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到金—湖北水泥工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作为关键性大宗建材的水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原材料保障。地处长江经济带中心节点位置的湖北省,一直是全国交通、水利、水电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区域,当地水泥工业因此得到蓬勃发展。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水泥工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向新中国70华诞献上了一份绿色转型的优异“答卷”。
从“小水泥”到支柱产业
湖北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早期最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之一。改革开放前后,作为“五小工业”之一,“小水泥”也是湖北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工业产业,最高峰时全省曾有七八百家水泥厂,到上世纪末还有四百多家。但直到1999年,日产能2000吨及以上规模的水泥生产线全省不足五条,日产能4000吨以上的水泥生产线仅有一条……整个行业生产效率不高、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产出低、税收贡献少,“小水泥”仍是湖北水泥工业的代名词。
原湖北省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的一位老领导告诉记者,在市场和政策双重机制的推动下,从2000年到2009年,湖北省水泥工业进入由小到大、从“湿法”到“新型干法”的快速提升期。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创新的过程后转向纵深推进阶段,湖北各地的国有“小水泥”大刀阔斧改制重组,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水泥行业。随即,小产能机立窑纷纷遭淘汰,一大批日产能2500吨-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湖北的“小水泥”快速“长大”。
公开资料显示,仅2007年-2009年,湖北省就关闭了“小水泥”214家,淘汰落后产能3042.7万吨;与此同时,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40余条。2009年底,该省水泥企业减少到141家,但水泥年产能不减反增,跃上亿吨级台阶。2011年,湖北建材工业成为继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食品、机械、电力之后的第八个“千亿产业”,其中水泥工业的贡献超过一半。党的十八大之后,该省水泥工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能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截止目前,全省水泥企业103家,其中窑线企业58家,熟料年产能6367万吨,水泥年产能10500万吨。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新水泥”)是湖北水泥行业的“老大”。这家诞生于1907年的“百年老字号”企业,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得到长足发展。据了解,华该公司现存最早、仍在运行的两条生产线分别建成于1994、1999年,其他生产线都建于2000年之后。改革开放40多年间,该公司年产能从不足93万吨增加到1亿吨,增长了107倍;年销售收入从5600多万元增加到275亿元,增长了491倍;总资产从6818万元增至300多亿,增长了440倍……企业跃居国内同行业前列,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和“财富中国500强”,也一直是所在地经济增长和税收贡献大户。
湖北水泥行业另一家龙头企业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简称“葛洲坝水泥”),是我国最大的特种水泥企业。在2009年之前,这家专为葛洲坝水泥枢纽建设配套的水泥企业只有荆门一个生产基地,年产能不足300万吨。但该公司抢抓市场机遇,通过自主建设、多渠道合作和探索实施企业混合所有制,短短几年成功重组了当阳城堡、老河口光化、松滋双七、钟祥钟厦、湖南石门特种水泥等多家民营水泥企业,同时兴建了兴山、嘉鱼、宜城三个生产基地和汉川、潜江两个百万吨级的粉磨站,如今水泥年产能已达3000万吨的规模。企业所属的每一家子公司,都是当地的支柱企业和纳税大户。
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京兰水泥”)是一家创立于1999年的浙商民营企业,从租赁一条年产能仅8万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起家。经过20年的发展,该公司已在湖北、甘肃、河北三地拥有5条日产能4000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骨料、环保等多种产业。其中,在湖北拥有三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和两座水泥粉磨站,年产水泥熟料500万吨、水泥600万吨,年销售收入18.2亿元,年创利税7.43亿元,是湖北荆门京山市的第一纳税大户。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北省包括窑线、磨线在内的所有水泥企业都达到规模以上水平,窑线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一般粉磨站年销售收入也在亿元上下,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所在地的主要税源和GDP突出贡献企业。
从“通用”到“特种”“专用”
“企业的根本宗旨即满足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优质、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负责人强调,“水泥企业的使命同样离不开这一宗旨。”他介绍,虽然水泥作为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已广泛使用近200年,但随着建设领域的不断拓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建设工程对水泥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高性能水泥、专用水泥、特种水泥等新产品应运而生。
因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而诞生的葛洲坝水泥,以生产中低热大坝水泥著称,被誉为“中国的大坝粮仓”。中热微膨胀水泥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填补了同类产品的国内空白,世界闻名的三峡工程就使用了500万吨这种水泥。
