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走出去” 半年斩获千亿元大单
日前,中国北车全资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功进入菲律宾,斩获马尼拉5.4亿元城轨项目。而前不久,中国北车还与VALE莫桑比克公司签订了总价值约为9.79亿元的货车出口合同。若仅计算铁路铺设订单及列车订单,则国内企业今年以来获得的海外铁路类订单超过千亿元,而这一数字在下半年有望继续刷新。
2014年4月底,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年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第三次调增至8000亿元以上,较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的6300亿元增加近30%,逼近2010年国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峰值8426.52亿元。
中国北车、中国南车2013年下半年以来,所签铁路订单中城轨、高铁类增速明显。尤其是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高铁“走出去”战略,在中泰、中匈塞高铁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还曾举办过泰国高铁展和罗马尼亚铁路展。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以来,中国北车签订的涉外高铁、城轨等各类铁路项目总额高达120亿元左右,中国南车签订的同类涉外铁路项目则高达165亿元,包括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诸多国家。
2014年1月份,中国北车获得埃塞俄比亚1.08亿元客车销售合同,同时与阿根廷签订了9.67亿元的地铁车辆销售合同。进入3月份,中国北车在南非获得了57.06亿元的内燃机销售合同,同时中标香港沙中线8.99亿元的新车采购合同。而中国南车3月份一举获得南非128亿元的机车销售合同,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今年以来最大的海外订单。
进入6月份,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在获取海外订单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中国南车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等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新加坡地铁车辆项目,合同金额高达36亿元。此外,中国南车还与澳大利亚PN公司签订了约1.3亿元的货车销售合同。
与此同时,中国北车成功进入菲律宾市场,为马尼拉地铁3号线提供轻轨列车,合同金额约为5.4亿元,这是国内企业在菲律宾获得的首个城轨车辆订单。据悉,首列车将在18个月后交付使用。
除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在境外承接的铁路类订单也不在少数。如中国铁建5月份与与尼日利亚签订了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该线路全长折算单线里程1385公里,合同金额高达807.79亿元,约占中国铁建去年营业收入的13.77%。
据了解,以中国铁建为代表的铁路铺设企业相较于欧美同类企业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高铁列车和城轨列车制造方面也有技术壁垒。到目前为止,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曾先后与中国在高铁领域展开接洽,部分项目已在尝试运作。
2014年4月底,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年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第三次调增至8000亿元以上,较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的6300亿元增加近30%,逼近2010年国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峰值8426.52亿元。
中国北车、中国南车2013年下半年以来,所签铁路订单中城轨、高铁类增速明显。尤其是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高铁“走出去”战略,在中泰、中匈塞高铁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还曾举办过泰国高铁展和罗马尼亚铁路展。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以来,中国北车签订的涉外高铁、城轨等各类铁路项目总额高达120亿元左右,中国南车签订的同类涉外铁路项目则高达165亿元,包括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诸多国家。
2014年1月份,中国北车获得埃塞俄比亚1.08亿元客车销售合同,同时与阿根廷签订了9.67亿元的地铁车辆销售合同。进入3月份,中国北车在南非获得了57.06亿元的内燃机销售合同,同时中标香港沙中线8.99亿元的新车采购合同。而中国南车3月份一举获得南非128亿元的机车销售合同,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今年以来最大的海外订单。
进入6月份,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在获取海外订单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中国南车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等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新加坡地铁车辆项目,合同金额高达36亿元。此外,中国南车还与澳大利亚PN公司签订了约1.3亿元的货车销售合同。
与此同时,中国北车成功进入菲律宾市场,为马尼拉地铁3号线提供轻轨列车,合同金额约为5.4亿元,这是国内企业在菲律宾获得的首个城轨车辆订单。据悉,首列车将在18个月后交付使用。
除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在境外承接的铁路类订单也不在少数。如中国铁建5月份与与尼日利亚签订了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该线路全长折算单线里程1385公里,合同金额高达807.79亿元,约占中国铁建去年营业收入的13.77%。
据了解,以中国铁建为代表的铁路铺设企业相较于欧美同类企业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高铁列车和城轨列车制造方面也有技术壁垒。到目前为止,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曾先后与中国在高铁领域展开接洽,部分项目已在尝试运作。
编辑:何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