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标识工作起航 建材行业已有多年准备

中国建材报 王婉伊 · 2014-07-17 13:52

  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以来,绿色建材在我国已走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部委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材料企业向“绿色”的不断靠拢,地产行业对于绿色建筑的空前关注,建筑设计师对绿色材料的求“贤”若渴,检测机构对于材料绿色度检测的大力投入……十年磨一剑,绿色建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我国建材行业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向绿色的彼岸奋力前行。

  近日,住建部、工信部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成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顾问、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院长马眷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部委绿色建材的相关工作谈了个人的理解,并对我国绿色建材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与预测。

 标准必须先行

  绿标细则待立

  2014年5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发布代表我国政府正式启动绿色建材评价的相关工作。

  下一步,政府主导下的绿色建材工作可能联系有关单位,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CTC、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起草《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细则。

  细则主要内容为绿色建材的分类办法以及分类评价的导则,以及围绕绿色建材产品如何归类,归类后每种材料的绿色指标如何确定等宏观问题。宏观问题确定后,还需开展大量具体产品评价的细化工作。

  目前我国建材行业已有国标和行标达1500余项,但这其中都没有对于绿色度的要求,而只有使用性能的要求,绿色评价将在“环境、健康、节能、减排”等方面做一些约束。

  标准材料一对一

  大宗产品先试刀

  每一种材料都需要一个绿色标准。比如装修材料类,壁纸需要一个绿色指标,涂料也要有,各种板材也要有等。

  每种建筑材料的材料成分、制造工艺、用途不一样,因此绿色指标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指标确定工作量巨大,绿色建材工作推开需要若干年的时间。

  面对如此多的工作量,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将采用“边评价边做标准”的工作办法,全面铺开、以点带面、长期努力。

  具体的作法是先从量大面广的材料入手,比如混凝土、门窗、墙体、铝塑复合材料及浮法玻璃等。现在住建部和工信部已开始组织相关单位对部分量大面广材料的起草,绿色度评价的相应标准也在起草中,目的是先集中精力把绿色度指标确立下来。

  总的来说,现阶段绿色建材工作一方面是试点先行,另一方面是建立标准。有标准后就可以顺水推舟并落到实处,因此标准起草编制工作要抓紧进行。

  “应”字解千机

  “奖勤罚懒”或有戏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中提出“国家投资的建筑工程、城镇化的工程、住宅产业化的工程以及国家指导的工程等,‘应’采用绿色建材”。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的引导作用。

  “应”大于“可”小于“须”,意味着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政府鼓励采用绿色建材;政府投资的工程,应该采用绿色建材。

  另外,我认为将来国家的导向性经济政策应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在美国,能耗高于行业平均值需要罚款,低于平均值有补贴,通过经济政策促使企业降低污染,节约能耗。我认为这种经济性的政策非常有效。

  除此之外,相关工作包括绿色建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可能指定网站等媒体公布企业星级名单。

  加权系数待界定

  专家库“保驾护航”

  “十一五”期间,包括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五个单位联合进行过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办法的先期研究,数学模型、程序及数据库都已基本建立。

  下一步,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将围绕加权系数的科学确定展开。加权系数如何分配,如节能占多大比重,污染排放占多大比重,如何科学的界定材料的性能及耐久性等,这些皆为反映材料绿色度最关键的指标。

  基于每种材料的特殊性,材料相应加权系数便不同,可以说绿色度的高低与判定的关键指标因材料而异。比如水泥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需要重点控制,因此相关加权值要大些;但是对于涂料来说有害物挥发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后期使用阶段的绿色度指标要求加权数会大。因此加权系数确定的重点在于确定指标的加权数分别为多少,然后评价出一个总分,最后换算成一、二、三星。

  另外,由于绿色度评价受若干指标制约,尚不能量化的一些绿色内容可能无法保证其科学性。因此应当建立一个数量可观的专家库,在进行绿色材料评定的时候请一些专家来讨论,针对每种材料的定性问题和如何量化的问题,通过专家打分的形式进一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下半年或迎细则“井喷”

  绿材标准蓝图初现

  今年下半年应该能确定评价机构,评价机构的管理办法与选择办法也将发布;同时若干管理方面的办法,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中提到的实施细则、绿色建材分类、分类的评价导则等也可能陆续出台。

  这些文件出台之后绿色建材标识管理上将具一定可操作性,绿色建材发展将真正驶入快车道。

 自测行业平均值

  自勉更上“一颗星”

  建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建材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原材料的配方已延续了很多年。现在要想提高已有建材产品的绿色度,企业需要按照国家政策引导,紧跟绿色建材发展浪潮。

  比如说,企业可以衡量同类产品在行业之中的能耗水平。因为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需要该产品能耗在行业能耗的平均值以下,这样产品才有资格进入绿色评比的行列。

  目前相关标准已有发布,如建材联合会已经发布了《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也在出台相应的标准,碳排放的测量也在推行。这些标准推行之后就可以开展绿色度的评价,因此对于企业生产来说,限耗至少要在平均值以下。要是高于平均值,个人预测是无法参加绿色评比了。

  当然,这个“线”应该有几个标准,最低标准是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平,更好些的是国际上好的企业达到的水平,最高标准应是未来科技上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的水平。

  住建部和工信部已经给出一个宏观的指导,绿色建材将类似绿色建筑,分成一、二、三星三个级别,三星绿色度最高,优先推荐建筑业采用。一、二星有一定的绿色度,星级越高代表绿色程度越高,政府将来会相应地指导建筑商和设计院尽可能应用最好的绿色建材。

  虽然星级不同,但是有“星”肯定比没“星”好。通过星级的评定,建筑设计师选择同类材料时,将优先采用有星级的材料企业产品。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各个企业都会积极参与绿色建材的标识评价工作。

  “检评”或分离

  行业信用体系待建

  相关评价机构由政府来决定、政府将发布评价机构筛选与评定的管理办法。目前这个办法还没出台,应在积极地编制之中。

  在当前社会信用相对缺失的状态下,我国出现很多质量检测公正性的质疑,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说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因此要想办法从制度上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针对绿色建材的检评,目前可以设想将评价机构和质检机构分离,即如果某个机构负责评价,便不能负责质检,避免发生“法官和律师是亲戚”的情况,由此实现制度上的保证。

  同时,在程序上也要有保障,避免出现工厂送检样品和实际生产产品品质不一样的情况,因此要求评价机构进行现场取证,到生产线和库房去,到建筑工地去。通过亲身考察和试验评价某产品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本着对社会负责的原则,保证在检测程序上没有漏洞。

  对于绿色建材来讲,如果评价机构只对来样负责,检测将失去意义的,必须要对工厂生产的大宗产品现场评测,才能保证判定建材产品绿色与否的真实性与公正性。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40:41