三峡大坝所用80%以上的水泥都是葛洲坝水泥,而作为“三峡”牌特种水泥的拳头产品,中热水泥在三峡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引起市场空前反响。随后,各类工程对中热水泥的大规模需求,为葛洲坝水泥加快发展特种水泥提供了契机。
油井水泥是葛洲坝水泥的又一代表性产品。在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采油须建立从油层连接至地上的油流通道,由于地下环境复杂,普通水泥很难将油管与周围岩层胶结封固。经过反复攻关、试验,葛洲坝水泥成功研发了流动性高、抗渗性良好、凝结快的A、D、G级油井水泥,可快速有效封隔油、气、水层。该产品投入市场迅速赢得了国内外油气田开发企业的好评,目前已出口亚非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葛洲坝油井水泥获得美国API协会会标认证称号。2011年渤海湾漏油事件指定使用葛洲坝“三峡”牌超细油井水泥进行堵漏,有效遏制了海洋污染的扩散。
据介绍,作为中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研发基地,葛洲坝水泥的产品涵盖了当今国际国内特种水泥的主要品种,如油井水泥、抗硫酸盐水泥、中(低)热水泥、道路水泥、核电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等,产品种类多达28种。
近年来,随着绿色家居理念的普及,葛洲坝水泥根据市场反馈,适时推出了兼具“环保、省料、省工、省力”等优点的装修专用水泥。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这款命名为“三峡佳装”的精品装修水泥已于2017年11月正式上市。新产品具有“凝结时间合适,早期强度适宜,保水性、流动性及粘聚性好,和易性性能突出等”特点,同时采用国际先进设备生产的复合塑编糊底袋作为包装袋,持久防潮、无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泥”。
根据国标《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第3号修改单,从今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取消P.C32.5R水泥。P.C32.5R水泥曾是我国产量和用量最大的低标号通用复合硅酸盐水泥。该标号水泥取消后,对强度要求无需太高的民用建筑和装修工程该如何选用水泥产品?不久前华新水泥发布新产品,及时回应了消费者。
作为中国最早的水泥企业之一,华新水泥的产品曾被用于人民大会堂、革命军事博物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该公司始终将产品的适用性和质量放在首位。此次实行新国标,华新水泥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全面停止生产P.C32.5R水泥,并以此为契机率先全面推进产品升级计划。
华新水泥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坚定支持水泥国标新规,并以此推动自身产品升级,不仅向市场提供等级更高、产品质量更好的水泥产品,而且针对客户需求,做到细分更精细、产品功能更专业。据此,该公司新近推出了P.C42.5精品结构水泥和“华新师傅”精品装修水泥,产品系列由“通用”向“专用”拓展。
与低端的P.C32.5R水泥比较,华新水泥新推出的P.C42.5精品结构水泥能更好地适用于低层建筑梁板柱、村镇道路、沟渠、中小型预制品等民用结构施工需求。“华新师傅”则是专门针对装修领域的创新型产品。
据了解,在中国建材设计总院和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支持下,华新水泥正为在建白鹤滩水电枢纽供应低热水泥产品。截至目前,华新水泥东川公司已白鹤滩枢纽工程累计供应低热水泥近100万吨。
华新水泥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质量提升,推出更多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满足各种建设工程需求的低碳高性能水泥。
除了葛洲坝水泥、华新水泥,湖北其他水泥企业也在努力适应市场,在提升通用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发各种专用产品。
从“傻大笨粗”到数字化管理
“管理粗放、队伍粗拉、产品粗糙、傻大笨粗……”曾几何时,这就是水泥企业给人的印象。这也曾是湖北很多水泥企业早年的真实写照。
而今,早已不是当年。连日来,记者随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调研组走访,对该省水泥企业的变化深有感触。所有企业不仅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脏乱差形象,从外在形象上变身为绿树掩映、整洁美观的花园式工厂,生产装备和技术工艺也有了大幅提升;更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软件创新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多数企业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实时在线调度。一位有着近40年从业经历的老水泥人不无感慨地说,“这要放在10年前,完全不可想象。”
葛洲坝水泥是湖北水泥行业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一个成功样本。
作为湖北首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葛洲坝水泥多年前就在业内率先启用了自动化、信息化办公系统,并提出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加速转型”。近日,记者在葛洲坝水泥调研时,亲眼见识了“数字化”管理的魔力和高效。
在葛洲坝水泥武汉总部生产指挥中心,有一个集视频对讲系统、DCS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大数据协同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指挥中心将各单位的视频系统接入到集中监控平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前需要了解各单位设备运行状况,必须一个个打电话,一圈电话下来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现在只需要切换几个画面几分钟就能掌握所有公司主机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指挥中心操作员介绍,监控系统对各工厂的生产车间、仓库、财务部门、厂内交通要道等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极大保障了公司生产及财产安全。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将各单位控制系统纳入24小时在线监控,实现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实现了运行数据分析及提升优化、异常参数及隐患警示、在线故障分析及诊断、紧急事故远程指挥、生产异常情况处置等多项功能。
