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中国水泥企业能否借力拉豪合并案的东风?(上篇)
今年4月,当世界前两大水泥巨头拉法基和豪瑞宣布其合并计划时,国内水泥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行业内人士和媒体都对这个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论,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但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事件带来的影响和对于中国水泥企业并购重组的启发,但是鲜有人关注并比较合并事件所带来的国内企业与国际化企业在商业模式与竞争模式的理念之差异、以及此次合并事件对国内企业所带来的商机与未来运营的风险。
水泥/混凝土行业资深专家刘效锋
近日,有着29年水泥从业经验和14年国际水泥/混凝土行业运营经验的资深专家刘效锋表示:拉豪合并案将为世界水泥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而且这些商机稍纵即逝,未来的十年不可能也不会再有这种机会;同时,此次合并,也为全球水泥行业的国际化竞争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水泥企业应当趁势而上,抓住这些商机,并借此进入全球水泥市场,以改变中国水泥行业大而不强,大而缺乏国际影响力的状况。
商机:50亿欧元的优质资产将出售
据悉,拉法基和豪瑞在很多国家地区的水泥业务上有所重叠,为了顺利通过反垄断的调查,两家必须出售大量的资产,总金额可能超过50亿欧元。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观点,合并后的拉法基豪瑞集团将在8个国家的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包括厄瓜多尔、菲律宾、塞尔维亚、摩洛哥、罗马尼亚、匈牙利、法国与加拿大。因此,在厄瓜多尔,拉法基豪瑞将必须减少53%的产能;在菲律宾减少50%;在塞尔维亚减少48%;在摩洛哥减少47%;在罗马尼亚减少43%;在匈牙利减少36%;在法国减少26%;在加拿大减少23%。此外,德意志银行还表示,预计拉法基豪瑞集团在另外12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将大幅上升,这就意味着拉法基豪瑞需要与这12个国家的竞争监管机构进行交涉。
就以加拿大市场来说,拉法基和豪瑞几乎垄断了加拿大的水泥制造业,所以将出售豪瑞在加拿大的资产,而豪瑞在加拿大不但有水泥业务,还有混凝土业务,更重要的是有土建施工业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刘效锋认为,如果中国水泥企业能够收购拉法基豪瑞的资产,不但能借此进入国际市场,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更能够得到国际水泥巨头成熟的商业模式、优秀的技术和管理团队,以及全产业链发展的运营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拥有全球销售网络和市场的同时,可以有效规避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调整所带来的运营风险然而,面对这样巨大的商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中国的水泥企业的采取积极的行动。
挑战1 :中国企业是否需要这样的商机?
刘效锋介绍说:虽然近10年来,几次在全国性场合呼吁:中国企业应该研究世界水泥发展历史;应该关注并加强研究跨国水泥企业。应该承认:时至今日,跨国企业对中国水泥发展历史和水泥企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多于我们对他们的研究和理解。当然,我们也应该欣喜地看到,同属于建材行业的水泥工程和装备企业在这一点上,走到了水泥生产企业的前面,为水泥生产企业树立了国际化竞争的榜样。
国际水泥大企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100多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惨烈的竞争中,建立了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和管理体系;同时,又通过全球化的布局,抵抗了历次的经济危机。仅以近20年的经济周期来看,上述跨国企业都经历并感受到了1994年起于墨西哥、1997年起于泰国、2007年起于美国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打击。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引起了一系列企业的倒闭、也推动了更强的水泥企业兼并重组。更重要的是使这些国际化企业在制度上进一步的完善,并进行了持续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变革。这些经验和教训本该是全世界水泥行业共同的宝贵财富,但遗憾的是很少被我们中国的水泥行业关注、研究、汲取。
1994年的始于墨西哥经济危机,因为中国经济的封闭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特别是中国水泥行业还处于统购统销阶段,没有为中国水泥行业留下任何印记。但同期,墨西哥西麦斯水泥却由此彻底放弃了业务多元化,而走上了水泥业务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1997年的始于泰国经济危机,被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而有效的消化掉了。中国水泥行业不但没有受到重创,反而开始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同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条日产10000吨、两条日产8500吨、两条日产7500吨生产线的泰国水泥工业,直到危机17年后的今天仍然在惨淡挣扎过程中;
2007年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中国水泥工业又被“4万亿”的刺激政策把危机变为跨越式大发展的时机。中国水泥行业由此走上了让全世界水泥人嗔目结舌的大跃进时代。而同期,西麦斯186亿美元要约收购瑞科尔公司(Rinker)的交易,使得行业的并购之王 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今天,中国水泥史上从未有过的水泥“绝对过剩”现状的出现、世界水泥史上从未有过的水泥人均年消费超过2000公斤数据的出现都在提醒中国水泥人:明天如何才能更美好?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还从未发生过以银行倒闭为特征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但新一届政府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振奋!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国家不再为银行风险买单是个巨大的进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个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的背景下、在水泥已经不是战略资源的定义下,水泥贸易方式和贸易设施的全球化必然会“沿江、沿海、沿东南亚高速铁路”对中国水泥市场形成不确定的冲击。这种冲击,必然会以某种方式像海啸一样,传导并最终冲击内陆市场。在水泥绝对过剩的今天和未来,中国水泥市场是否还可以经受外力的冲击?
1998年经济危机中的泰国以5300万吨的总产能和水泥16美元FOB(离岸)价的方式,将世界水泥价格体系打垮的情景很难说就一定不会在中国出现。而2002年某个跨国企业与某个台湾龙头水泥企业发生的贸易战,影响了所有台湾水泥企业,把整个台湾水泥市场价格由1800新台币(不含税)直接打到1200新台币(含税)。
摆在中国水泥行业人的关键问题是:未来,当被他人攻击时,中国水泥企业是否有资源、有手段可以对外进行反击?
2005年前后,当北美水泥市场奇缺、水泥价格奇高时,中国水泥和熟料出口数量巨大。但没有经过西麦斯、豪瑞、拉法基、丸红等公司,基本上没有上岸的可能。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