜悦。情动于心,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Page]

  加里曼丹岛上的“中国军团”

  “南加海螺,或许是中国水泥工业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她不仅仅是去投资建设一个工厂,而是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国际化战略,是完成国际化公司的一个全过程。”海螺水泥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南加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柯秋璧的话,平淡中透着欣慰与自豪。

  6月29日,经过一整天的辗转飞行,时近傍晚,我们到达南加省会班加马辛。海螺项目在南加省的TABALONG县境内。刚下飞机,我们便体验到了海螺的高效率……

  迎接我们的,是从南加海螺项目现场驱车5个多小时赶来的柯秋璧总经理。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中,柯总带我们马不停蹄“跑了”南加省两个比较大的水泥经销点(在印尼,销售水泥必须由当地经销商代理)……使我们对南加省的水泥市场价格、需求量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经销商那里,我们了解到一个会让国人感到惊奇的信息:在印尼的加里曼丹岛,水泥是绝对的卖方市场。相对于国内水泥市场的残酷竞争,这边风景独好!

  6月30日,一大早起来,汽车便一路狂奔……路途中我们一行人,一边听着柯总介绍南加省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一边看着窗外犹如中国70年代未发展时期的现状……我们不时地交换看法,议论优质低价的煤炭、高储量的石灰石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等,大家不约而同地佩服“海螺”超前的战略眼光,这里发展空间巨大!

  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汽车由公路转入一段土路,行驶一刻钟左右,远远看到,一条水泥生产线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映入眼帘。终于到了!“你好,南加海螺!”我们一行人兴奋起来,旅途的疲惫顿消,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照。

  近处,一湖碧水把生活区与厂区前后隔开,一座木桥架在湖上,曲曲折折又将前后厂区连为一体。工地的职工正在用自助餐……两荤三素一汤,伙食不错!一排排干净整齐的职工宿舍,人工湖边几只悠然自得的鸭子、鹅和放养的鸡……好一派和谐的生活场景。

  柯秋璧与他的管理团队,以南加海螺特有的“山珍海味”——山野菜、野鹿肉、湖中的野生甲鱼……热情地款待了我们。虽然大家刚刚相识,却如久别重逢,在异国他乡,一种亲情从心底涌起。

  餐后,我们走过木桥去参观工地现场。谁知,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天空下起了大雨。

  加里曼丹岛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当中9个月是雨季,施工的不便和困难可想而知。按计划南加海螺今年四季度投产,那样全部建设周期也就是两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据我们了解,拉法基和豪西姆这些国际巨头公司,用了6到8年的时间,而泰国水泥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

  南加海螺项目是海螺集团在印尼的第一个工程,一期工程建设一条3200t/d熟料线,配套建设150万t/a水泥粉磨站及2×18MW燃煤电站,主要包括矿山石灰石输送、熟料储存及输送、附属水电等22个子项,同时预留了另一条3200t/d熟料线基础。项目于前年12月开工,预计今年12月生产出第一窑水泥。
[Page]

  在项目现场,我们看到厂区建设除了部分道路外,已进入收尾阶段。自建电站正在调试,粉磨站、熟料线已安装完成。柯总告诉我们,今年4季度保证能够投产。

  远处,高高的窑体、塔吊、圆顶的料库、绵延7.5公里的输送廊道,红顶的海螺标志色建筑,静静地在雨中等候着最后的“点火”检阅。

  看到南加海螺的这一切,你能不为中国企业而自豪吗?!

  在项目现场,我们见到了南加海螺承担熟料生产线、粉磨站、燃煤自备电厂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的中机五建负责人,见到了承担矿山破碎工程的中国十七冶水泥工程公司的负责人。

  作为合作伙伴,他们这样评价海螺:“海螺追求质量,讲求效率,善于协调;他们计划性非常强,高度重视各个环节的节点。这也锻炼了我们中机的队伍,丰富了经验,丰富了业绩。”“这个工程,外部环境较差,条件恶劣,材料短缺,矿山的勘探、破碎难度相当大……我们能提前28天完成矿山破碎并交付安装,与业主的监督、协调有很大关系。”这两位老总,几乎是异口同声。

  对合作方来说,“海螺”是甲方。“柯总能在春节这样人心最波动的困难时期坚守在这里,我们作为乙方也特别受鼓舞!”中机的负责人动情地告诉我们……

  谈起印尼建厂,柯秋璧有些感慨:“没有当地的合作伙伴,像我们这样独资建厂,在印尼,还没有。但是,土地征用、权证报批、设备进出口,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南加是“海螺”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对“海螺”自身也是意义非凡。外国的EPC项目我们做了很多,但真正自己投资建厂这是第一个。我们自己把它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南加海螺项目接近赤道,非常炎热,而对自然环境的困难,柯总与他的管理团队并不以为然,这支队伍参加过海螺多个万吨线的建设,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铁军,他们在国内建设过迄今为止全球难度最大的四川重庆海螺——矿山廊道有6条隧道,厂区土方大,码头水位滑坡,水位落差30米,仅矿山到码头的落差就达1000多米!柯秋璧告诉我们,在这里对他们最具挑战的不是施工难度,而是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反水”、管理过程中两国文化的冲突、语言的不通、思想的隔阂……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很多艰难,但是听着柯秋璧和他的管理团队讲出来,是那样举重若轻。