能源管理系统集过程监控、能源管理、能源调度为一体,对电力系统、动力系统和排水系统能耗数据集中监控和管理,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提升能源管理整体水平,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大数据协同平台则通过数据共享来降低重复劳动、以数据支撑来提升管理效率、以数据分析来提供决策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据介绍,目前葛洲坝水泥正在推进大数据平台三期建设,未来将集纳下属各企业的全过程管理数据,整体推进“智能化工厂”的建设步伐。
华新水泥是湖北乃至全国水泥行业的一面旗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华新水泥紧跟时代步伐,先后实施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经营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效益大幅上升。1993年底,华新水泥实行股份制改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次年成为中国首家A、B股同时上市的水泥公司。上世纪末,该公司通过引进豪西蒙,首次实现了与世界先进企业管理体系接轨。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华新水泥逐步建立了集中化管理体系,将原单一公司的组织形式改造成总部、生产型的分(子)公司模式,组建了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等事业部;在水泥事业部下,实行区域管控模式,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华新水泥又成为业内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早在2013年10月,华新水泥便启用了数字化客户服务中心;2014年,华新商城正式上线,这是国内水泥行业首个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华新水泥网上销量占比已达90%以上。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华新水泥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2018年3月28日,该公司与京东企业购签署合作协议,欲借力京东企业购的优质资源和渠道,实现其采购、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升级。今年上半年报显示,华新水泥将进一步发展核心市场的“电商+物流网”业务,持续推进智慧采购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数字化工厂。
从“光灰”工厂到“环保先锋”
调研组发现,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湖北所有水泥企业不仅彻底丢掉了“光灰”形象,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消废纳污,对各种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综合利用,变身为“环保先锋”。
从2008年起,华新水泥就致力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的研发和实践。该公司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窑协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技术与装备,取得了91项专利,可对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工业危废、污染土、漂浮物、医疗危废六大类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利用。?2017年1月9日,该公司“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2月23日,“百年华新成功转型升级打造垃圾处理‘湖北样板’”荣列2016年湖北省十大科技事件之首。2017年12月,华新水泥所属环境工程公司荣获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创新突出贡献奖,武穴公司和秭归公司被评为中国水泥工业水泥窑协同处置示范工程。目前,华新水泥在湖北、湖南、重庆、广东、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市运行和在建的环保工厂共计31家,年处置各类废弃物能力超过550万吨。
作为湖北水泥行业唯一的央企,葛洲坝水泥始终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在2013年就确立了“成为水泥行业的环保领跑者”的企业愿景。该公司从三方面着力践行绿色承诺。“打铁先考自身硬”,首先是通过装备升级、技术革新、强化管理等措施,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促进企业环保升级,做好企业自身的减碳、降碳文章。第二个方面,是积极开展磷石膏、磷渣、钢渣、电炉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既帮助周边企业解难,又为企业减碳拓展了新方向。仅利用工业固废一项,该公司每年的减碳量就有近40万吨。更重要的是第三个方面,主动参与环保事业,通过合作引进利用成熟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大力发展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污染土、污泥淤泥、工业固废、医疗危废等环保业务,加快企业绿色转型。自2015年9月首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生产线投产,葛洲坝水泥已在老河口、松滋、宜城建成三座环保工厂,目前还有当阳、嘉鱼、石门三座环保工厂正在建设中。按照发展规划,未来该公司将在所属全部窑线建成环保工厂。该公司还先后与重庆、河南的多家水泥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未来环保业务将赢得更大空间。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说,“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既减轻了城乡环保压力,帮助政府和群众解了围,也为企业自身节约了原料、燃料,更提升了企业的地位、赢得了社会尊重,真正是一举多得。”
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的一位行政秘书告诉记者,目前该省还有京兰水泥、泰隆水泥等企业也在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而粉煤灰、煤渣、矿渣等工业固废,已被该省水泥企业普遍用作掺合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湖北水泥行业聚力攻关消化当地存量与新增量最大的工业固废磷石膏,已在相关技术层面取得突破。
从产业融合到国际产能合作
从“十二五”期末至今,“去产能”一直水泥行业的重要命题。怎样才能有效淘汰过剩产能、抑制新增产能?
湖北多家水泥企业的实践证明,通过产业融合和国际产能合作,可为企业培植新的增长点,有效转移企业投资“注意力”,抑制新增产能冲动。
近年来,湖北一批水泥企业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向上下游产业甚至跨界产业大胆拓展,成果丰硕。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华新水泥在砂石骨料、环保产业、商砼、机械装备、建筑新材料等领域都有不俗的业绩,尤其砂石骨料已成为该公司的业绩新亮点。葛洲坝水泥的产业衍生则着眼于道材、环保产业、商砼、骨料等领域。除了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等大企业外,京兰水泥、娲石水泥、花林水泥等民营企业在上下游关联行业和其他跨界产业都有大手笔投资。比如,京兰水泥、娲石水泥涉足了砂石骨料和商砼,娲石水泥还投资了房地产和智能科技;花林水泥则在陶瓷、机械、酒业等领域多有收获。
有人认为,通过产业衍生和产业融合,只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水泥企业的投资“注意力”,对“去产能”影响相对有限;如果让有实力的企业站位更高一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放眼全球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或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两家龙头企业“走出去”的收获印证了这一观点。
华新水泥是中国水泥工业“走出去”的探路者,2010年起就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塔吉克斯坦是华新水泥走出去的第一站。2013年8月,华新水泥塔吉克亚湾水泥工厂点火投产,这是我国水泥工业在海外投产的第一个工厂。亚湾工厂投产后,塔吉克斯坦由水泥进口国变成水泥出口国,水泥工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建设塔吉克斯坦项目的同时,华新水泥还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国家。2014年,华新水泥柬埔寨工厂建成投产,这是该公司的第二家海外工厂。同年,塔吉克斯坦第二家工厂签署协议。2015年12月,尼泊尔政府批准了华新水泥在当地的水泥投资项目。2016年3月,华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家工厂投产。2018年,华新水泥的第五家海外工厂落户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州。今年9月,华新水泥成功收购坦桑尼亚马文尼公司100%的股权。至此,华新水泥已在海外成功布局六家工厂。
华新水泥负责人表示,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大大提升了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也从侧面转移了国内的富余产能。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实现布局10家海外工厂的目标。
葛洲坝水泥是湖北“走出去”的又一家水泥企业。该公司在西亚地区石油主产国哈萨克斯坦投资的西里工厂,已于今年春节期间顺利投料。该工厂建有一条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年产能100万吨,主要产品为通用水泥及油井水泥。工厂投产后,将改变哈萨克斯坦油井水泥依赖进口的局面。
葛洲坝水泥的母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建筑央企之一,业务遍及亚洲、非洲、南美洲的近150个国别市场。该集团专门制定了《海外非建筑类投资业务推进方案》助力非建筑类子公司加快“走出去”。葛洲坝水泥负责人近日表示,西里项目的建成为该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将按照集团公司关于非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工作部署,加快水泥业务板块的海外布局。
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必将带来建筑建材产业的兴旺。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水泥企业有序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无疑是不错的选择,相信将来湖北会有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走出去”。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