  “我们自己投资,自己征地,自己设计,装备的设施是自己的,设备的制造是自己的,整个工程建设队伍,用的是中国自己的队伍。南加海螺的定位:是整个海螺集团,或许是我们国家水泥工业的产业链‘走出去’,而不是仅仅去建一个工厂。这是整个产业链的国际化。”看得出,柯秋璧与他的管理团队很自信也很自豪。

  目前,南加海螺聘用的当地员工已近一半。而国内来的员工周末学习印尼语是必修的课程,部分海螺人已经成了“印尼通”,以至于我们把国内来的海螺人当成了印尼人。

  采访期间,我们随柯总拜见了刚刚任职 3 个月的TABALONG县县长,看到双方关系非常融洽。了解到我们专程从中国过来采访,县长说:“我非常支持‘海螺’,‘海螺’是个很好的企业,他们招收当地人在‘海螺’工作,解决了印尼人的就业困难。我支持‘海螺’在印尼发展,也欢迎其他中国企业来印尼投资。”

  南加海螺位于加里曼丹岛的最南端,南与爪哇岛隔海相望。从工厂向内陆延伸,有无限的市场拓展空间;向外海扩展,通过海运,可直达爪哇岛,而爪哇岛水泥消费量占印尼全国消费量的56%。

  相对落后的加里曼丹岛,更是印尼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Page]

  在首都雅加达建“T型良港”

  “海螺集团到印尼来,是顺势而为,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顺印尼经济发展的需求。”吴自龙的自信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有着“千岛之国”之称的印度尼西亚实为名符其实的“万岛之国”!17000多座岛屿在太平洋上星罗棋布,其中6000多座有人居住。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是它的四大岛屿,其中爪哇岛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其政治文化中心,首都雅加达就在这个岛上。群岛之国带来了丰富的物产,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更为国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在这个国家,港口、船舶、航运是热门话题,没有这些生产生活要素,休想在这个国家落定脚跟。

  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一到此就看准了这招棋局。作为建任何生产线都要亲力亲为、亲自考察、亲自规划的他,第一时间将购买“海上生命线”列入投资计划。

  曾经依靠“T”型战略在中国沿江沿海游刃有余的海螺集团,早已熟悉占领市场要地的重要性,更熟悉物资流通与水运的密切关系。“大规模生产基地群+长江物流+大容量水泥消费城市群”,这是海螺集团在“长三角”的布局,也是在中国市场上的制胜法宝。那时候,长江好比一个动态的仓库,江面有扩展性,沿江有延伸性,而作为运输通道,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水泥产品销售半径的有效扩张。

  如今,海螺集团又在印尼悄悄地进行着自己的战略规划。

  从南加飞往雅加达,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飞机一落地,前来迎候我们的印尼海螺总经理助理赵创谋一行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大家热情的寒暄很快就转到海外投资的话题。“别着急,印尼海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自龙正在办公室恭候你们的到来。”赵总笑着引导我们上车。

  海螺印尼总部坐落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雅加达最繁华的闹市区。望着楼道走廊里各位领导莅临视察的照片,听着吴自龙董事长的详细介绍,一幅海螺集团海外投资的巨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2011年6月30日,安徽省国资委、印尼工业部、海螺集团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海螺集团将在印尼投资4个水泥项目,规模在1000万吨以上。9月20日,印尼海螺水泥在雅加达召开首次董事会,决定先期投资南加海螺,建两条3200吨的生产线。11月底,印尼海螺水泥公司完成注册。公司定位为:跨国企业、投资公司。随后,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印尼海螺先后在南加、西巴、苏拉威西、苏门答腊、爪哇等地进行项目布局选点

  望着印尼国家地图上一面面小红旗的分布,我们仿佛看到海螺集团未来几十年的宏图大略,仿佛看到一家中国国际投资公司的矫健身影在太平洋岛国上的精彩舞蹈。

  2012年12月21日,印尼南加海螺水泥厂正式开工建设。南加海螺总体规划建设两条日产3200吨熟料生产线,以及配套水泥粉磨站和自备电厂,计划总投资5亿美元。

  “海螺集团到印尼来,是顺势而为,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顺印尼经济的需求。”吴自龙的自信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2013年12月18日,印尼海螺完成了孔雀港粉磨站项目土地大协议和第一批土地交易签约仪式,孔雀港项目正式启动。

  孔雀港位于爪哇岛西北部,北临爪哇海,西北与苏门达腊岛隔海相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印尼的国际干散货海港。海螺集团将在这里建设一个水泥粉磨站,同时建设一个国际进出口海港码头。站在港区望去,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白帆点点,船影依稀。吴自龙告诉我们,大海的那一边,西北方向,就是我国的南沙群岛。他说:“我们建设的港口,和自己的祖国息息相通。”

  从孔雀港项目返回途中,吴自龙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初购买这个港口时,卖方是兄弟两人,卖与不卖有不同意见,而“海螺”在买与不买上也在犹豫。结果到现场一看,海螺人大喜过望,这竟是一个T型海港,沿海一线,深入陆地一线,这不但暗合了海螺T型战略的打法,更重要的它是一个非常经济又优良的海港,300米长的海岸线可停靠多艘船舶,水深15米到30米,可以停靠5万吨级货轮。郭文叁老总当即拍板,立即购买。在兄弟两人的犹豫中,“海螺”拿到了这个港口的所有权。事后,又有几个买家前来,要高价从“海螺”手里转让。这怎么可能啊!吴自龙讲完也大笑起来。

  爪哇岛沿海的码头资源相当匮乏,无论是自用码头,还是对外经营,做中转和贸易,可以想像,孔雀港项目将来的发展空间将无限放大。
[Page]

  孔雀港项目总面积约180亩,海螺在生产区规划有码头、仓库、粉磨站,总体规划400万吨,码头运输5万吨。为了满足“千岛之国”岛与岛之间的渐次运输,孔雀港项目也规划了3000-5000吨的小泊位。“海螺”分析,爪哇岛西北方的苏门达腊岛上,只有一两家水泥厂。北方的加里曼丹岛是南加海螺的生产基地,东方的苏拉威西岛上石灰石资源丰富,有“海螺”在建的MAROS项目,今后孔雀港的熟料将主要从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运输过来。一边是基地,一边是市场,便利的水运和陆路运输,可以把水泥运送到雅加达以及其他外岛。这一项目的建成,将打通“海螺”在爪哇岛上的自有上岸通道,对完善海螺集团在印尼的市场布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孔雀港项目门前是一条贯穿东西的公路,港区周边七八十公里内水泥需求量非常之大。我们一行走访了几家建材门店,发现现有的拉法基、豪西姆的水泥都很好销售,而且价格昂贵。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海螺水泥较之其他品牌都远胜一筹,所以海螺人充满了自信。

  深谋远虑选印尼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这句话已喊了多年。今天,当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的步子由出口产品、国外总包,迈进到在海外独资建厂时,又是“海螺人”踏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树起了中国建材企业海外独资建厂的一座丰碑。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就是选择投资国。

  我们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吴自龙:“为什么会把眼光投到印尼?”

  吴自龙笑笑说:在郭总的带领下,我们也经过了四五年的考察,海螺集团选择在印尼建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印尼政治上比较稳定,与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政治稳定是企业建设项目的最基本保障。

  二是印尼的经济水平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近十几年基本保持在6%左右。经济的增长肯定会带来水泥需求的增长。印尼在2011年2月宣布了5年远景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规划头4年努力吸引中国企业和世界各地华商到印尼投资兴业,其中政府8%的资金预算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印尼的水泥需求量一直保持较大且平稳的增长。水泥价格比较高,市场潜力非常大。全国水泥价格保持在100-120美元/吨。

  四是印尼有发展水泥的条件,石灰石、煤炭资源丰富,人口多,水泥需求量大。2013年印尼水泥消费量5802万吨,全国人均水泥消费量仅245公斤/人。按照世界人均水泥消费量约700公斤计算,未来印尼年水泥消费量将在1亿吨以上。

  吴自龙一口气说了四大要素,他舒缓了一下口气接着说:“海螺集团到印尼来不是做贸易,而是真正地投资建厂,生根开花结果。这完全顺应了国家政策和形势发展的大势,符合国内外大环境的要求。这么多年来,海螺集团在国内,也正是配合国家政策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企业‘走出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海螺集团‘走出去’一方面是‘海螺’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海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吴自龙流露出的那份自信,是全体“海螺人”的自信,它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是董事长郭文叁的自信感染了所有“海螺人”吗?在印尼,我们接触的每一位“海螺人”都是这样自信和快乐。这不禁让我们想继续探究这份自信的缘由和内涵。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这句话已喊了多年。今天,当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的步子由出口产品、国外总包,迈进到在海外独资建厂时,又是“海螺人”踏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树起了中国建材企业海外独资建厂的一座丰碑。

  “海螺”,值得骄傲!

  一位卓越的掌门人、一个优秀的领导团队、一批拼搏的“海螺人”,共同打造了一份傲人的、令同业追赶着的战绩!这,或许就是“海螺人”自信的缘由吧。

  “海螺”,应该骄傲!

编辑:袁燕萍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